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代 / 张籍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古诗翻译
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古诗解释
家:一作“归”。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复恐:又恐怕。
行人:指送信的人。
临发:将出发。
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古诗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古诗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现在秋天到了。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读者的阅读中当然不会有那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感受。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过去的交通很不发达,寄一封信回家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写一次家书当然要写长一点了。信写好了,发现还有的话没有说,当然要把信打开来补充一些了。诗人这样写诗是很贴近生活的,但是诗歌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这样才会震撼人心。这首诗就做到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最后两句。诗人虽然担心的自己的家书“说不尽”,但是还是封上信封,直到送信的人要走了,又觉得自己没有写好。其实,诗人也并非没有写完这封信,既然已经把信封上了,就是一封完整的信了,其实就是自己的思乡情节在起作用,总觉得有话没有说完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的家书就是这样的言不尽意。其实,即使是拆开信封,也不一定就要补充什么。这就是心灵微妙的变化的反映,诗人通过“又开封”这一动作,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这振动和变化的缘由就是思乡的情感。从结构上说,这也不是单纯的平面层次,是由动作,反映出了心灵的微妙感受的变化。和“断肠人在天涯”,“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表达的情思相比,这是一种内心微妙细腻的情思,诗人用最平易语言表达出来了,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也是感人至深的。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古诗作者介绍
张籍 :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
张籍的名句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张籍《蓟北旅思 / 送远人》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
出自唐代张籍的《送稽亭山寺僧》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山门十里松间入,泉涧三重洞里来。 名岳寻游今已遍,家城礼谒便应回。 旧房到日闲吟后,林下还登说法台。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张籍《成都曲》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张籍《没蕃故人》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张籍《没蕃故人》
出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张籍《送远曲》
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 张籍《没蕃故人》
出自唐代张籍的《忆远》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张籍《征妇怨》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张籍《征妇怨》
出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张籍《没蕃故人》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张籍《征妇怨》
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出自唐代张籍的《野老歌 / 山农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出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
出自唐代张籍的《成都曲》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张籍的古诗
玉仙馆秋思
忆远
送远曲
宿江店
答鄱阳客药名诗
寒食内宴二首 其一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梅溪
昆仑儿
董公诗
送远曲
送李馀及第后归蜀
湘江曲
野老歌 / 山农词
寄西峰僧
江陵孝女
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山禽
春别曲
早春病中
成都曲
没蕃故人
横吹曲辞 出塞
沙堤行·呈裴相公
送海南客归旧岛
横吹曲辞·出塞
离妇
蓟北旅思 / 送远人
与贾岛闲游
酬朱庆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