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的冬至节
苏州人的冬至节
苏州人的冬至节 文/仇子萱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但独独在吴地苏州,百姓尤为重视。对于我们苏州本地人来讲,冬至几乎就像过年一样重要,因此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苏州冬至习俗也十分多样:拜冬、吃冬至夜饭、吃馄饨、喝冬酿酒……今年的冬至虽然过得匆忙,但是我们家也是准备得非常齐全。 【点评:开头,从“中国”写到“苏州”,从“苏州”百姓写到“我们家”,视野从宏观聚焦到微观,显示出小作者极强的内容驾驭能力。一句“冬至大过年”,将苏州人对冬至节的重视程度完全表露了出来。】记得今年冬至夜,老妈刚下班,我们就往曾祖母家跑,因为今晚可是要吃团圆饭的。 刚踏入门,一阵阵冬酿酒特有的桂花香便向我们袭来,原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弟弟妹妹们都在等我们了,他们已经为我们倒上了冬酿酒。坐下后,我们便聊起了桌上的冬酿酒。外婆说,我们每年都会去百年老店“元大昌”购买桂花冬酿酒,这个桂花冬酿酒就属民俗产品,它的稀有就在于一年只酿造一次,且只在冬至前一周销售,不到冬至就全部销售完了,想再喝只能等下一年。我拿起酒瓶端详,发现它的成分有糯米、桂花、栀子、水,酒体金黄,酒水中还有一些细细的小桂花在里面上下浮动,让人未喝就先醉了。【点评:苏州人过冬至节就一定会喝冬酿酒,小作者设置了吃团圆饭的场景,让老苏州人“曾祖母”介绍冬酿酒的文化,既温馨,又富有历史感,一股浓浓的苏州味扑面而来。】
说着,舅公公把一样样让人垂涎欲滴的冷盘、热菜一一端上来了:卤鸭舌,叉烧、羊羔、酱鸭、海蜇、红香肠、还有炒虾仁、雪菜冬笋、鸡汤…听大人说,我们家的卤菜都是在“杜三珍”买的,其中最受老苏州欢迎的就是酱鸭跟叉烧。酱鸭的肉质很紧致,汤汁的味道都收到肉里边去了,味道很鲜甜,是苏州人喜欢的口味。店里另一必买招牌精瘦而入味的叉烧,吃过的都觉得鲜嫩香甜。每次过冬至,卤菜店门口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老苏州们都会去“轧闹猛”买上点卤菜准备冬至夜饭。【点评:苏州人过冬至节,喝的是冬酿酒,下酒菜的必定是卤菜,而“杜三珍”是苏州卤菜名店。小作者在用餐的时候,穿插介绍了“酱鸭”和“叉烧”,自然贴切。】
等到吃得差不多后,舅婆婆就把全家人一起包的馄饨端了上来。我和弟弟都是“食肉动物”,吃的是纯肉的,大人和老人们都吃了芹菜和荠菜馅儿的。所有人整碗都干光的时候,曾祖母叫了一声:“冬至团来了!”我们激动得搓搓手。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样子与“大汤团”相似。苏州人会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用来祭祀祖先,并互相赠送。曾祖母说,吃了冬至团,今年这个冬至节才算过得圆满了。【点评:将冬至团的介绍放在团圆饭的最后,既符合实际,又充满了美好的寓意。】
酒足饭饱后,一家人又聊了好一会天,妈妈说今年的冬至下雨,过年一定是好天气!我问为什么?妈妈告诉我,苏州有“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的民谚,是指冬至前后逢雨雪,除夕天晴;如果冬至晴,则除夕有雨雪、道路泥泞。【点评:饭后闲聊时,引出“干净冬至邋遢年”的民谚,既为作品增添了一丝神秘性,又能凸显冬至节在苏州地区悠久的历史。】
怎么样,我们苏州的冬至是不是很有味道!
【总评:小作者以“苏州人过冬至节”为内容,来介绍家乡的一个习俗,取材准确。又以吃团圆饭为线索,依次介绍富有苏州地域特色的食品“冬酿酒”、“卤菜”、“冬至团”以及民谚,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具。小作者刻意忽略了自家菜肴,重点对传统节令食品厂家、店铺和食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凸显了苏州悠久的历史传承,使得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苏州味道。而选取的场景为四世同堂吃“团圆饭”,温馨感人。的确是一篇模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