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名人名言大全,孔子的名人名言(76句)
孔子的名人名言1
1、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
2、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3、不耻下问,方为智者。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1、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12、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13、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1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的名人名言2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4、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8、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9、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马蚿斩足而复行,何也?以其辅之者众。
10、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11、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2、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13、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繁。
14、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6、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沉怨矣。
孔子的名人名言3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7、君有勇而无仁义则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仁义则为盗。
8、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2、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1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5、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
16、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7、小不忍,则乱大谋。
18、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19、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的名人名言4
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听.非其地,树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非其人,如会聋而鼓之.夫处重擅宠,专事妒贤,愚者之情也,位高则危,任重则崩,可立而待。
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5、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8、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以止善。
9、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0、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1、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1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6、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7、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18、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9、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