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中长跑教案(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6-18 手机浏览

中长跑教案范文篇1

关键词:自主提问;探究;实践操作综合运用

G623.5

【背景说明及提出问题】

《确定起跑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0-81页)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之后,是对前面三大领域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学生学习本内容的知识基础是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由于本教学内容是与体育学科整合、综合性很强的教学题材,有标准跑道的学校如果能够与体育学科整合开展综合实践,实操确定起跑线活动,对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但广州城区和近郊的小学,极少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实施现场实操缺乏可行性。而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型教学如何把握?需关注落实哪些的数学素养?很多教师都不清楚,为此本学片组织“数学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教学研讨,由片内的同一位骨干教师承担执教《确定起跑线》的研讨活动,实施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研讨效果。

【议论分析】

从上述同一位老师两次不同教学方案的实施来看,导入环节和应用实践环节的设计思路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探究环节都主要围绕“400米标准跑道的结构“和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差”进行,只是第二次教学中,老师更关注教学的细节,关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素养,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真实过程,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起跑线》的教学研讨中,参与研究者不是对第一次教学构思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实践观摩中改进教学方案,结合对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标理解,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

如何把握数学综合与实践?结合本教学案例的研究,给笔者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1.自主提问,萌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综合实践领域内涵阐述――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学习活动,那就要求综合实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提。本案例教学,本来以“小动物分别在内圆和外圆赛跑是否公平的情境”导入是比较有趣的,但老师的二次教学还是了进行大胆的删改,由学生课前调查互动交流形成多个问题,由老师把问题进行综合聚焦,引出主题。问题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为实践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老师还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小问题,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2.重视探究,体验过程

数学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情“扶”“放”结合,指导思维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全员全程参与自主学习。

3.实践操作,尝试解决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得出知识规律后,如果能在400米标准运动场上进行实操,则是理想的,但对于很多学校来说不是很现实。本案例的二次执教把“环形跑道缩小成模型,让学生运用知识直观操作确定起跑线”,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知识内化为能力,使数学变得鲜活而生动、好玩而有趣,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综合运用,发展能力

本教学内容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本案例的探究过程综,老师在指导“直道长度、弯道直径、弯道圆周长、跑道全长、与内跑道相差”等计算时,就充分体现了对以上三大领域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有效拓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探究,互动交流、反馈,相互启迪,把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提升。

【引申与思考】

总之,“综合”、“实践”就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要关注的核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探究实践,真实体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体现。笔者认为,本案例的教学中,探究环节如能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一个跑道模型,把跑道的结构、跑道长度差的规律探究,都让小组合作按照模型给出的数据进行,把探究过程模式放得更开,挖得更深,更直观,实践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兴趣和思维。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中长跑教案范文篇2

第4期:评判体育教师教的质量――如何评教师

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国家教材实施教学,但具体教得怎么样,学生学会了吗?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监测?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如果监测工作做得不好,将动摇体育学科的根本。

第5期: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来自体育教师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所运用的教法与手段取决于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教法与手段各异。课堂教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规划“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力的提升?其方法与路径有哪些?

第6期:如何改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体育教师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

很多老师对现状不愿进行改变、不知怎么改变、不想突破现有问题、想变没有环境支持,多数老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带坏了一拨年轻人。教学质量除了聚焦教师、课堂和学生外,外环境、大环境、大教育观更重要。改变教师的现状需要在观念上、行为上提出有效且有吸引力的措施。

《实案选登》栏目

第4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跳跃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蹲踞式跳远。水平五:挺身式跳远。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跳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立定跳远;(2)蹲踞式跳远。

4.各水平段跳跃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5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快速跑、障K跑。水平五:耐久跑、途中跑。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跑类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快速跑;(2)弯道跑。

4.各水平段跑类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6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排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排球垫球方法。水平三:排球垫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排球(技术运用)。水平五:排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段分析类:排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排球垫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教研园地》栏目

《教研园地》栏目是教师进行教研的主阵地,本栏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其基本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入点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2017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稿件来源分为约稿和自然来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投稿。一线教师投稿的字数为2000~4000字。

第1-2期:何为教研,为何进行教研

针对区域、片、校、组谈上年度个人方案、计划、实施及参加培训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教研,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何在,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结合年度计划、方案等提出探讨的问题、建议或向专家求助。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例谈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从操作层面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谈如何应对、反思、改进、提升中、高考体育策略的点滴体会等。

中长跑教案范文篇3

在几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的提高,有些素质却在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的幅度更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们。现施行的《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较低,不要求学生高强度、长时间的进行长跑,而是作为一种手段,用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控制跑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怎样用多种方法发展自己的耐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长跑等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通过《体质健康标准》精神的引导,教师正确的指导,科学地安排教学方法,学生不愿意跑长跑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耐力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扭转的。为此,本文就初中女生耐久跑“三段”教学的做法进行尝试,与同行共同探讨。

2、研究方法与对象

针对中学生耐久跑难教、成绩难提高、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我们选取中学生最不喜欢参加耐久跑锻炼的初中女生这群体,采用大单元阶梯式“三段”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

2.1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初二女生,1至6班152名女生为实验组,7至10班102名在校女生为对照组。研究时间周期2010.9—2011.6。

2.2实验方案

在实验前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进行800米的摸底测验,取得原始数据。然后实验组采用大单元“三段”教学的方法发展学生耐力素质。针对初中女生厌学、怕练耐久跑和耐力素质差等问题,构建实验方案。

教学方案的设计:安排实验组耐久跑三个教学阶梯计划:共29课时。

第一阶梯:8课时。教学方法:本阶段主要采用各种“有氧健身操+节拍健身跑+情景耐力跑”的教学。教学手段:各种图形跑、原地健身跑、节拍健身跑和情景耐力跑等的练习。

第二阶梯:9课时。第1—3课时教学方法:情景耐久跑+力量耐久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以“获得8分钟耐久跑”为目标,创设情景的耐力练习(可跑、跳绳、连续运球等)②素质练习:单足跳、俯卧撑、支撑高抬腿。

第4—6课时教学方法:耐久跑+有氧健身操+力量耐力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自然地形跑1200~1500m,8~10分钟*1组。②素质练习:仰卧起坐、哑铃摆臂、跳绳、轻杠铃挺举。第7—9课时教学方法:耐久跑+有氧健身操+力量耐力循环练习。教学手段:①用8~9分钟跑完(1200m~1500m)*1组。②素质练习:高抬腿、后蹬跑、橡皮带摆腿。

第三阶梯:12课时。第1—3课时教学方法:耐力游戏+专项分段重复跑+力量耐力。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400m+400m)*2组,强度为1′55″~2′10″(相当800m及格成绩),分段间歇8~10″。最高心率为150~170次/分。每组间歇时间3′~4′(脉搏恢复到120次/分左右)。第4~6课时教学方法:力量耐力+变速耐力跑+韵律健美操。第10~12课时教学方法:专项耐力+有氧健身操。教学手段:800m变速跑﹛150m(35″左右)+150m(50″左右)﹜*2组。第7~9课时教学方法:速度耐力+专项分段重复跑+情景耐力跑。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400m+400m)*2组,强度为1′45″~1′55″(相当800m良好成绩)分段间歇10″。最高心率、间歇脉搏恢复同第一课时。第10~12课时教学方法:专项耐力+有氧健身操。教学手段:800m分段重复跑,(600m+200m)*2组(先中等强度的匀速跑600m,原地休息恢复15″,接冲刺200m),最高心率、间歇脉搏恢复同前。

3、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对全体初二女生的800米和肺活量的进行实验前测试,对照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20.32秒,实验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21.53秒;对照组平均肺活量是2824.296毫升,实验组肺活量是2802.372毫升。通过t检验,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800米成绩和肺活量无差异。实施教学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肺活量数据的测试,对照组平均肺活量是3025.38毫升,实验组肺活量是3362.35毫升,对照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18.87秒,实验组800米平均成绩是210.52秒;通过t检验,有着比较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在施行过程评价以来,学生进行了大量中等强度的耐久跑锻炼,提高了人体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机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提高。

机能的改善使学生跑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实验组的成绩提高有明显的显著性。同时还对初二女生进行了参与耐久跑锻炼健身价值体验的调查,调查表明实验组74.3%学生对参与耐久跑健身价值有很多的体验。

以上的数据表明:800m跑基本是属于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交替进行项目,所以在改善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因此,在阶段教学实验法中,先通过第一阶段和以后各阶段准备与结束部分,采用游戏、有氧健身操等用来发展学生一般耐力,提高了人体有机体有氧代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后阶段通过反复跑、变速跑等手段,并提出速度要求,以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达到提高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效果。在与对照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组其它数据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专项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由于跑的形式、方法、要求不同,又较多采用记时跑,增加了有氧健身操、情景教学和心理训练,保证学生在每次课中有新鲜感,能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事实上,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对耐力跑课由原来害怕变为喜欢,并能自觉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反之,对照组只采用了发展一般耐力跑的练习,由于强度刺激较少,因此速度耐力较差,800m成绩提高较少,两者相比,则大单元阶梯教学法结合娱乐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佳。

4、结论与建议

4.1耐久跑是一项身体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又是增强学生耐力素质的典型练习。为此,体育教师应对耐久跑教材进行健身化改造,通过理论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

4.2通过变换练习方式,采用大单元阶梯“三段”教学法结合娱乐情景教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参加中长跑的兴趣,明确锻炼的目标,懂得锻炼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有氧健身操、跳绳、情景跑等练习手段,再进行必要的中长跑基本技术、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激发初中女生内在的“动”力,提高“跑”的兴趣,发展一般耐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实验教学法是成功的,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