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的名言
1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2 、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3 、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4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5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6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7 、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8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
9 、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1 0、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1 1 、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1 2、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1 3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1 4、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
1 5 、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16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1 7 、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19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2 0、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
2 1、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2 2 、机者,传奇之精神;趣奇,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升气。
2 3 、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
24 、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道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2 5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2 6、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2 7、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2 8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