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写作素材 > 词典

不寒而慄是什么意思_不寒而慄_造句_近义词_拼音_典故

来源:2022-09-30 14:17 时间:2023-02-04 手机浏览

【不寒而慄】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不寒而慄

繁体

不寒而慄

拼音

bù hán ér lì

近义词

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心惊胆跳、战战兢兢

【不寒而慄】的意思和解释

【不寒而慄】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不寒而栗」之「栗」,典源作「栗」。「栗」通「栗」。虽不寒冷仍发抖。形容内心恐惧极至。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典源《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属皆(奔)亡,南阳吏民重足一迹。而平氏朱强、杜衍、杜周为纵牙爪之吏,任用,迁为廷史。军数出定襄1>,定襄吏民乱败,于是徙纵2>为定襄太守。纵至,掩3>定襄狱中重罪轻系4>二百余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亦二百余人。纵一捕鞠5>,曰「为死罪解脱」6>。是日皆报杀7>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8>佐吏为治。 (1) 军数出定襄:指定襄历经几次兵祸。数,音ㄕㄨㄛˋ,屡次。(2) 义纵:?~公元前117,西汉河东人。汉武帝时,其姊治瘉后病,纵遂获官职。为官直法行治,严刑峻罚,不避贵戚。后因事犯武帝,被处死。(3) 掩:拘捕。(4) 重罪轻系:重罪轻判。(5) 鞠:同「鞫」,审问。(6) 「为死罪解脱」:汉制,为囚犯私解刑具者,与其同罪。义纵将探监者视为欲脱囚罪,故全判死罪。(7) 报杀:论处死刑。(8) 猾民:奸刁的人。典故说明「不寒而栗」原作「不寒而栗」。据《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载,义纵是西汉武帝时的一个官吏,他执法严厉,杀人无数,被司马迁列为「酷吏」。义纵的姊姊是个医生,她治好了太后的病,得到太后的宠幸,义纵也从此踏上仕途。因为义纵执法不讲情面,替朝廷铲除了不少地方势力,所以获得赏识,官运一帆风顺。义纵担任南阳太守时,都尉宁成掌握关税大权,所以为所欲为,没人敢得罪他。义纵知道宁成的恶行后,就决定从此人开始好好整治南阳。宁成也知道义纵的手段强硬,不想得罪他,于是在义纵上任之时,带领众人在路旁恭敬地迎接。义纵知道宁成只是想要拉拢自己,就对他不理不睬。上任之后,义纵着手收集宁成犯罪的证据,逮捕宁成,将他家的人全部杀掉,财产也充公,致使当地的两大富豪孔氏和暴氏,害怕自己的罪行也被义纵揭发,吓得搬离了南阳。后来义纵又升为定襄太守。该地治安不好,所以义纵一到定襄,先将牢中两百多名囚犯改判死刑,又将曾前往探监的亲友也抓起来,说这些人企图为犯人开脱,全部处死,一天之内就处死了四百多人。定襄的人民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即使天气并不冷,竟都害怕得发抖起来。后来「不寒而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内心恐惧极至。\\u001a书证01.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02.汉、桓宽《盐铁论、周秦》:「赵高以峻文决罪于内,百官以峭法断割于外。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栗。」

03.宋、沉枢《通监总类、卷一九下、李錡以贡献固主恩》:「德宗览之不悦,命械送錡。錡闻其将至,先凿阮于道旁,善贞至,并锁械内,阮中,生瘗之,远近闻之,不寒而栗。」

04.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三二、南唐、彭利用传》:「利用丧父,客过唁之,对曰:『家君不幸短命,诸子餬口四方。归见相如之壁,空余仲堪之棺,实可痛心疾首,不寒而栗。」

05.清、傅泽洪《行水金监、卷一二四》:「即万历(历)十二年间,粮船沉溺者数十只,漂没漕粮至七、八千石,殊为运道之梗。远近之民谈此湖,不寒而栗。」

06.《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寝门,遂有不可问之处。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内心恐惧至极。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寝门,遂有不可问之处。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亦作不寒而栗。

【不寒而慄】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形容内心恐惧至极。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寝门,遂有不可问之处。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也作「不寒而栗」。

【不寒而慄】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形容非常恐惧害怕。 【造句】看到他那阴森恐怖的表情,令人不寒而栗。

【不寒而慄】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1 一.注解

2 二.释义

3 三.语源

4 四.例子

5 五.近义

6 六.反义

一.注解

寒:冷。栗:发抖,哆嗦。

二.释义

不寒冷而发抖,形容极其恐惧。

三.语源

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汉武帝时,有个官吏叫义纵,十分凶恶残暴。他一到定襄郡上任当太守,就把狱中两百多名所谓的犯人,连同入狱探视过犯人的两百多人,全部杀害。消息传出以后,使郡中的人民都不不寒而栗。

四.例子

看过这部恐怖电影后,的确实令我不寒而栗。

五.近义

惊恐万分|毛骨悚然|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六.反义

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