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1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2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3 、名不正,则言不顺。
翻译: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4 、割鸡焉用牛刀?
翻译: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5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翻译: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9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翻译: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1 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 2、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1 3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6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翻译:孔子说:国家**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1 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9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2 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2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2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2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2 5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翻译: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2 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翻译: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2 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2 8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2 9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