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路教案,初中物理电路教案详案(整理8篇 )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规律,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锻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先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同学们观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联进去一个相同的灯泡,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问题: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
导出课题: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回忆关于电压的'知识。
回答1:电压符号“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毫伏等单位。
问题2:还记得电压表怎样使用?
回答2:(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注意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教师引导:为什么串联之后小灯泡变暗了呢?这其实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猜想:串联电路中,每个灯泡电压小于总电压。
5.交流讨论:实验中哪些数据不符合结论,为什么?操作是否正确?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6.总结: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问题3: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谁能解释一下课前老师演示的小实验呢?
回答3:当电路中只有一只小灯泡时,它的电压等于总电压。而两只小灯泡的电压之和才等于总电压,所以此时没个小灯泡电压减小,亮度变暗。
环节三:巩固提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填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流程。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电路是如何设计的?”。接着通过教材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活动1)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
①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
②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
③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由该如何连接?
③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
分析:病人闭合自己床位的开关时,值班室中的电铃就响,同时该床位对应的灯泡也发光。各床位对应的灯泡应该能独立工作,并且有对应的开关,所以两灯泡应该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无论哪个床位对应的灯亮,铃都会响,所以铃应该在干路。
简单电路设计的方法:
1.根据题目的要求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分析个电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还是支路)
(活动2)选答器的电路设计
分析:每一盏灯代表一个可
供选择的答案,有相对
应的开关控制,所以灯
与其对应的开关应串联,
各灯之间则应并联。
(活动3)完成以下电路设计
1.将图17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元件不许移动.
2.图18中的元件位置不动,组成电路,L1、L2并联,K为总开关.
3.请用如图19所示的电路元件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要求:晚间房门被打开,细导线AB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如图20所示.
5.用图21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
6.有电池、灯泡、电铃各一个,
电键两个,要求安装一个电铃
电路,当前门或后门来客人时,
电铃都响,并能分清前门来人
还是后门来人.在虚线框内
画出电路图。
观察课本P72图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并画出电路图
总结电路设计的方法
学生课堂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及时反馈,纠正练习中的错误。
思考与作业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能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联、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2、会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选择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们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学法指导:
在连接实物图与画电路图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要多进行由实物图画电路图或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练习。
知识网络总结:
串联电路
电路连接方式
并联电路
连接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
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
释疑解难:
1、怎样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我们可以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去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由课本图13—22的串联电路和图13—23的并联电路可知:串联电路中,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全部经过另一个用电器;而在并联电路中,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不会经过另外一个用电器。也就是说,电流经过用电器时,如果分成了几部分,分别流过用电器,这种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不出现分流现象,则是串联。
根据电流的分合去确定电路的方式,是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常用的方法。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2、实验时应怎样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可先将实验器材摆放在与电路图中元件符号相对应的位置上。若是连接串联电路,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各元件,一直接到负极;若是并联电路,可先把并联部分连接好,然后在按照连接串联电路的方法进行连接。
自我检测:
1、根据图087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若只使灯L1亮,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1)若只使灯L2亮,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2)若使灯L1、L2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3)若使灯L1、L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4)若将开关K1、K2、K3同时闭合,则L1、L2将--------(填“亮”或“不亮”)此时电路发生----------。
2如图088所示,四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是()
3、如图089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某同学是了一下,闭合开关
时两灯均亮,断开开关时两灯均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请写出你的判断方法。
交流园地、课外空间:
1、木板上装着电铃、小红灯各一个和一个电池组,另有两只开关置于前、后门处。将木板装在学校的传达室里,值班人员要从铃响判断是后门来客;从铃响且红灯亮知道是前门来客。请你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简答:后门来客闭合后门开关,只是铃响,说明后门开关、电铃、电源组成一条电流的通路。前门来客闭合前门开关,灯亮,铃响,说明前门开关、小灯泡、电铃、电源组成另一条电流的通路。故本电路有两条支路,并且支路电流都通过电铃。电路如图090所示
2、在家长的指导下,观察节日彩灯
(1)课本“图13—32”上画的是只有一串的节日彩灯,观察小彩灯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共有多少只小彩灯?思考如果其中一只灯泡坏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取一部分彩灯下来(仍保持电路是通路),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2)“满天星”也是节日彩灯的一种,它是由多串小彩灯组成的,观察每一串彩灯之间的连接方式?思考为什么不亮时是一串而不是一个灯泡?
3、国外新型灯具
模拟阳光的灯: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与阳光一样的人工照明光源——分子弧光灯。它是靠电弧通过氯化锡分子雾化而发光,可相当均匀的让所有颜色发出的连续光谱成为可见光。这种灯的售命约5000小时,可用于井下作业,以改善矿工的'生活条件。
热感应灯: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一种热感应灯。在漆黑的晚上,人踏入房间,这种灯感应到人体的温度,便会自动亮起来。这种热感应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防盗,比如夜晚窃贼摸入房中,感应灯突然发亮,就会使盗贼大吃一惊,立即逃走。
节电冷光灯:美国一公司生产了一种节电冷光灯,其表面玻璃镀有一层银膜,银膜上又镀一层二氧化钛膜。这两层膜结合在一起,可把红外线反射回去加热灯丝,而让可见光透过,从而大大减少了热损耗。一只100瓦的这种灯的耗电量,只相当于40瓦普通白炽灯。
塑料荧光灯:日本一家公司研究成用塑料生产荧光灯的技术,它是在透明塑料中加入荧光化合物质制成塑料管,在管内侧涂上荧光涂料,同时在管的外侧使之等离子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层特殊的薄膜,然后制成塑料荧光灯。与传统的玻璃管荧光灯相比,塑料荧光灯具有重量轻、不易碎、节电等特点。
无极灯: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不用灯饰或电极的新型灯。该灯与传统的白炽灯或荧光灯截然不同,不用灯丝和电极,而是灯泡玻璃内表涂上荧光粉,用一个高频的感应系统来激发其内部的水银蒸气放电,产生出大量的紫外线后,再照射在荧光粉上,从而使灯泡发光。由于灯内没有易损部件,因而使用寿命长达6万小时,而且比普通白炽灯节电四分之三,适用于更换灯泡困难的地方,如高空、水下等。
磁性灯:法国一专家发明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磁性灯。这种灯的构造简单,底座是一块金属盘。在与之配套的电源上有两个嵌在塑料包里的磁体,当磁体将灯座吸定后,电流便通过这两个磁体间灯的两极送电,从而使灯发光。使用这种灯,只要用一只手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它安装到电源上去,而且绝无触电的危险。
微波灯:美国一家灯具公司推出了一种直径仅几厘米的小型灯泡。它没有灯丝、电极、外面也没有电路相连,它是利用微波能使灯泡的硫磺蒸汽加热而发光的,具有很高的照明度,约为普通白炽灯的150倍。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篇4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
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
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
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组成: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
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1.电流
(l)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2)电流的方向: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介绍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流的符号、单位及换算:电流的物理量符号I,电流国际单位安培,符号为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单位的换算:1A=103mA1mA=103μA
2.电流测量
测量电流有专门仪表——电流表(出示几种电流表:教学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
电流表
(1)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2)常用的电流表是安培表(注意讲解一下安培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观察教学电流表(出示挂图、并展示实物),观察学生电流表(重点)。通过观察桌上的学生电流表,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②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③它有几个接线柱?怎样使用接线柱?④当使用标有“—”“3”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⑤当使用标有“—”“0.6”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
(3)电流表的示数
②使用前,先要观察:确认是电流表;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分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说明后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大量程进行试触。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4.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五、巩固练习:
画出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电流表测通过灯L2的电流强度的电路图。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
重点、难点
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课前导入知识:
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
(1)非误差:如果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逐渐减小的。显然,这不是实验的误差。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因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根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
实验次数123456
灯两端U(V)0.51.01.52.02.53.0
电流I(A)0.180.220.260.300.320.34
灯泡发光情况微亮→逐渐变亮
(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2)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知识点二:动态电路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根据滑动编组器的变化确定总电阻的变化;○3再由总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的变化;○4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5根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除短路外,对其他支路没有影响。
(3)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也会造成电路中的电阻变化,从而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析思路与(1)相同,关键是确定电阻的变化。
【注意】确认电路变化前后连接方式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准确判断电压表测量的对象是分析电流电压变化的关键。
知识点三: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1)串联电路的分压定律
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满足:U1:U2=R1:R2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压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串联时,电阻大的分得电压多。
(2)关于并联电路的分流定律
两电阻R1和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与各自电阻的关系满足:I1:I2=R2:R1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流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四:应用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1)必备知识
○1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公式
○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3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2)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欧姆定律使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针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具有对应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因而公式R=U/I中三个量是同一时间值。
○4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电流安培,电压伏特,电阻欧姆。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电路,电压U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
(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2、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AD=3V,UAB=3V,UBC=0,UCD=0。此电路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B、电灯L灯丝断了
C、电灯L短路D、电阻R短路
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双选):
A、电阻R1短路B、电阻R1开C、电阻R2短路D、电阻R2开路
4、如图4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单选):
A、开关S接触不良B、电灯L1灯丝断了C、电灯L1短路D、电灯L2短路
5、把一根长1米、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将此电阻丝对折起来后再接到这电源的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总电流强度是()
(A)4安培(B)2安培(C)0.25安培(D)0.5安培
6、如图所示,R1=4欧姆,R2=R3=8欧姆,电源电压为6伏特,电流表1、电流表2、电流表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1、I2、I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I1>I2>I3;(B)I1<I2<I3;
(C)I1=I2=I3(D)I1=I2>I3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4∶1。当K1断开,K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I1。当K1、K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与I2之比为〔〕
(A)4∶1(B)1∶4(C)3∶4(D)4∶5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伏特,定值电阻R为5欧姆,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4欧姆,那么当滑动片由滑动变阻器的a端滑向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A)由0逐渐增大到9伏(B)由0逐渐增大到5伏
(C)由0逐渐增大到4伏(D)由4伏逐渐减小到0
9、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
灯泡_串联;当开关S,S1、S2均闭合时,灯泡_并联,此时电流表测的是中的电流.
11、如图11所示,当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情况是:A1_________;A2_________;V__________。
12、如图1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将______;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_______。
13、如图1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A表的示数将______;V表的示数将______。
三、连图题
14、按照图14甲、乙电路图,将对应右图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四、实验题
15、用伏安法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现给你一块电压表、一块电流表、一个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一只、导线若干。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标出电表的“+”、“--”接线柱)。
(3)在实验中电流表用0~0.6A量程、电压表用0~15V量程。根据你画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面图16中所给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导线不要交叉)。
(4)在这次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示位置如图17所示,那么未知电阻Rx中的电流是______A,Rx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V,Rx的阻值是___________Ω。
五、计算题
16、如图18所示电路,R1=7Ω,R2=3Ω,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V,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求R3的阻值。
17.如图114所示电路,已知R1=2欧姆,R2=4欧姆,U1=2伏特,求(1)通过R1的电流强度I1;(2)R2两端的电压U2。
18.在图115的电路里,安培表的示数是0.3安培,如果小灯泡L的电阻是10欧姆,整个电路里的电阻是30欧姆。求:
(1)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3)伏特表的示数。
19.如图106所示,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20.如图104所示,电源电压为8伏特,电阻R1=4R2,安培表的示数为0.2安培;求电阻R1和R2的电阻值各为多少欧姆?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符号是I。知道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2.知道电源外部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会进行安培、毫安、微安之间的单位换算。
4.了解一些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值。
5.知道电流表的作用、符号,能够辨认表盘量程和最小值的分度值。
6.能够独立操作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7.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的和。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利用类比方法建立电流概念。
2.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在实验是学会使用电流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流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教具:3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若干、演示电流表和学生电流表。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篇7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欧姆定律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节电阻的并联〉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I1+I2。〉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与R1、R2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根据欧姆定律:I1=U1/R1,I2=U2/R2,I=U/R,
由于:I=I1+I2,
因此:U/R=U1/R1+U2/R2。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
可得:1/R=1/R1+1/R2。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5欧,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
(3)练习
例题1: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简介:当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式:R=R'/n。例题1中:R′=10千欧,n=2,所以:R=10千欧/2=5千欧。
例题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讨论此题解法,教师板书:
认请此题中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过程略)
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U2=R1/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此题中,L1、L2中电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
4.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5.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四)说明
1.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教学大纲上未做要求,建议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不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
2.在课时安排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一节复习题。总结第4-8章所学内容,并做适当的练习。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们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识串并联电路
1、认真观察课本59页图20和图21这两个电路的区别在哪儿?
讨论、归纳总结。
串联电路是——————————————————————————————————
并联电路是——————————————————————————————————
2、让学生根据展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其相应电路图。
3、提出问题:哪种电路只有一条路径?哪种电路有多条路径?
补充说明
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板块二、实验探究: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自学实验过程并探究
探究一:
给你两盏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你能同时使两盏灯同时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要先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经过思考,正确后再动手连接电路,每一步都要认真.
2、讨论回答“交流与讨论”问题。对比串、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总结串、并联电路特点。
交流讨论①、学生画电路图,老师指导,将不同的电路图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讨论。
交流讨论②、学生连接电路,老师指导。根据课本中连接电路的步骤找自己连接时的缺点。
交流讨论③、串并连电路的用电器工作状态,串连电路开关控制作用与位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