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资料

李崇断案 阅读原文 注释 翻译(解释) 练习 答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0 手机浏览

李崇断案 阅读原文 注释 翻译 练习 答案

【原文】

李崇断案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①,然后遣人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

【注解】

①旬:一旬等于十日。

【翻译】

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到贼丢失了,几年都不知他在哪里。后来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出现,苟泰递诉状告到官府。他们两个人都说那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而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的官员不能判夺这件案子。李崇说:“这个很容易就知道真相了。”将两个父亲和儿子分别安置,让他们独处几十天,然后让人告诉那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生病,已经突然死了。现在您的行动禁制解除了,回去准备丧事吧。”苟泰听到后嚎啕大哭,悲伤的不能自已。奉伯只是嗟叹就完了,并没有特别哀伤的样子。李崇知道了,就把儿子还给苟泰。

【练习】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遇贼亡(  )

(2)崇知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禁经数旬,然后遣人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崇“以儿还泰”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遗失(2)观察,明察

2、拘禁过了几十天,然后派人(分别)告诉他二人

3、得知儿子暴死的消息,“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

4、要善于开动脑筋,找出事情之间的特点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