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收集3篇)
家禽养殖范文篇1
一海南省畜禽养殖基本情况及布局
自1988年海南建省以来,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肉类产量平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禽类产量平均以17%的速度递增[2](P156-232)。畜禽养殖业目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2006年海南全省牛的存栏数为149万头,猪334万头,羊94万头,禽类3370万只。海南省北部和西部猪、牛、羊的存栏量比其他三个地区多,两地区之和超过全省总量的50%以上;东部鸡的存栏量远远超过其他四个地区,占全省总量的52%(表1)[3](P92)。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的全国畜禽养殖排污指数[4](P55,77,78)和海南省畜禽养殖量估算,2006年海南省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400万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1.14万吨)的1228倍。畜禽养殖COD产生总量为50万吨,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COD排放量(9.9万吨)[5](P5-7)。
二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类别
(一)大气污染
畜禽排泄物发酵后会产生具有挥发性的恶臭气体,对环境和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会使人心情浮躁,食欲不振,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甚至形成疾病,严重影响养殖场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水体污染
畜禽的排泄物经废水、雨水冲刷后可污染地表水,且通过渗漏等方式构成地下水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治理与恢复的,人畜饮用这种水会发生中毒症状。另外,畜禽粪便进入地表水后,还易形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过量繁殖,使水体缺氧变黑发臭,最终使得水中鱼虾死亡。由于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因此类问题产生的环境案逐年上升。
(三)土壤污染
据资料显示,一个10万只鸡场每年产生粪便2500吨,一个500头猪场每年产生粪尿5300吨,一个500头的牛场每年将产生粪尿5500吨[6](P130-132)。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施用到农田,尤其在过量施用时,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并可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在畜禽规模化养殖时,饲喂畜禽所用的饲料一般都使用了一定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砷、铜等),这些微量元素会随粪便排出,未经处理直接施用的粪便会使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累积。这不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会在作物中大量富集,最终将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另外,畜禽排泄物乱堆乱放,不能及时清理,不但污染土壤,还会进一步形成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四)生物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还有大量病原体、寄生虫卵和微生物,如不及时处理会滋生蚊蝇,造成人畜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00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中国已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有120多种[7](P30-31)),其中较为严重的至少有90余种。通过禽类传染的24种,通过猪传染的25种,例如禽流感、猪流感等疾病,其传染源之一就是畜禽的排泄物。
三海南省畜禽养殖污染产生原因及状况
(一)畜禽养殖方式逐步演化为规模化和集约化
在我国传统的种、养型农业生态系统中,畜禽养殖规模小,产生的粪便可在系统内部利用转化。如家禽的粪便可直接供给猪食用,家畜的粪便可通过堆沤后施用于农田,提高土壤的生产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畜禽养殖开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这使得畜禽业脱离了种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农业生产大量使用高效化肥,养殖业的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废弃物的处理失去了原有的出路,从而出现畜禽废弃物堆积和集中排污问题,导致养殖业污染形成。
(二)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
目前,畜禽养殖规模化逐步取代家庭养殖模式,畜禽用地需求逐渐变大,而多年以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大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用地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产的发展[8]。由于没有养殖的专业用地,许多养殖场都建在村庄内、人口居住区附近,甚至河流旁,噪声及臭味直接影响周边环境。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固体排泄物污染,直接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引发了许多矛盾纠纷。海口、澄迈、陵水等市县大部分养猪场距离民房和附近水源地的最小距离都在1000米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7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距离大于500米,其中有54%与居民区距离大于1000米。但有些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下的小猪场与居民区的最小距离只有100米,甚至一些地方的小规模化养猪场就在居民区内[9]。
(三)畜禽粪便处理能力弱
目前,畜禽养殖大多为中、小型养殖规模,比较分散,因此不具备条件购置集中处理设施,处理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含量低,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有些养鸡场的鸡雏粪便直接出售喂猪,人吃猪肉就有可能导致食物链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10](P10-36)。有些畜禽养殖场虽然建有沼气工程,但对沼液、沼渣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我国目前所建的沼气工程,所产的沼液、沼渣的量并不比处理前的污染量小,二次污染比较严重[11](P85-88)。
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逐步被关注。人们对已造成的污染开始治理,并进行了有效的防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可达到经济循环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一)预防措施
1?发展生态养殖,推广“零污染”养殖生态养殖主要是指猪舍内设置地下或地上垫料发酵床,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利用微生物发酵,形成好的菌类培养基料和高档有机肥料。这可使猪场环境清洁、无臭味、病菌少、无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零污染”,同时可降低猪群疾病发生率,提高饲养效益。另外,有些植物可作为除臭剂栽种在养殖场内,如月季、杜鹃、桂花、梅、桃树等。2?依法关闭和迁移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农林部门作为畜禽养殖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帮助企业落实治理措施。对于建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应施以搬迁或关闭,并禁止在区域内新建养殖场。3?政策扶持,奖惩分明[12](P96-97)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是能源与环境的综合型工程,其社会、环境效益较其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对于计划要建治污工程的养殖场,应优先提供农信贷款,并在养殖用地、治理技术、工程资金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政府对养殖业补助方面应重点考虑已建污水治理工程的畜禽养殖场。对已完成治理工程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应给予一定奖励。
(二)治理措施
家禽养殖范文篇2
养殖人:____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
销售人:_____________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
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家畜家禽养殖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提高养殖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协商,订立本家畜家禽养殖产销合同。
第一条养殖人负责的_______养殖生产管理。销售人负责_______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销售。养殖的技术标准为_______
第二条养殖人承诺养殖的_______为_______只(头),按照销售人提出的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养殖管理,并于约定日期_______前足额向销售人交售符合质量标准和等级的_______千克(只、头)。
第三条养殖人承诺在销售人未放弃收购权时,其养殖的_______不向他人出售。
第四条养殖人养殖的_______符合约定质量标准和等级,销售人承诺负责包销。每千克(只、头)的收购价为______________
第五条销售人应做好养殖生产的信息技术和培训工作,指导养殖人科学养殖,预防畜禽疾病,提高养殖质量。如确需适量收取技术信息服务费的,其收取的标准和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条销售人需统一提供畜禽种苗及预防治疗用药的,应以优惠价格供应,具体价格为_______种苗_______元(只、头)、预防治疗用药______________
第七条销售人因技术指导失误或提供的畜禽种苗、畜禽用药等质量问题给养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进行赔偿。
第八条养殖人未按销售人提出的技术条件和标准进行养殖造成的损失,应自行承担。
第九条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___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本合同自_______起生效,于_______失效。
第十一条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殖人
养殖人(章)
地址:
居民身份证号码:
电话:
邮政编码:
销售人
销售人(章)
地址:
法定代表人(章)
委托人(章)
居民身份证号码:
电话: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家禽养殖范文篇3
县家禽养殖协会经过多方努力和积极筹备,于今天正式成立了,它标志着我县家禽养殖业正在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效益差的局面,逐步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化生产的良好开端。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对今后协会的工作和全县的肉鸡生产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实增强对成立协会重大意义的认识
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畜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畜牧业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2.7%,成为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发展畜禽养殖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存在着信息闭塞,盲目生产、饲养管理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更难以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遇到市场变化就大起大落,严重影响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我县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在市场风云变幻时站的稳、立的住,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大市场?根据其他行业和畜牧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做到户户联合、户厂联合,吸收各方面人才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生产大群体,通过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鸡苗供应、物料供应、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解决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难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他们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中去,才能使全县养殖业面对市场风险,有强大的抵御能力,使家禽养殖业真正成为大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好产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我县肉鸡生产新突破
随着禽业的投产,如何满足企业原料需求,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以协会为纽带,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紧密连接起来,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成功途径。
(一)广泛宣传发动。肉鸡生产是我县的传统养殖项目,但过去的肉鸡养殖规模偏小,生产水平低,养殖效益差,在某种程度上对养殖户的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现在,在肉鸡养殖上,我县面临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由于禽流感得到了有效控制,广大消费者对禽肉的消费戒备心理已很小,消费量逐渐上升。二是宰杀3000万只肉鸡的禽业肉制品公司已投入生产,为肉鸡的销路提供了保障。三是目前肉鸡养殖效益上升。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每养一只小肉食鸡可获利2-2.5元,养一只大肉鸡可获利3-3.5元。四是我县成立了家禽养殖协会,产供销各个环节服务有保障。因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通过广播、电视、出动宣传车、召开动员会、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对我县肉鸡的生产优势、销售优势和保障优势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饲养肉鸡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全县肉鸡生产实现大跨越、大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二)制定扶持政策。一是要注重资金扶持。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户饲养肉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乏资金。因此,我们必须把解决农户的生产资金问题放在首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对那些饲养肉鸡积极性高、又有一定技术的农户,采取个人申报、政府审核、再上报信用社审批,然后发放贷款的方式,严格把关,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县信用联社要积极努力,多方筹集资金,在严格把关、认真审核的基础上,继续采取“五户联保”的方式,多发放助农贷款,为全县的肉鸡生产提供保障。二是要解决好饲养场地。首先要鼓励农户在废弃的宅基地、场院和荒洼地建鸡舍、搞养殖。其次,也允许农户在承包地搞养殖;对多户集中养殖的,由乡镇和村统一协调场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购料、统一建设或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由农户自己购料、自己建设的方式,但所占土地要一律按农业用地对待,以激发广大农户参与肉鸡生产的积极性。
(三)认真做好基础工作。从现在开始到年年底,全县新建存栏2500只以上的肉鸡大棚1500个,达到年向禽业肉制品公司提供1500万只成品肉食鸡的能力。为了确保实现目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迅速行动起来,立即开展工作,为肉鸡生产打好基础。一是利用10天时间,对本乡镇、办事处原有的肉鸡养殖大户进行一次详细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同时,对损坏的、建设不科学的鸡棚进行整修和重新建设。二是要合理部署,科学规划。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必须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前提下,尽快选择好村,选择好饲养场地。具体来讲,就是尽量选择有养殖肉鸡基础的村,有积极性、并且懂技术的养殖户,符合专业要求进行养殖的场地来布置养殖生产。至于选择什么村、哪些户、哪块地,要认真搞好调查,做出计划,并且按标准化生产要求规划好。
(四)搞好服务,为养殖户排忧解难。目前,养殖户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着他们的生产和效益。县畜牧主管部门要立足本职,围绕全县的肉鸡生产广泛开展业务,搞好服务,整合现有技术力量,组成专业队伍为养殖户解决饲养场地选择、规划、设计和饲养中出现的难题。根据不同季节及发病状况,通过发放明白纸,深入现场指导或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解决他们在生产中的问题。家禽养殖协会,要利用各方面人才多、接触面广等优势,帮助会员解决问题,搞好生产。尤其要注重搞好鸡苗供应、疫病防制。信息搜集、成品鸡销售等一系列服务,使会员轻装上阵,专心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我县的肉鸡生产健康,顺利发展。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核,确保全县肉鸡生产顺利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肉鸡生产,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今年县委、县政府重点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扎实地开展好工作,实现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具体抓,切实抓出成效来。要根据本地情况,把任务目标层层分解,级级落实,并签订好责任状。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出考核标准和验收细则,并按要求搞好督促,在全县真正形成一个大上肉鸡业、大力发展肉鸡业的良好局面,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