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是什么意思_见义勇为_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拼音_典故
【见义勇为】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见义勇为繁体
見義勇為拼音
jiàn yì yǒng wéi近义词
当仁不让、义不容辞反义词
见死不救、袖手旁观、趁火打劫【见义勇为】的意思和解释
【见义勇为】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语本《论语、为政》。△「急公好义」典源《论语、为政》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谄2>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 鬼:人死曰鬼,此指祖先。(2) 谄:献媚、奉承。典故说明孔子是春秋的贤人,于鲁国从政时,鲁国大治。后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鲁国,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并且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门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强调「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曾说︰「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说,仁者重视正道而轻忽生命,见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会勇于实行。又说「勇者不惧」,即是说勇敢的人无所恐惧。而在所引典源《论语、为政》中,孔子则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综上所述,可知一个君子如果见到正道所当行之事,必然会勇敢地去做,要是因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称为勇敢,只是一个怯懦的人。后来「见义勇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书证01.宋、袁燮〈题习斋〉诗:「见义勇必为,有过时自抨。」02.《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列传》:「(欧阳)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03.《元史、卷一二六、廉希宪列传》:「(宪)戒其子曰:『丈夫见义勇为,祸福无预于己。』」04.《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u001a词典附录常用题辞表:用于对人事物一般褒扬的题辞。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应该奋勇的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应该奋勇的去做。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见义勇为】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应该奋勇的去做。《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