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名人名言
1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而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五代史·冯道论》
2 、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志》
3 、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汉·刘向《说苑·说丛》
4 、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
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6 、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7 、上邪下难正,从枉不可骄。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8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宋·徐祯稷《耻言》
9 、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
1 0、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清·汪汲《座右铭类编·品藻》
1 1 、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义》
1 2、居官人清,而不自以为清,始为真清。宋·朱熹语
1 3 、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1 4、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1 5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6 、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1 7 、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元史·张桢传》
19 、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2 0、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自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2 1、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守天下之重,持心不可不敬。《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传》
2 2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宋·司马光《训简示康》
2 3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清·钱南园沣联
24 、居官以清,士君子分内事。清非难,不见其清为难。不恃其清而操切凌轹人为尤难。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居官格言》
2 5 、居官者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强不言威,事上尽礼不言屈己,钦贤下士不言忘势。庶乎官箴无忝。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2 6、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文韬·盈虚》
2 7、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宋·苏舜钦《无锡惠山寺》
2 8 、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
2 9 、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汉·刘巡《淮南子·泰族》
3 0、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宋·王应麟《三字经》
3 1 、平生正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元·王实甫《西厢记》
3 2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宋·吕本中《官箴》
3 3、官若忠廉,则贤才向用,功绩获彰,庶务皆得其理,天下何患不治。《清世祖实录·卷九》
3 4 、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3 5 、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