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思归
月夜思归
与夜空中高高悬挂的月亮对望,最是能勾起人心的脆弱的。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剑客,当毫无温度的清冷月光从门扉投入,也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从窗隙透过,不算太冷,外面还有蝉鸣蛙叫,我开始思乡了。
游子他乡异客,最能牵动的,是胃,是家乡的味道。
其实,家人的手艺其实不是太好,家乡也没有什么特色产品。最令人牵挂的不是鲈鱼莼菜,而是那一方小小的厨房。厨房中当置有火灶,白色的粉墙常年被熏着,屋子里就昏黄了。因为火灶上是挂着熏肉的,房子里也就常年有一股有点刺鼻却又舒适的咸腊肉味。外婆的手拿起刀,摸到碗,又转头浸水洗菜。她在厨房忙着,几度春秋,一日三食,准备几道平淡的小菜。夏日里热,就在后院里听凉风,听厨房木柴燃烧的噼啪声听刀落在砧板上的嗒嗒声,是要忍不住看上一眼,再躺回凉椅上的。
外婆的饭菜不太好吃,但我爱她做的小食。热起来渴了,就叫外婆做凉粉。从冰箱里端出一钵来,亮透透的,舀上几块,倒上红糖水,加点西瓜,撒上芝麻。一口吃下去,是浸心的凉快,一碗完了,还想再要一碗,何奈已经吃不下了,胀肚儿了。还有甜酒,冬天夏日都很适合。在冬日,用热水温过就可以了。但我爱吃烫的,这样就可以暖手了。蹲在火炕边,呼呼的吃。
水乡,总有水,总有鱼。
河边人以渔为生,吃的也是鱼。得空了,就划一小艇,坐在船头持一鱼竿。青色的山,淡墨色的背景。也有些“独钓寒江雪”的意味了。
他家在河对岸,人来人往总要船,于是每家每户都有一条小木船。但也有出远门的用不了自家的船的。这时,就站在码头坝上,喊几声“渡船~”,你就能看到远处烟雾漫漫的水面上传来的船橹声。床身晃悠悠的,慢慢地摇过来。坐在船上,看的不是山和水,而是船桨在水面上划出的小旋纹。桨一划,把水面打了个转,旋起一道圈,转着转着又消失了,一个接着一个的。
归家的游子就是乘着这条船,晃悠悠地渡回家的,雾气散开,就能看到家人盼归的身影了。
家人盼归,我盼归。
家中最温暖的地方是母亲的臂弯,即使已经十七岁的人了,仍会像小孩子一样粘着母亲。自己不知觉,对着管束着自己的母亲嚷着叫起: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自己处理很多事情了。母亲却说:什么长大了,在我眼里你永远是孩子。但其实在别人面前,她会很自豪的说自己的娃很独立。母亲在别人家闲聊,正好是乡里的一个小商店,知道了,就跑过去。挑了一堆零食,给老板娘看一眼,就很欢乐地跑了,把母亲丢下了。
离归家还有一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母亲是否也会睡前望望窗前的月亮,思念她的儿?归家的时候恰好可以和家人团聚过中秋节,姐姐和妹妹都会从远地回来,带来许多吃食。想到天上月圆,一家人可以团坐在一起分月饼,说笑,心中有无限幸福。抚摸着将要带回的礼物,嘴角噙着笑。
月,一夜夜团起来,归期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