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成长优秀教案(精选5篇)
夏天的成长优秀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的道理的散文。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自觉的完成各项作业,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积极在课堂上表现。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思路】
学习时,先找出“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这一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展开阅读,结合幻灯片的提示,了解都有那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从而培养学生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趁年少努力学习,别虚度光阴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分配】
本课需要2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相关植物的照片。
2.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谚语的意思。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在夏天里生物生长的状态。
【教学流程】
一、课前激趣
抓住学生对夏季各种植物快速生长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二、课中引趣
用丰富的图片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三、探究得趣
抓住课文中心句,展开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难点。
四、回顾拓展延伸
五、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貌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此环节的设计边观看图片边听老师的叙述,吸引读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2.这几位同学读得多流利呀,而且老师发现大家听得也非常认真。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大屏幕出示: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大家齐读这句话。(板书)
3.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谁愿意说说。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立思考能力。)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一)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样生物?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他们都有什么变化?你可以用笔在文中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强调交流)
1.老师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么谁愿意说一说.
第二自然段交流提示
2.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3.大屏幕出示:“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飞快地”、“跳跃地”、“活生生地看得见地”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么样呢?(快很快迅速)
4.因此,在朗读“飞快地”、“跳跃地”、“活生生地看得见地”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二)在夏天里,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长大,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山水:山地河铁轨马路无生命)
2.大屏幕出示: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因为秧苗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深变大;因为铁轨长,所以缝隙是一天天地变小;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是一天一天的高起来。)(解释: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路面高起来。)
3.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你可以把你想到的先说给同桌听)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三)同学们看(指板书),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相机板书有生命)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相机板书无生命的)在夏天里都在长大,(指板书)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指读第四自然段)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1.(指生答)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小学——中学中学——大学或快或慢(总是要长)
2.理解谚语
(大屏幕出示谚语)指生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查找这两条谚语的意思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1.师小结:这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长的最佳时机,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2.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指生答。)
3.(大屏幕出示最后一句: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在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3)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4)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5)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6)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7)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8)齐读第四自然段,再一次体会一下人要成长的道理。
(此环节的设计吸引读者,培养学生的立思考能力、立查阅资料能力。)
四、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指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感人,才会吸引读者。)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举例子说说,这样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a)那么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就细细地、美美地读一读,突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分别指生读一句)
b)拓展写诗。观察夏天的事物,写一首《在夏天里成长》的小诗。
(此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师小结总结全文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这样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六、作业:写一首《在夏天里成长》的小诗。
板书设计:绿蔓竹林高粱
苞蕾苔藓有生命
夏天是万物山地河珍惜时间
抓住机会
长大的时期铁轨马路无生命
人赶时候赶热天
夏天的成长优秀教案篇2
一、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夏天里的成长》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天万物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夏天里的成长》标题中“成长”的本义是生命向成熟阶段发展,“长”是心灵的成长,也是心灵的成长,是夏天这个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赋予成长的特殊含义。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从不同方面表达文章中心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关注中心句:“中心”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在旧有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中心思想,它包括两部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现在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关注作者:梁容若(1904年7月8日-1997年5月18日),河北省行唐县(今改灵寿县)人。梁容若以全校第二名毕业于河北正定县中学,1922年入读北平师范大学,1927年至1930年曾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工作,1931年在山东省主编《民众周刊》;1936年4月受公费资助与推荐之下,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研究中日文学史期间并翻译《日本汉文学史》与《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两书。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找出文章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2.能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夏天里的成长”这一中心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火热的夏天里,万物充满生机。尽管有时炽热的太阳会把大地烘烤得蔫头耷脑的,但夏天的雨也很热烈,一场大雨就能把暑热冲刷得干干净净。夏天就是这样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激情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万物迅速生长着,唯恐辜负了这个好时节。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梁容若去仔细品读,好好感知。(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先圈起来,并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瓜棚绿蔓苞蕾苔藓草坪甘蔗瀑布嘟囔
缝隙谚语菜畦高梁活生生软绵绵
预设1:需注意的字音:
“蕾”是三声,不要读成二声;“藓”是三声,不要读成一声;“缝”和“蔓”是多音字,要读准音。“囔”和“梁”标注单字音,朗读时,可读字的语流音,读轻声。
预设2:词语:
苔藓: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谚语: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预设3:重点指导写好“缝”“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缝”字的笔顺。
3.小组合作,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努力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2.全班交流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拓展:寻找文章中心句的方法。
明确:中心句是指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文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也是概括段意的一种方法,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是把握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②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揭示了全文内容。③从结尾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④从反复句中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某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这句反复出现的话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句。⑤从议论句中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⑥从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中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3.教师抓住“万物”一词,追问:梁容若先生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来写“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呢?默读课文,快速梳理,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关键词,也可以自行概括。
预设:学生可以从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中摘录关键词。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词也容易提炼。第三自然段则杂糅了植物、自然界的山水和两个人造物,学生难以辨析,课适时引导用“事物”归纳。
4.小结:课文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中心,通过列举生物、事物和人三个方面的生长事例,将中心句的意思表达清楚。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明白了如何寻找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围绕着中心思想去读文章、找细节,感受到了夏天无处不在的生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仿佛回到了夏天。今天的课堂气氛很好,真有点夏天热烈的感觉呢!
作业设计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品读关键语句,在读悟中促进语言生长,明白最后一句话含义。
3.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行小练笔,为习作学习做铺垫。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丰富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学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完成这副表格。
1.师: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师:是的,课文围绕第一段来写,第一段也是全文的中心段,也叫中心意思。那么,每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板书:中心意思)
生1、第二段围绕“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得,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看得见的长。”
生2:第三段围绕“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二、三、四段和中心意思有什么联系吗?
师:通过表格我们发现了课文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的。(板书:典型事例)这正契合了我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要掌握的重点是什么?(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
二、研读课文,感悟成长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文中有哪一个字反复出现?
生:长
师:文中和“长”字有关系的词有哪些,用红笔画出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准。
学生勾画,老师巡视
师:勾画完的同学和老师的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对照课件
师:咱们放声来读一读和“长”字有关的词语。
学生齐读
师:这近二十处的长分布在我们文章中的每段话中,我们再来找一找哪句话中的“长”字最多?
生:第二段第一句: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得,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看得见的长。
师:同意吗?第二段第一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这里的“夏天的长”有什么特点?
生: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看得见的长。
师: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写他们是“飞快地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呢?
生:瓜藤、竹子林、高粱、苞蕾、果实、石头、黄泥土、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师:这么多,问题来了。自然界动植物种类繁多,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些来做代表呢?
生1:这些事物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生2:他们的生长速度快,能体现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师:也就是说这些事物可以体现他们的特点而且具有代表性。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出它们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句子前后有比较,写了没长之前和长了之后的变化;
生2:这组句子句子结构相同。
师:那我么来读一读。我读前边,你读后边。关注老师标注的词语。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生合作读
师:蓝色的词语告诉我们成长的什么特点?
生1:这些词语表示时间很短。
生2:这些词语体现了它们飞快的长。
师:红颜色的词语呢?
生1:这些词语表现事物变化很大很快。
生2:这些词语还体现了事物跳跃的长。
师:在短时间内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又快又大。作者通过这些词语告诉我们它们的特点。所以我们发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学生齐读。指导朗读,突出快。
师:这次我读一句话的一部分,你读剩下的部分,你再来看看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句子结构相似或相同。
生2:句子很短短而且用词有趣。
师:对,这些句子结构相似或相同,作者非常善于用短句子来写,句子不但短而且词语生动有趣。
我们再来读,你在棚架上看瓜藤……
生:男女合作读
师:所以说“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师:刚才我们找的是长字最多的句子,下面请你快速的找一找哪个段落里的长字最多?
生:第三段里“长”字最多。
师:第三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生:随着太阳威力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
师:是呀,围绕中心句说了好多好多事物的长,我们也一口气来读一读。
生:草长,树木长,稻秧长,甘蔗长,水长,瀑布长,……
师:读得很流利,我们是不是漏了一些事物,它们也在长?
生1:山也是天一天地变丰满,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生2:铁路的铁轨也长,把链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师:这一部分写的都是没生命的事物,那没生命的事物确定也能长吗?我们以第一句为例“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你能说说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他说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其实是树和一些植物变得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在外面看着就是越来越丰满。
师:你是一个很会理解的孩子。
生:我觉得“丰满”这个词基本上适用于我们人,然后这一次他用到了描写山,我觉得是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你真会发现。
生:我觉得就是草长,树木长就像我们的头发呢,就是慢慢的增长,使我们一眼看起来这个山就在一天一天的长大。
师:你能用上关联词来说一说吗?那谁来说一说?
生:我认为应该加上因为……所以。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石一天一天的变丰满。
师: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石一天一天的变丰满。
师:那剩下的这四样事物,谁能用这样的关联词来说一说。
生1: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的高起来。
生2: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也是一天一天的变宽变深。
师:这两句是简单的,铁轨呢,谁会说?
生:因为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铁路的铁轨也长。
师:好像没有把句子的变化说说出来。
生:因为铁路的铁轨长,所以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
师:哪柏油路的变化呢?
生:因为柏油路软绵绵的,所以像是高起来。
师:齐读
师:在众多生长中,哪那种生长最神奇?
生:铁轨的生长、柏油路。
师:如果用科学的语言怎么解释?
生:热胀冷缩。
师:作者写“长”不用“长”,也能写好“长”。你觉得作者的语言是不是很独特,非常鲜活有趣。作者的构思还很巧妙,而且视角还很独特,看到了我们许多人没有看到的现象,观察到了这些事物在夏天的变化。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写文章要视角独特,构思巧妙,用鲜活的语言,才能写好。
3.师:语言的独特在第四段也有体现,你觉得哪些句子语言比较独特、有趣鲜活。
生:谚语
师:你知道这两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理解两句谚语:
(1)解释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2)两句谚语共同的意思:如果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师:其实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一样,农作物到了夏天就应该生长。那人呢?
生: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的长。
师:我们来读一读“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师:“热天”指季节吗?
生: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师:“长”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吗?
生: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1: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生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师:是呀,我们可以长得很多很多,所以,“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让我们尽量的长,拿起自己的书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生: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
4.师:我们回顾整篇文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把“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写具体写明白的,那你看这三个方面,能交换位置吗?
生1:作者先铺叙容易观察的变化,在写道最不容易发现的变化,进而表现中心意思。
生2:作者第一方面是写了动植物生长的状态,第二方面写了事物成长的原因,第三方面揭示了启示,万物尽在其中。所以作者在围绕中心去安排材料的时候,层层递进,不光是从几方面,他还是从不同的层次,更全面、更充分、更深入的来揭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的。(板书:有序表达)
师: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的事物。这样就能写出非常优秀的文章了。我们今天习得的就是这种写作方法。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下面我们学以致用,同学们来看一看如果给你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哪些方面哪些事例来写出天气的热呢?提示要关注一下要求抓住,特点来写学生写。
五、教师小结,总结全文
从《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我们知道了中心意思确立后,怎样才能把这个意思表达的更全面、更充分。那就是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典型的事例来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节课我和你们也一起成长了!
板书设计
15、夏天里的成长
不同方面
中心意思典型事物
有序表达
作业设计
1.课文的语言清新自然,摘抄你喜欢的词语、段落。
2.阅读梁容若的《夏天》。
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成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哲理散文。课文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所以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了全文的主题。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们通过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讲练结合、拓展延伸、小结作业等环节,与学生一起了解了《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体会了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与主题。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说、写、读、感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导入之后开始检查预习成果,学习生字词。同学们都能较好的完成预习任务,生词拼读声音洪亮,读音准确。之后进入对课文的教学,首先进行对全文的梳理,进而进入本课主要内容即课文前两个自然段。通过引导学生寻找中心句以及围绕中心句所列举的事例来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能够紧跟老师思路,快速准确的反应出问题答案。
2.对文章整体思路了解之后,进入重难点的讲解部分。重点在于找到第二自然段所列举的动植物并说明各种动植物在夏天如何生长。难点在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即“围绕中心意思写”并能够浅层次的体会本课主题。本环节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利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提升学生的感悟、朗读能力。在对于重难点的讲解上,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激烈,朗读较有感情。
3.讲练结合。学习完作者的写作方式、写作手法以及一些较好的句式之后,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锻炼学生现场写作的能力。之后进行交流分享与展示。
二、成功之处
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到了五个“参与”,即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和差异参与;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突破重难点。
三、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还需考虑。对字词、文章内容的讲述占用课堂较多时间,导致对于课文主题的讲述不够充足充分,重点不够突出。
2.教师引导还需加强。教师引导性的语言过多,不够简练,给学生自主学习、体会的时间和机会不够充足,课堂评价的多样性还需加强。
今后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抓住重点,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畅性和完善性,不断积累经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夏天的成长优秀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夏天,并感受到夏天的迷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夏天,并感受到夏天的迷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1、生齐读课题。
2、男女生赛读词语,复习旧知。
二、精读感悟
1、师:你喜欢夏天吗?课文作者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夏天。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2、师:在文中找一找我们为什么喜欢夏天,和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交流交流。(师指名汇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汇报。)师:你从哪一段读出了夏天的炎热?
2、师:夏天这么炎热,我们为什么还喜欢它呢?在第一自然段里找一找答案。(师指导朗读。)
3、师:是呀,虽然夏天的阳光火辣辣的,可是我们不必穿着厚厚的衣服,不必为风沙烦恼,更可以在大雨中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所以,我们喜欢这(引读)炎热的夏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汇报读。)师:你为什么喜欢多彩的夏天?
2、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夏天的多彩?默读课文,动笔画一画相关的词语。
3、师播放课件。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4、师:夏天的色彩远不止这些,还有黑子红瓤的西瓜。课文里怎么说?(师指导朗读。)
5、师:多么缤纷的色彩,真是一个多彩的夏天,更是一个迷人的夏天,我们怎能不喜爱它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汇报读。)师:你为什么喜欢有趣的夏天?
2、师引读课文:我们可以在哪儿听什么?看什么?
3、生观看视频,说话练习:夏天是有趣的,我们可以听______,可以看_______。
4、师指导朗读课文。
5、师:老师从孩子们的读中感受到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夏天,更是一个迷人的夏天!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小组汇报读。)师:你为什么喜欢悠闲的夏天?
2、(师出示星空图。)师:现在,假设你也在夏夜星空下,你会想些什么呢?(师指导生理解“畅想”。)
3、师:你喜欢这悠闲的夏天吗?喜欢的孩子起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夏天的悠闲吧!(生配乐读课文。)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正是因为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所以我们说引读最后一段。
2、师引导理解“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四、总结全文
师:有人说,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欢愉是任何事物所无法替代的。阳光的抚摸,微风的呢喃,还有那小鸟百啭千回的歌唱,都给人一种心灵的愉悦。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迷人。
让我们再读一读最后一段,准备迎接这迷人的夏天吧!
五、布置作业
写一写你眼中的夏天。
六、板书设计
迷人的夏天
炎热、多彩、有趣、悠闲、迷人……
夏天的成长优秀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的道理的散文。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自觉的完成各项作业,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积极在课堂上表现。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思路】
学习时,先找出“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这一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展开阅读,结合幻灯片的提示,了解都有那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从而培养学生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趁年少努力学习,别虚度光阴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分配】
本课需要2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相关植物的照片。
2.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谚语的意思。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在夏天里生物生长的状态。
【教学流程】
一、课前激趣
抓住学生对夏季各种植物快速生长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二、课中引趣
用丰富的图片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三、探究得趣
抓住课文中心句,展开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难点。
四、回顾拓展延伸
五、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此环节的设计边观看图片边听老师的叙述,吸引读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2.这几位同学读得多流利呀,而且老师发现大家听得也非常认真。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大屏幕出示: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大家齐读这句话。(板书)
3.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谁愿意说说。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一)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样生物?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他们都有什么变化?你可以用笔在文中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强调交流)
1.老师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么谁愿意说一说.
第二自然段交流提示
2.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3.大屏幕出示:“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飞快地”、“跳跃地”、“活生生地看得见地”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么样呢?(快很快迅速)
4.因此,在朗读“飞快地”、“跳跃地”、“活生生地看得见地”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二)在夏天里,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长大,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山水:山地河铁轨马路无生命)
2.大屏幕出示: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因为秧苗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深变大;因为铁轨长,所以缝隙是一天天地变小;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是一天一天的高起来。)(解释: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路面高起来。)
3.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你可以把你想到的先说给同桌听)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三)同学们看(指板书),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相机板书有生命)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相机板书无生命的)在夏天里都在长大,(指板书)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指读第四自然段)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1.(指生答)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小学——中学中学——大学或快或慢(总是要长)
2.理解谚语
(大屏幕出示谚语)指生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查找这两条谚语的意思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夏天的成长优秀教案篇5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活生生、苔藓、草坪”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脉络。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围绕中心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视频:视频内容为夏天的风光,含长得特别快的植物的特写,伴以时长约1分钟的轻音乐。
思考:视频里呈现的是什么季节?(夏天)植物的变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长得快)
2.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夏天的自然风光和诗词方面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诗歌: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梁容若的一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圈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1)指名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全文呢)(2)指名说中心句。请学生说明理由。
2.细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1)边读边思考,画出相关的词句。
(2)交流: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三、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成长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些动植物、这些生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让我们走进第2自然段,第2段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在学生说出的基础上,
课件出示: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师相机方法指导:找中心句是理解自然段的最佳方法之一,并板书:中心句
(1)引导理解“活生生”。(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在眼前的)
(2)指导朗读:“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读出节奏感,稍快。
(3)拓展练习:老师问,学生答。
师:生物在夏天是怎样长的?
生:生物在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作者都写了哪些生物呢?默读思考做批注,相机进行生字词教学
(1)学生汇报瓜藤的生长后,老师引导:
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用尺子比画)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
生齐声: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学生汇报竹林、高粱的生长后,老师引导:竹子真的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
果真长得那么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看,竹子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
生齐声: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3)学生汇报苞蕾的生长后,老师引导:
①提醒注意“苞蕾”的“蕾”读lěi,不读léi。
②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③师生合作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师:昨天是——
生:苞蕾。
师:今天是——
生:鲜花。
师:明天就变成了——
生:小果实。
③有那么快吗?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植物在夏天的快速生长。
(4)学生汇报苔藓的生长。(欣赏苔藓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