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手工教案模板七篇
大班手工篇1
活动说明: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十分盛行的一个节日。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慢慢就有了端午“赛龙舟”的习俗;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而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目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目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重视我们的节日,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来弘扬我们的文化!
因此,设计了这节活动:《端午赛龙舟》,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的传说和庆祝意义,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探索拼搭组装龙舟木片。
2、能运用各种造型、图案装饰龙舟。
3、初步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
大教具,端午视频,教师自制成品
材料准备:
龙舟木片套件,纸黏土,活动眼珠,酒精胶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端午视频,了解端午节的风俗
二、引导幼儿欣赏龙舟,了解龙舟的由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组装
1、欣赏龙舟,了解赛龙舟的由来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拼装龙舟
三、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操作要领
2、幼儿动手操作
五、幼儿展示作品,讲诉经验
分析与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欣赏,讨论,探索出龙舟的拼装方式,这个过程是对幼儿能力的一个提升;在装饰龙舟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装饰龙舟方法的多样性,分工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在最后的讲述评价环节中,幼儿通过对同伴作品的欣赏和讨论,一方面满足了幼儿的自豪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汲取同伴的创作经验,丰富他们对已有技能的运用能力。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幼儿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们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活动中,凡是幼儿能做的事情我都让孩子自己做,如:让幼儿自主探索进行组装,让幼儿大胆装饰,大胆创作,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在积极投入,全身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开展传统节目的教育活动,能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民间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感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感受本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不仅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保持民族本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形式。
《大班手工篇 目标: 1、学会卷的技能,发展幼儿小手肌肉动作。 2、感受新年愉快的气氛 准备: 1、自制厨师帽 2、录音机 3、春卷皮、陷、勺子人手一把、一次性台布 过程: 师:我请小朋友来猜个谜语:圆圆一张小被子,放进一个小宝宝,小手小脚放放好,被子被子裹裹紧。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谜底:春卷。 (出示春卷):“这就是春卷,你们想尝尝吗?” 幼儿品尝 师:你们知道春卷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看看吧,观看课件 师:“原来春卷工厂里的叔叔阿姨先选好菜,然后把菜切成丝,接着把切好的菜拌成陷,拿出一张春卷皮,在当中放上适当的陷,把两边往里面折然后卷起来。最后用面粉把这个边全沾好了,然后我们就该把这个做好的春卷放到油锅里炸。” 师:“哪位小朋友可以来说说春卷是怎么做的。” 幼儿复述。 师:“好,现在我拿起一张小被子,在当中放进一个小宝宝我们帮她把被子盖好,卷紧点,不要让宝宝着凉了。” 师:“谁想来试试啊?” 幼儿尝试 师:马上我要请小朋友来包春卷,在制作的过程中陷要少放一点,不然要把皮撑破的。包完以后放到盆子里要放整齐了。好,现在请你们搬着小椅子找空的地方开始做春卷吧。 幼儿操作。 师:现在我们包的春卷已经在炸了,我们把桌子整理干净准备开春卷宴吧! 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采用了现代化信息设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幼儿很感兴趣,很快就学会了包春卷的基本步骤,由于采用了真实的材料幼儿非常感兴趣,孩子们的的兴致也很高。由于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上课时候井然有序。但是本节活动内容放在大班来上还可以提高些难度。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看纸浆作品对纸浆的制作过程产生情趣。 2.了解纸浆作品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材料。 3.锻炼幼儿的耐力、细致精心地做事情,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准备: 报纸等 三、活动流程: 观察--讲解--操作(一)观察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脸(出示京剧脸谱),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这么特别啊? 幼:橡皮泥,泥巴……师:小朋友说的不对,是用费旧的报纸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啊? (二)讲解师:(出示报纸、粘合剂、盛器)先把报纸撕成很细小的纸片,再将纸片放在盛器中浸泡,接着在盛器中放入粘合剂,再利用模具制作纸浆模型,在太阳下晾干即成,最后在修饰成各种造型。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过程与方法: 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相互评价、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乐趣,体验创造魅力;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 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补充资料(课件出示)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 (2)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揭示课题: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 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敏才智,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这些废旧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不过,动手之前看看友情提示。 1、友情提示 (1)先设计后制作; (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 (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 四、反思评价,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的手真灵巧,都已经做好了。 1、组织学生评价 师:接下来,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设计上,制作上等。 相机鼓励:不错!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你们合作得很好!相信下一次你们会有更好的作品。你们的作品真精致啊!你说得多好呀!今后继续努力! 2、整理课桌,回收废品 出示眉开眼笑的大纸杯:你们看,这个纸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能被再次利用) 3、组织学生评估 师:(过渡)刚才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表现都很好,下面请你们完成评估表。 4、拓展延伸 1、做好后,这些娃娃还可以怎样进行美化,改进? 2、小结: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利用一些废旧纸杯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精美的小制作。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废弃物都潜藏着被再塑造的条件,只要通过大家的慧思巧手,它们都可以化腐朽为神气。(出示废品制作的作品的图片),课后去试试看,用你的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交流信息、引入课题——表达设想、自主设计——讨论制作、合作加工——反思评价、延伸拓展”等教学环节,并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能力。 2、充分利用交流评议,实现互动学习,促进技术思维。 具体包括: (1)设计图的交流评议 (2)作品的交流评议 (3)问题和体会、发现的交流评议 3、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通过课前调查、作品展示拓展学生思路 (4)设计过程中鼓励创新 (5)作品交流注重特色介绍 (4)课尾的拓展延伸 活动目标: 1.知道狮子的基本构造。 2.观察橡皮泥狮子,并学会利用一些技巧:搓长、压扁、团圆等制作。 3.体验玩橡皮泥的乐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1.绘本《小老鼠的小背心》里面有谁啊? 提问:你见过狮子吗?它长什么样子的? 小结: “狮子有一个长圆形的头,一双三角眼可历害了,最主要的是它那满头的毛看上去很威武,圆圆的身体,四条粗壮的腿,还有那一条像小棒一样的尾巴,尾巴末还有一小团毛。” 2.幼儿自主尝试用橡皮泥捏狮子 提问: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捏出一头狮子? 师:可以先捏出狮子的什么部位? 幼儿尝试捏出 提问:仔细观察,你觉得狮子的这个部位是什么形状的?长得像什么? 会用到橡皮泥技巧的哪一个? 接着捏什么部位? 小结:狮子都捏好了吗? 3.评价 你觉得你捏出的狮子怎么样?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应该怎么做? 课后反思: 狮子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比较熟悉的动物,但是考虑到狮子的捏法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我将图片放在大屏幕上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个个步骤,并和孩子们一起尝试捏,通过整个活动的完整步骤展示,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们也学会了狮子的捏法,但是狮子捏的平面的,如何能够捏出立体的,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挑战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废旧材料创造性的设计服装。 2.在操作中能大胆动手,动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准备 废旧材料,报纸、袋子,绳子、剪刀、胶水、双面胶、透明胶、回形针。 三、过程: 1.导入:出示照片,引起 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在电视上看过服装模特表演吗? 师:我今天带来了一些小模特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这是一场服装模特表演,观察观察她们身上的服装(特别之外) 师:有没有发现这些衣服和我们平常穿的有什么不一样? 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和我们平时穿的衣服不一样 2.师:你们觉得他们设计得怎么样? 那我们自己也来做一个小小服装设计师,为自己或旁边的好朋友设计一样漂亮的服装。 插入谈话:你想为谁设计,设计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材料? 设计好了的小朋友可以赶紧自己穿起来,或者让你的好朋友做你的模特穿起来,请别的也做好的小朋友,你可以互相打扮你们的服装。 3.总结: 师:小小设计师们,你们的服装做好了吗?谁来先说说自己设计的服装, 师:我们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的心情现在怎么样?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吧! 活动目标: 1、体验使用自制面具参加舞会带来的乐趣。 2、学习用绘画、剪、粘贴等方式制作面具。 3、能大胆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设计面具。 活动准备: 1、经验铺垫:活动前幼儿已有制作面具的经验。 2、幼儿面部大小的椭圆形纸、长纸条、水彩笔、胶棒每人一份。 3、外形人面具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见过外星人吗?它跟我们长得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觉得外星人会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自由描述。 二、引导幼儿讨论想象中外星人的模样。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如果让你制作一个外星人面具,你想用什么图形当作外星人的五官?” 2、出示外星人面具,引导幼儿欣赏他人的作品。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制作外星人面具。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制作外星人面具。 2、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先将椭圆形纸放在自己脸上,比照一下五官都在什么地方,并用笔做出标记。然后在研究的位置剪出两个眼睛形的洞,在其他地方添画自。 3、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怎样剪出两个眼睛和嘴巴形状的洞。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发放操作材料,幼儿操作。 2、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将五官画得大些,鼓励幼儿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外星人面具。 3、教师引导幼儿将做好的面具加上线条和颜色进行装饰。 五、展示、欣赏外星人面具。 1、鼓励幼儿戴着自己设计的面具随音乐自发地做出各种动作、舞蹈,体验使用自制玩具游戏的快乐。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外星人面具作品。 3、师幼共同点评,选出最有创意的面具。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好的面具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间创编并表演有关外星人的小话剧。大班手工篇2
大班手工篇3
大班手工篇4
大班手工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