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无伦次是什么意思_语无伦次_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拼音_典故
【语无伦次】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语无伦次繁体
語無倫次拼音
yǔ wú lún cì近义词
颠三倒四、条理不清反义词
井井有条、井然有序、出言有序、有条不紊、有条有理【语无伦次】的意思和解释
【语无伦次】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语出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不知所云」典源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予在惠州,有永嘉罗汉院僧惠诚来谓曰:「明日当还浙东,」问所欲干者,予无以答之。独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偶录此数人以授惠诚,使归见之,致予意,且谓道予居此起饮食状,以解其念也。信笔书纸,语无伦次,又当尚有漏落者,方醉不能详也。典故说明「伦次」是指次序、等第。一个人说话没有次序,颠三倒四,自然是毫无条理,令旁人难以理解。苏轼(公元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諡文忠。苏轼在惠州期间,有一位名叫惠诚的僧人,在前往浙东之前来拜访他。苏轼想到吴越一带平日与他交好的僧人,便写了一封信,列了一份名单,托惠诚顺道前去拜访他们,以解相思之情。信末苏轼自谦道︰「因为我喝醉了,所以写来次序混乱,语无伦次的,还请见谅。」后来「语无伦次」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书证01.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信笔书纸,语无伦次,又当尚有漏落者,方醉不能详也。」(源)02.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杜少陵二》:「《诗眼》云︰『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03.宋、张孝祥〈辞免知潭州奏状〉:「臣得竭力,以趋职事,祈天请命,语无伦次。」04.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05.《明史、卷二四四、王之寀列传》:「犯名张差,蓟州人。止称吃斋讨封,语无伦次。」06.《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他平时见了稍些阔点人,已经坐立不安,语无伦次,何况学台大人……未尝见面,已经吓得昏的了。」\\u001a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就是说话,也渐渐的语无伦次了。【语无伦次】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就是说话,也渐渐的语无伦次了。」
【语无伦次】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说话杂乱而没有条理。 【造句】小王一紧张,说起话来便语无伦次。【语无伦次】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语无伦次
目录
1 1.释义2 2.出处3 3.用法4 4.近义词5 5.反义词6 6.造句1.释义
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语出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
2.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予在惠州,有永嘉罗汉院僧惠诚来谓曰:「明日当还浙东,」问所欲干者,予无以答之。独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偶录此数人以授惠诚,使归见之,致予意,且谓道予居此起饮食状,以解其念也。信笔书纸,语无伦次,又当尚有漏落者,方醉不能详也。
3.用法
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4.近义词
不知所云、胡言乱语、颠三倒四
5.反义词
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6.造句
小李生性害羞,只要人一多,说起话来就会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