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防性防侵害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小学生防性防侵害主题班会教案篇1
儿童遇到性侵时该如何自救?
人多时:
大声呼救或摔破东西,坚定严肃地质问:“你为什么要碰我!我不认识你!我还没满14周岁呢,你想坐牢吗?”
这样可以引起周围大人的注意。
人少时:
也要先强硬地质问上面的问题,如果坏人继续侵犯,这时不要再大喊大叫或激烈反抗,以免激怒坏人,可以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对坏人撒谎等创造机会来逃离险境。
安全小贴士
同学们需要有辨别坏人的能力,更需要有对坏人说“不”的勇气。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守护,这份防性侵害安全小贴士,请爸爸妈妈叫上宝贝一起阅读吧!
家长须知:
1.不要将孩子单独交给异性成年人看管,尤其是将孩子寄宿时,更需提高警惕性。
2.给孩子普及基本的防性侵教育,告知他们男女有别,既不能让爸妈以外的人触碰自己身体,也不能主动去触摸别人的隐私部位。
3.时刻与孩子保持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一旦发现孩子遭受侵害,要第一时间报警,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同时要告诉孩子,无论他面对什么困难和问题,只要不是主动伤害别人,爸爸妈妈会永远相信他、保护他。
儿童须知:
1.拒绝陌生人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如果他人强行触碰,要大声呼救,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并报警。
2.没有征得爸妈的同意,不可以独自跟其他人出门玩耍,尤其是异性,不论是熟人、邻居还是亲戚。
3.如果真的很不幸遭遇了性侵害,一定要冷静,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并报警。也要告诉自己,这是坏人的错,我还是像从前一样可爱,家长、老师和朋友们会像从前一样爱我!
净化校园环境,营造和谐育人氛围,让学校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让孩子健康、阳光、快乐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让我们携手守护花开!
小学生防性防侵害主题班会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们正视性别差异,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尊重别人的身体隐私。
2、了解坏人性侵儿童的案例,懂得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洋娃娃6个;性侵案例分发给各组;编排好两个小品;防性侵配套视频2个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四年级4班“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班会现在开始!请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孩子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班会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活动,你们能懂得怎样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不受到别人的非法侵害,同时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希望你们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大胆发言,积极想办法,出主意,让我们的成长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充满健康!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了解人体生理的私密部位。
主持人:同学们,我考考大家一个脑筋急转弯:教室上有几种人?(学生自由回答)
对了,我们要么是男生,要么就是女生。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分为男性和女性,男性和女性在身体上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主持人:是的,男性女性在生理上,也就是身体上是有所不同的,而这些不同之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私密的地方。请大家拿着手中的洋娃娃讨论一下,她(他的)的哪些部位是私密的?
学生不好语言讲解,让学生拿着洋娃娃指一指。
学生:指了指。
主持人:女生的胸部,男女生的下身、臀部,这些地方就是我们非常私密的地方。
如何保护私密部位。
主持人:既然这些是我们的私密部位,该怎样保护的呢?请大家讨论并把办
法写在卡纸上。
指名同学上台念出各组书写的保护方法——穿严实点;不暴露给人看;不准人触碰
是啊!大家说的真好!隐私是不可侵犯的,然而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却有一些坏人,他们为了满足一种丑恶的想法,却做出了一些侵犯别人隐私的事。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手中的案例吧!
了解性侵的意思,知道性侵的形式,发生的地点和什么样的人实施性侵。主持人:下面我们来观看两个关于防性侵的配套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3分钟)
主持人:请同学们大胆发言说说你对性侵的理解。
学生:强行看或者抚摸别人的私密部位;
让别人看或者抚摸自己的生殖器官;
强行与别人发生性关系;
总结:
班主任:孩子们,看到你们积极勇敢大方的面对预防性侵这个话题,我很高兴!看到你们能判断是非,能积极想办法预防性侵,我感到更加欣慰!孩子们要记住今天活动中提到的知识,让我们筑起坚固的人身堡垒,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小学生防性防侵害主题班会教案篇3
近年来,我国对儿童的侵害案件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五分之三性侵害受害者都是儿童。根据针对1307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我国,22.1%的女生在18岁之前遭受过性侵害,而迫于施虐者的威胁或羞辱,以及家长或女童本身的隐瞒,此数据远比实际数据低得多。
要让孩子懂得防范性侵害,首先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性侵害,孩子才会在遭遇性侵害的时候准确判断。
一、什么是性侵害
1、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
“儿童性侵犯”是指儿童卷入不能够完全理解的性活动,或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同意的性活动,或因发育程度限制而无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破坏法律或社会禁忌的性活动。
侵犯者因其年龄或身心发育程度相对处于强势地位,他既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既可以是承担照顾责任、被儿童信任的熟人,也可以是以暴力相胁的陌生人。
2、怎样辨别性侵害行为:
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
让孩子摸他身体的某个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者让孩子看他的裸体或隐私部位。
带孩子看有很多成人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生殖器或嘴巴)接触孩子的隐私部位;
在公交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摸孩子身体隐私部位。
3、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是好的
生活中我们会用身体接触来表达爱意,我们会和家人抱一抱、亲一亲面颊、靠一靠身体、牵一牵手等。这样的身体接触是温暖的、舒服的、安全的、公开的,让我们感受到爱与被爱,是好的接触。
4、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是不好的
如果成人与我们身体接触的时候,成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手、生殖器)在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反复触摸或者摩擦,并告知不能和别人说,这就是不好的接触。要告诉孩子,当遭遇不好的接触时,要敢于说“不”,要求对方立即停止,想办法离开这个成人,并把事情告诉父母。
5、什么样的人会对孩子性侵害
对孩子进行性侵害的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亲近的人。比如自己的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孩子对这样的一些人没有防范意识,从来就不会想到他们所爱的人和被他们尊重的人会对自己进行性侵害。
调查发现,85%的性侵害事件是熟人所为。侵犯者利用其权势侵犯和剥夺了受害孩子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和意志。
二、如何预防性侵害
1、告诉孩子要保护自己身体的隐私
不论你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有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意识。人体有的部位可以暴露出来,比如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和手等等。但是有的部位是不能随便暴露的。
2、问问孩子:你知道吗?
我们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不能随便暴露,不可以让别人碰的?
3、教孩子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
为什么我们的这些部位不能碰?
因为这些部位是性器官,是人类延续后代的圣地。性器官是隐私的,古代人就知道用树叶遮盖住、包裹住自己的隐私部位,这是古代人类文明的表现。
4、保护好性器官的隐密,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未成年女童的生殖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到伤害,会造成终生不育,失去做妈妈的能力,甚至造成死亡。造成少女怀孕以及性病和艾滋病的感染。
他人应该尊重你的隐私。
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隐私,还要学会尊重他人身体的隐私。进入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房间要敲门,经他们同意后才能进入。
三、教给孩子怎样预防性侵害
1、放学回家要结伴而行
2、不要一个人走夜路
3、不要和陌生人到不熟悉的地方玩
4、小心“熟人作案”
5、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6、警惕校园内的性侵害
1、教孩子学会拒绝及练习跑开
教孩子当他人的碰触令你不舒服或不安时,可立即要求对方停止,不须听从大人的要求。家长可教孩子练习说“不要”,并实际练习“跑开”及“大声呼救”的动作。家长还可与孩子一起演练,万一无法跑开该如何拖延或寻找脱身的理由,如:家人要过来找我、已和别人约定要去某处等等。
2、与孩子练习相关求助方式
加害人可能是熟人或是陌生人,所以平时应协助孩子建立可信任的人际网络,并与孩子讨论就近可以求助的对象。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可以跑到人多的地方,如附近的商店,或向警察、向路人求助。练习在危机情况下如何拨打110求助电话。
四、如果孩子被性侵害,告诉他们要做3件事
1、立即告诉爸爸妈妈
2、报警
3、到医院检查身体情况
关于小学生防性防侵害主题班会教案的全部内容,小编就收集整理到这儿了,希望对大家编写相关主题的班会教案给予灵感上的启发和感悟,相信大家在参考完上述的内容后,也一定会对向学生传达给主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知。
小学生防性防侵害主题班会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了解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
3、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生命高于器官”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备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资料;调查生活中的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侵害事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叙述校庆幸免性侵害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故事中的有哪些不当的行为、冯叔叔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加入没有成功逃脱会是怎样的结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就独自在外逗留,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在遭受了之后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又纵容了犯罪分子;但其最后识别犯罪分子的企图,使自己避免了伤害。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防止性侵害的问题。
小学生防性防侵害主题班会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教学准备: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图片、视频;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3、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4、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二、组织讨论:1、学生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2、报告讨论结果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2、脸:洁净无污垢。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5、红领巾:整洁,勤换洗。6、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7、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8、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9、桌兜:整洁无杂物。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1、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A流感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B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2、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等
B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C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D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F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四、课堂总结:学生活动情况和效果评价。(后续活动:出一期《讲卫生,预防传染病》的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