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犨简介_窦犨的个人资料
窦犨是春秋时期的人,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原本是夏朝少康的后人,曾经在太原阳曲附近兴修水利,其崇尚礼制,重视教化,后人纪念他,为其建立祠堂祭祀,在宋朝的时候,又被宋神宗封为英济侯。
窦犨
妫姓窦氏,字鸣犊,也作鸣铎。春秋末季晋国大夫,窦氏为夏少康之后,乃妫姓之裔,因遭难,先祖从窦中逃得性命,遂以窦为氏,播衍后世。
重视教化
窦犨为晋大夫时,正值春秋之末礼崩乐坏的大国争霸时代,诸侯不尊王室,卿大夫不敬诸侯,纵横捭阖,士风日下。然而,窦犨却循规蹈矩,崇尚礼治,重视教化,竭尽善辩能言之才,倡导礼乐治国思想,在晋国和周边诸国中都有一定影响,被孔子誉为“晋国之贤大夫也”
千百年来,太原人民一直怀念着窦犨,人们不仅把他奉为贤大夫,而且把他看作功德无比的圣人和神。口耳相传,当年他曾率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治理汾河水患,筑坝开渠,垒堰导水,广开农田,使人们安居乐业。据说,现在的横渠,就是窦犨领导开凿的引汾人工渠。千百年来,此渠引汾河水,溉汾东田,以至渠名成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后世纪念
宋元丰八年(1085)六月廿四日汾水涨溢,遂易今庙,邦人祈求,屡获感应。宋神宗则下诏追封窦犨为英济侯,窦祠也再次扩建,改称“英泽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