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资料

张炎《解连环·孤雁》原诗、注释、翻译(解释)、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5 手机浏览

张炎《解连环·孤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解连环·孤雁

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

①恍(huǎng)然:失意貌。

②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③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④却下寒塘:唐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⑤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⑥因循:迟延。

⑦残毡拥雪:用苏武事。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⑧荏苒(rěnrǎn):展转不断。

⑨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⑩锦筝:筝的美称。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翻译】:

空阔的楚江天色已晚,我独自一人徒然抱恨离群万里,怅然与同伴失散。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又迟疑留连。只看见眼前草枯沙净,水平天远。单身一人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一点相思,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托付我传达的一片丹心。

谁能可怜我羁旅孤独和哀怨,长门宫中夜静悄然,有锦瑟弹奏出无限清愁,料想那些离散的侣伴,依然栖宿厮守在芦花丛底,也会把我思念。我想他们在春天到来之前,也应该飞往南方,来与我为伴。我仿佛听到她们在暮雨中相互呼唤,怕在关河处突然相见,我将怎样悲乐交集而喜笑天颜。想到这里,看到双燕归来,画帘半卷,双燕在屋梁上双栖双眠,我一点儿也不艳羡,心中更没有丝毫的羞惭。

【赏析】:

《解连环·孤雁》是宋末词人张炎在南宋灭亡后创作的的咏物词。此词描写了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的愁怨,委婉地流露出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全词将咏物、抒怀、叙事紧密结合,构思巧妙,体物细腻,委婉缠绵,情意隽永。

这首词咏孤雁,实则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伤感,也反映了宋遗民普遍生活体验及感触,具有典型意义。上阕前三句写孤雁失群;接着写失群后的孤独。“写不成书”两句,是写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从而巧妙地表达出前朝对遗民的思念。下阕承前,叹息北去的南宋宫室艰难险恶的处境。而孤雁只能在夜雨中哀鸣,若是能在玉门关重新见到离失的伴侣,该是何等的惊喜!全词多处用典,堪称咏雁佳句。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以困顿惆怅的情怀起笔,伴孤雁一起飞来。用孤雁写自身。楚江,指湖南地方。衡阳有回雁峰,又雁多经潇湘。潇湘、衡阳皆楚地。“孤”字,点出只雁离群万里。这三句写出了孤雁之遭际,使人意识到了作者心绪之凄惨。南宋末年,国势垂危,生于此时的词人,对于时局自己深感无能为力,不胜忧愤,只好借物抒怀。以寄托一腔幽怨。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顾影,表示有深自珍惜。在惊魂未定之际,目光所到之处,只是枯草平沙,一片寂寥。来亦孤单,去也孤单,只好徘徊顾影,使人进一步体味它的孤独。“写不成书”,古人常以雁为传书使者。群雁飞行,常成一字排开,但这只孤雁却只能单飞,所以说“只寄得、相思一点”。激起人们多少相思之苦与家国之苦,已无从分辨。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这是为雁立传,可以看到作者思想轮廓。表面上是说孤雁误了寄书,和苏武托雁寄书的心事。“残毡拥雪”,用苏武“武卧啮雪,与旃(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事表达心声。

因“离群万里”,因而“谁怜旅愁荏苒”。“荏苒”表达迁延的意思。有谁怜念这与日俱增的孤独的旅愁呢?“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说长门夜悄与锦筝弹怨。典出汉武帝陈皇后罢退长门宫故事。这里提出“长门灯暗”的宫廷,“谩”字,极度渲染孤雁的哀怨。这里讲长门的夜哭,锦筝的清怨,表达作者的思旅的心绪。

想念远方伴侣,是不是“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伙伴们春天到来之前,应该回北方去了。“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随即是个飘渺的幸福的设想。玉关春雨,北地黄昏,却是将怎样和旅伴们重见呢?“怕”字含意深微。“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长期的期待与渴望,一旦相见期近,反怕春期之骤至。虽能相见也无愧于寄身画栋珠帘双双紫燕了。

张炎词善于咏物。从咏物词的整个方法、风格和寄意来说,一首咏孤雁的《解连环》更有代表性。张炎因此咏孤雁词人称张孤雁。在咏物的方法上,这首《解连环》最为出色。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阅读训练】:

1、孔行素《至正直记》载:“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其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句该怎么理解?(分)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该句是说雁群飞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2、词作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与家国之痛。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将咏物与抒情合而为一,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