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是什么意思_姚鼐的拼音_解释
【姚鼐】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姚鼐繁体
姚鼐拼音
yáo nài【姚鼐】的意思和解释
【姚鼐】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人名。(公元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安徽省桐城人。曾主讲紫阳、锺山各书院多年,学者称为「惜抱先生」。性恬淡不慕荣利,论学主集义理、考证、词章之长,不拘于汉、宋门户,精研经学,尤以古文名世,所为文高简深古,所选古文辞类纂,义例甚严,于清惟取方苞、刘大櫆二家,习古文者奉为圭臬,而有桐城派之称。着有《惜抱轩文集》等书。
【姚鼐】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1 姚鼐2 生平3 学术思想4 着作5 评价姚鼐
生平
姚鼐(1731年-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号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早年曾任孝廉,倾心戴震之学,欲奉为师,被婉拒。乾隆二十八年姚鼐考上进士,选庶吉士,曾经任礼部主事、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等职位。嘉庆十五年重宴鹿鸣,加四品衔。姚鼐善于古文。晚年曾先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
学术思想
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姚鼐是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张,在提倡「义理(内容合理)、考据(材料确切)、词章(文词精美),三者不可偏废。」又在学习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 、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 、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古文辞类纂序》)
着作
《惜抱轩全集》中的88卷包括了文集16卷、后集10卷,诗集10卷,又有《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公羊传补注》、《国语补注》、《梁传补注》、《九经说》、《庄子章义》、《老子章义》等。《惜抱轩全集》等,所编《今体诗钞》、《古文辞类纂》,皆流传极广。其散文简洁严整,纡徐明润,代表作有《登泰山记》、《袁随园君墓志铭》、《游媚笔泉记》等。
评价
有人认为姚鼐为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他继承了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对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也有所补充发展。他既扩大了方苞的「义法」说,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统一,又继承发扬了刘大櫆的「神气」说,提出了「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相统一的理论;同时,还总结概括历代文章的风格论,发展了「阳刚阴柔」相反相成的美学观。姚鼐的诗,有清拔淡远之致,尤工近体,但为文名所掩。他的诗《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河上杂诗》、《金陵晓发》、《岳州城上》、《山行》、《南昌竹枝辞》、《出池州》等,皆富有韵味。姚鼐的文章,可从方苞、刘大櫆、归有光上溯于唐宋八大家,而与欧阳修、曾巩之文相接近,简洁清淡,雍容和易,如同其人,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情韵,偏于「阴柔」之美。议论文如《伍子胥论》、《李斯论》、《贾生明申商论》,序跋如《老子章义序》、《海愚诗钞序》、《荷塘诗集序》、《刘峰先生八十寿序》,书信如《答翁学士书》、《复汪进士辉祖书》、《复鲁非书》,记传如《登泰山记》、《朱竹君先生传》、《袁随园君墓志铭》,皆可反映其文风格。但其文气力不能健举,规模不能扩大,缺少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
《资料取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