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案措施(收集3篇)
安全预案措施范文篇1
一、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
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
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
安全预案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关键因素;危险因素;控制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要对工程施工现场的一些关键危险因素进行彻底排查,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的必要预防控制,对于保证工地上安全事故的减少有着特别的意义。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1.4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2.1.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1.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3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2.5.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5.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5.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安全预案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三阶段;风险分析;预防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otheworldsafeproductionsituationanalysis,narrativeproductionsafetyaccidentsrule,andauthorshavecooperated-builingprojectreality,thispaperexpoundsthethreestagesofriskanalysisandpreventionpracticesandtheauthortoprojectimplementationandeffect,provethreephaseriskanalysisandpreventionisconstructionengineeringsafetyproductionmanagementofaneffectivesystemandmethod.
Keywords:threestage;Riskanalysis;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安全生产死亡人数多大200余万人,平均每7秒死1人,每分钟死8人,每小时死500多人,每天死6000多人,相当于每天都发生一次像美国“9•11”恐怖事件那样的灾难(不包括安全生产以外的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1安全事故发展的规律性
安全生产事故是意外事故,是一种随机现象。对于个别案例的考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对于大多数事故则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1936年,美国学者海因希里曾经调查研究了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的98%是可以预防的。在这些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的事故占89.8%,而以设备和物质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只占10.2%。
2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预防
生产安全事故属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从时间段上可以分为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四个阶段。事前阶段,要做好预防工作,重点是预案、预控、预警;事发和事中两个阶段,由于事故的不同,可能有明显的节点,也可能是两个阶段难以划分。这个阶段重点是信息报告、抢险救援。事后阶段,重点是调查评估、恢复生产。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这既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生产安全事故血的教训。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防范机制,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各项工作做到前面,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
安徽省近来年推行的“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很好的为施工安全提供了管理指南,真正起到了预防作用,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作者目前亲身经历的施工项目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就是个例子,在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的指导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可持续可控状态,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甚至是轻伤事故。
“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即第一阶段预案阶段,是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其重点是对即将实施的工程进行总体的安全分析和专项分析,编写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每个项目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对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组织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预案即预备方案,是指根据预测,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从某种性质来讲,它属于工作计划的一类,但具有“方案”的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性、集中性等要求。一般预案的编写通常结构与写法由标题、前言、主题、结尾、附件五部分组成,结合马鞍山项目工程实际,项目部按照预案编写程序编制了总体预案及防洪、防汛、防雷击、防坍塌、防食物中毒、防血吸、防交通事故、防火等八个专项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演练,应急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项目部组织进行防洪演练,演练后针对演练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大量的演练经验,在2010年6月份长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来临,项目部及时启动了预案,顺利安全的渡过洪水期,杜绝了人员伤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财产损失。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水上施工、桩基施工、墩柱施工、临时用电等工程,项目部一一制定了安全专项方案,为施工生产提供了安全技术支持,奠定了安全目标实现的基础。
第二阶段预控阶段,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每个月,由建设单位安全负责人主持,监理、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参加,召开月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控会,对下个月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补充与完善,突出了下一个月内的防控重点。这就要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施工经验,针对项目月度施工生产计划,进行风险分析与辨识,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同时让安全管理人员对下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危险源辨识会是交通部在马鞍山大桥的试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施工单位通过每月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由驻地监理、总监办安全专监进行审批进一步完善补充,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风险分析结果与预防措施,通过每月安全例会对操作队伍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及带班长进行交底,便于他们在下阶段施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阶段预警阶段,就是在施工现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单位根据当天施工内容、作业环境及当日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单元预警牌及时现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现场防控措施,利用一线工人业余学校、班前会指导一线作业人员合理、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项目部针对施工内容进行了施工单元预警区域划分,划分了主桥4#边塔、3#中塔、2#边塔、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钢结构加工厂等预警单元,在作业人员必经点设置了单元预警牌,由专职安全员结合施工内容、天气、施工环境及预控阶段分析成果进行危险因素及预控措施,组织作业人员每日在预警牌前进行班前讲话,让作业人员掌握当日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强化安全作业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作业人员进行“三违”作业现象。项目部还成立了一线工人业余学校,对工人进行岗前教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专题教育,通过安全专家或安全员授课、安全专题片放映等形式,对工人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施工要点等教育宣传,进一步强化工人安全意识,推动项目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