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收集10篇)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1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2
走进孔子庙复古的大门,一个装着各种各样的鲤鱼的大水塘映入眼帘。走过水塘就是人山人海的祠堂,就在这祠堂附近,你总是能看见一些要大一点的孩子,旁边有三四个人在辅导着他们,而他们唯一一件装饰品就只有胸前那闪亮的采访证。没错,他们就是小记者,有新闻怎么能少的了他们呢?别忘了,他们可是未来的大记者呀!而旁边的几位则是记者姐姐们和摄影大哥!
身为学生记者团里的一员,我也参与了本次活动。拜了孔子,领了红蛋,那就只剩写开笔石了。来到排队队伍里,我突然听见一位一年级新生对一位家长说:妈妈,为什么要写开笔石呢?只听,那位家长耐心的回答:写了开笔石,你以后就会把字写得很漂亮,工整的。那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哦,妈妈,你放心,我上了小学,一定能把字写得很好很好的!那位家长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心里祝福着这些学弟学妹,祝他们有着辉煌的成绩。
现在,真正的任务开始了。我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本子和一张采访辅导,开始写着我等一下要采访的问题。写完了问题,我就到处走,寻找着我的目标。终于,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小男孩的身上。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采访,所以有点紧张,我不断的深呼吸,以平衡我的情绪。终于,在记者小吴姐姐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慢慢地接近那个小男孩。到那个小男孩身边了,我发声道:请问我能采访你一下吗?那个小男孩转过身来,轻轻地说:嗯。显得有些害臊。于是,我便对他进行了采访,不过他害臊,有些问题回答不出来,所以不是很成功。后来,我又找了几个对象,把几个问题都问完整了。
采访过后,我才意识到已经很晚了,我得赶紧回家了。与小吴姐姐道别之后,我就骑着自行车,赶紧回家了。
这次的采风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更有经验了,知识面更广了未来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你们也赶紧到孔子庙里领红蛋吧!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3
先贤孔子,早在春秋的礼乐声与战火中逝去,但人们对他的追思,却是不可断绝的。
街头、巷尾、文庙、学校,孔子像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气派威严,有圣人的气质;但“孔子”也会笑容可掬,他有仁人的胸怀;他有仙风道骨,那是智者的风范;他有刚毅的眼神,那是勇者的精神。
这是孔子像,是我们塑造的孔子,是公认的孔子。他是仁人、智者、勇者、圣人。然而,我们觉得这样的孔子离我们太远,我们与孔子的距离不仅存在于时空上。而且,在精神领域中,孔子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们所做的,仅是仰视。
这是真孔子吗?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认为“如己者”只有颜回。但颜回的早逝,仅能带给孔子寂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之中,“子曰”之后讲的多是仁义理智信,却少有对友谊的论述。我们看到《论语》中频频出现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我们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带的是弟子而非朋友。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少有朋友的孔子行走在春秋大道上,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认同他。他决定当个官,让世人明白他的学术。
孔子51岁当官,52岁辞官,55岁周游列国,14年后无功而返,晚年修书讲学,73岁病卒于家,落魄一生。孔子想当官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没有朋友,世人也并不认同孔子。孔子终其一生弘扬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时代,却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渴望他人的理解。
孔子希望后世多出仁义之儒,后世却多穷酸之儒;孔子希望人们理解他的思想,人们却仰望他的塑像;孔子希望人们做到,人们却不停说到。
这个世界,与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远。孔子只有寂寞、落魄的份了。孔子走在大街上,不希望人们俯首以拜,他希望人们眼神中多一丝理解。
理解孔子,孔子才不会寂寞,才不会落魄。
那么,塑造一个又一个不真实的孔子像,算是尊重孔子吗?
孔子会有八米的身高吗?孔子会穿上如此华丽的衣服吗?孔子会让人们不停地抱着脚脖子、亲吻脚趾吗?
请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孔子,请理解孔子。
理解孔子,孔子才会快乐吧。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4
我不知道,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站在滚滚不止的泗水岸边说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时是一种怎样的表情。但是,我完全可以想象,这同样亘古如斯的浩叹之下肯定会深掩着一种斑驳幽曲的情感:有悲喜,有哀乐,有激昂和坚定,也有寂寥和无奈……
因这情感凝聚而成的话语,洞穿千年而让我隐隐作痛。
把灯夜读,当看到那个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的时候,看到他击磬于卫、受拘于匡、遭难于宋、绝粮于陈的时候,我不由得潸然泪下。他的叹息也够深够重了:“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受到的讥讽也够多够狠了:“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然而,抱道如怀玉,仆仆路途,周流四方,汲汲遑遑,如木铎徇于天下一任江汉以濯秋阳以暴而不渝其志的,依然是那个永远斯文又永远倔强无比的孔子。
想起执教《侍坐》一章时,我总是和孩子们一遍遍吟咏那令孔子深情喟叹也令无数后世文人歆羡的诗性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想起“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那份安详与舒展,也想起“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的那份和乐与满足。而此时,我真的感觉到这才是我心目中真实的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此时的他,一如庄周笔下那位“剌船而去,延缘苇间”的渔父,单纯而明净,脱去奔波劳碌的尘衣,忘掉那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经历,在生命与文化熔铸的琴弦上,静静地流泻一个人的和声……
大学毕业前的一个雨天,我又一次走入孔林,走近孔子的墓冢。那一天他的周围宁静了许多,草依然青,松依然黛,透过迷濛的烟雨,我似乎又看到了几千年前那些“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的弟子们。我不知道,我是否也要燃一根心香,来祭奠夫子脚下那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涯和感谢先师也给了自己喂养生命与思想的露汁。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寄学于道却又最终寄道于学的孔子也许永远都走不出当时社会所带给他的心灵阴影,但那辆在春秋大地上周游了十四年的破旧的牛车却在历史的天空上碾出了一道深深的辙痕,让后人在它的烛照下走得格外清晰而精神明亮。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5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孔子诞辰。
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那是我国伟大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历经人世73载。其毕生经过诸多磨砺考验,始终发奋自学,广游涉猎,师传问道,授业解惑,终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学问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
而记录他言行的《论语》则是儒家传统
同学们,还记得“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千古名句吗?让我们珍惜独属于中华儿女的文化精髓,努力地学习,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创新人,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学之才子,做创新之先锋!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6
这么一个名流千古的人,其实,他从没想过让自己名流千古,他只想,塬塬本本做自己。
“自己?”是的。
那是一个礼乐逐渐崩坏的年代,似乎,被后人称为春秋时代。祖先虽是宋国贵族,但他却两袖清风,在那个价值与尊严都荡然无存的时代里,只有血液,还留有身为贵族的傲气吧!
幸得,他还有一项能走遍天下的技能,那便是知识。虽然他总告诉学生他喜欢风乎舞雩,但没有人发现他更爱深夜无人的星空,思索人生的意义。有时他会感慨:如果没有这个乱世,他是否需要这么飘荡流离?但是,没有这个乱世,他却永远可能醉生梦死。
“十五而志于学”,它比同年的小孩要更早熟,不是他看到什么样的未来,只是懂得空想毫无益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么两句彷佛轻描淡写的两句话,却是他用生命刻画来的。
辗转求用,历经了大半辈子,做过“委吏”、“乘田”、“中都宰”,五十岁时,还曾经当过彷如宰相的司寇。只是,他心爱的鲁国不肯重用,他只有黯然的率领弟子离去,周游列国。
这么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应该是苦难吧!但是他活的快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东西嘛!贪点口腹之欲,人之常情,那又何妨?只要不过分即可。“惟酒无量,不及乱。”酒呢?偶尔来那么一点,那也是人生快意!高兴的时候,他也会听点音乐,击节而歌。与学生聊天时,他也会像个朋友般,拉着学生谈笑。遇到学生能举一反叁,他高兴的称赞,自己不小心发点牢骚,被学生指证,他也会立刻承认。谁说他望之俨然?他从没端过架子,也没有刻意要装出道学样!他只是塬塬本本的,以他心目中的价值观过活。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他在说什么了!说“仁”,讲“礼”,主张“正名”,强调文艺的“兴、观、群、怨”。这些,都是他用生命体验来的智慧,“朝闻道,夕死可以。”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跟好朋友分享呢?是的,分享!不就是生命的分享吗?尽管没有太多的人听进去,他仍风尘仆仆,执意让更多人分享他生命的智慧。
有一天,他终于觉得自己老了!以往走惯了的田野大道,突然觉得遥远了!学生体恤的,刻意慢下了步伐,但他终于还是知道了,自己的年龄不再适合奔波。望着那么一大群跟着他的学生,总有那么几个,是可以栽培的,自己年少的志向,就由他们去实现吧!自己老了,总要留些什么吧!
于是,也许大家爱称他至圣先师,可是,他永远还是喜欢那个志于学、孜孜不倦于礼,总被唤做“仲尼”的自己。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7
同学们、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我国伟大的
第一,他说自己是普通人。孔子两次在《论语》里说了,吾犹人也,他说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说,我也是个人,与你,与他,与我们大家没什么两样。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历经人世73载。孔子说,吾少也贱。孔子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顺。不过,穷人的孩子倒是早当家。这种苦,这种不顺,反倒使他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孔子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无论他干什么活,他都没有忘记做学问。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学而时习之,终于自学成才,成为当时顶尖级的大学问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君子),饭来开口,衣来伸手,用不着亲自干活,哪会这么多本领多?不能吧!可见,本领、学问是做出来的!孔子虽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学之人。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直到晚年,依然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孔子不但好学,而且博学。什么都学,学无常师,没有老师,也没有学历和文凭,自学成才的,多才多艺。
《论语子罕》记载了一件事:有个村民评论孔子,说是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意思是,孔子这人太伟大了,博古通今,没办法称他是哪一门学科的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8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庄严地站在这里,就是要纪念一位教师。
他的工作平凡而辛苦:他曾为物质生活的困顿苦恼过,为自己的主张不被人重视牢骚满腹,即使这样,他依然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做着“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教师,是在他之后所有知识分子、士农工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教师。他是第一位教师,是教师的鼻祖,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他的光辉榜样,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才获得了世人的肯定,教师才成了一门与众不同的职业。
他是教师的起点,一个光辉的起点。回望人类历史的长河,在教师这个行业中,能够同他并列的,整个人类历史上也只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爱因斯坦……
这位教师不是别人,正是孔子。
2561年前9月28日,孔子诞生于山东曲阜。15岁时,他立志做学者。27岁时,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55岁——68岁,孔子经历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孔子回到鲁国后,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专修诗书礼乐。公元前479年,孔子73岁时去世。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当然,人们提起孔子的时候,想起的更多的还是他的《论语》。《论语》就像是一本语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他的学生记录下来。这些语录,有的是孔子上课所说,有的是孔子生活所言,一句句简短的话中,透出的是孔子的朴素、豁达和智慧。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把孔子的生活态度、生活智慧广为传播。
如果说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看外面无限宽广的世界,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见识。二是朝内看,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世界,让它更为洁净。那孔子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去看自己的内心,如何让它平和而温暖。
对待学习,孔子这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指导人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在外对长辈、对师友和对周围的人要敬重、友爱。做人要谨严慎行,心胸宽广;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孔老夫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净化自己,美化自己,提升自己。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9
尊敬的各位
今天是儒家
国学是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采用“读(每周一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五大结合”,即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诵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人品;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敬》《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校本课程,构建独具“感恩、爱心、善念”的学校文化;国学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挖掘、拓展端午节、老年节、除夕等传统节日的特定内涵;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文明银行储蓄”活动,每月一个专题活动等;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开展三礼(礼仪、礼貌、礼节)、“开笔礼”等活动。人民
孔子
谢谢大家!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篇1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4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思贤—纪念圣人孔子的诞辰》。即将到来的9月28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圣人孔子的第2567个诞辰,他的
孔子的卓越贡献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育人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在外对长辈、对师友和对周围的人要敬重、友爱。做人谨言慎行、心胸宽广;
这些伟大的成就我们应当了解,但更应去探寻光环背后,这位圣贤所走过的无数泥泞。孔子政治上主张仁政,可身处乱世,他的才华没有施展的空间。年逾七十,孔子才得以在鲁国施展一腔抱负,尽管只有短短三月,却使强齐也忌惮鲁国和孔子的才能。
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卫灵公曾问政于孔子,希望孔子能助他发展军事。孔子主张仁政,不愿看到百姓为战乱所累,最后婉拒了卫灵公的请求,从此孔子在卫国倍受刁难,于是他带着弟子离开了卫国。也许在旁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利己的选择,但于孔子而言,仍旧能守住原则,不做出违背良心的事,这何尝不是一种受益呢?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大部分精力放于教育事业上。他自青年时期开始办学,打破了贵族教育垄断,使平民亦有机会接受教育,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又有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使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宋代朱熹曾经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亲爱的同学们!在纪念孔子诞辰之际,就让我们在经典诵读中也来学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学之才子,做博学、活学之学子!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