孔子名言及解释
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2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3 、朽木不可雕也。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5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6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9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 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 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1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 5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6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1 7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2 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2 1、道不同,不相为谋。解释:**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2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