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传接球教学方法(收集3篇)
篮球传接球教学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篮球三分球教学训练
前言
三分球的主要作用在于不用攻破防守阵,便能够取得分数,这是三分球的主要使命,在原则上进攻的最后入球点在于篮底下或接近底线的部分,在那里才能够取得分数,因此为阻止以上的情形取得分数,对手往往分配较多的选手在篮底下,以便作出准备,目的是在球由渐渐逼迫内线时,阻截阵容便能马上以前后或左右的阻止阵势来阻止对后的前进,守卫范围可以大大地增加。在球队的最高状态时,三分球的准确率,可以媲美近篮底的入球,尤其是在得分差离数较大,要反超对手的时候,三分球投射是球队的最有利武器。因此,无论是在篮球的教学中,还是竞技训练中,对三分球均非常关注,并把其作为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把提高三分球的命中率和战术运用作为学习和训练重点。本文主要对篮球“三分球”教学训练手段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武汉体育学院2002级体育教育篮球1组。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观察法。
2讨论与分析
2.1三分球进攻基础配合教学训练手段
2.1.1突破分球
突破分球用于对付区域联防或人盯人的防守。这一行动的特点是,在2人之间运球吸引1名防守队员,从而协助另1名进攻队员自由地进行三分球投篮。
2.1.2假动作
假动作中有两类特别重要,如:投篮假动作――这种假动作既可以吸引1名防守队员跳起,以便进攻队员能运球到篮下投篮,也可以向侧面运球自由地进行三分球投篮。传球假动作――这种假动作将会诱使防守队员向传球方向移动,而实际上传球给摆脱防守的同伴进行三分球投篮。
2.1.3两人配合
两人配合常用于对付人盯人防守。这个类型的打法包括进攻队的无球队员为有球队员做掩护。这个行动的特点是给防守造成困难,以引起防守混乱或防守松动。常规的掩护是掩护转身切入,而现在则是要求掩护后拉出去进行三分投篮。
2.1.4掩护配合
这一打法主要用于对付区域联防时,为主要三分投篮队员创造机会。当今,区域联防的防守要求防守队员放松无球一侧,而紧逼有球一侧,全力防守其助攻。从无球一侧进行掩护并利用跳起传球和斜传球给无球侧摆脱防守的三分球投篮队员,这是保证和提高三分投篮命中率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上述的这些常规的篮球教学训练手段,可以作为训练方法,也可以作为进攻战术和特殊配合的实例在实际教学训练及比赛中运用,会提高三分球的运用效果和战术配合能力的。
2.2三分球教学训练方法的设计
2.2.1三分球进攻基础配合练习方法
2.2.1.1方法一:突破分球
(1)图1中①号队员在两名防守队员()间运球。
(2)当一名防守队员向球靠近企图抢球时①号队员将球传给站在三分线外没有被防守的②号队员进行三分投篮。
(3)此方法可用于对付区域联防和人盯人防守。
2.2.1.2方法二:假动作
假动作有两个目的:第一,②号队员持球在A区,可以利用投篮假动作使防守队员跳起,然后①号队员向左或右运球创造三分球的投篮机会。其次,在B区持球利用传球假动作,诱使防守队员向传球假动作方向移动,而传球给②号队员进行三分球投篮。
2.2.1.3方法三:两人配合
1.两人配合是进攻队员间为有球队员进行掩护的一种方法。如图2:
2.①号队员利用②号队员的掩护运球到右侧;①号队员伺机进行三分球投篮。
3.②号队员给①号队员做完掩护后,向左侧三分线移动,接①号队员的传球进行三分球投篮。
2.2.2三分球投篮能力教学训练
2.2.2.1练习1:三分球自投自抢投篮练习
目的:提高三分投篮的能力。
(1)如图3所示:三人一组用一个球,①号队员在弧线三分线准备投篮。②号队员抢到篮板球后将球传给③号队员,移动到三分线外。①号队员投篮后准备抢篮板球,并要求将球传给移动在三分线外的②号队员。
(2)②号队员传给②号队员后,要求在三分线外保持不停的移动。
(3)教练员既可以根据时间也可以规定数据来安排练习,同时也可以要求在同一组练习中,让队员自己组合他们的特长如运球等进行练习。
2.2.2.2练习2:利用运球掩护做三分球投篮练习
目的:提高三分球投篮的能力。
(1)如图4所示4人一组,①号、②号、③号队员持球站在弧顶三分线外,④号队员站在三分线的另一侧。
(2)当①号队员开始运球时,④号队员在做假动作摆脱,或者利用①号队员在做假动作摆脱,或者利用①号队员的运球掩护,接①号队员的抟球进行三分球投篮。
(3)④号队员投篮后立即抢篮板球,然后排至③号队员后,①号队员即成为下一个投篮队员。教练员可以根据时间来安排练习,也可以根据全部队员的投篮次数来安排练习。
2.2.2.3练习3:全场跑动运球进行三分球投篮练习
目的:提高最后2秒的三分球投篮命中率。
(1)如图5所示:两名教练员站在中线两边。
(2)队员分成两组站在两站线后的①号、⑤号队员同时开始运球一次或两次,将球传给后场的教练并向前跑动接其回传球运球过中场,在中场附近将球传给前场的教练,朝前场三分线外移动,接前场教练的回传球进行三分球投篮。
(3)投篮队员抢到篮板球后将球传给下一个队员,练习重复进行。
(4)教练员可以根据时间和投篮次数安排练习。
3.结论与建议
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得分唯一手段,一切技术、战术运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因此,投篮是整个篮球技术体系的核心,投篮得分的多少决定比赛的胜负,掌握和运用好投篮技术,不断地提高投篮命中率,对于学习篮球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三分球的投射又是其中重要的得分手段,因为它具有不用攻破对方防线的绝对优势,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训练中要把提高三分球的命中率和战术运用作为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加强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练习,合理地运用突破分球、假动作、两人配合、掩护打法等各种技战术。
参考文献:
[1]汤静.论现代篮球比赛中三分球的重要性[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03,15(4):43-45.
[2]罗睿,李申.三分球的攻防训练[J].甘肃师学报,2002,7(2):122-123.
[3]杨志敏,蔡忠建.三分球运用的比较研究张秀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32-135.
[4]邓伟,张艳.如何提高篮球比赛中的三分球的命中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3):280-281.
篮球传接球教学方法范文篇2
一、篮球教育价值的认识
篮球运动由美国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于1891年发明,并在1895年经美国基督教青年传教士传入我国天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篮球在北方,以平津发达最早,且极普及,后经过不断发展和传播,逐渐成为20世纪初中国大、中学校的主要体育活动,“多数之小学校,亦多有篮球之设备,以为高年级儿童之课外运动”[3]。篮球发展“迄今不过五十余年,环球各国无不争习之,实以此种运动富有教育知价值也”[4]。据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委员会的研究,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在各类体育运动中位居第二,足见篮球运动其独特的魅力。其实早在民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篮球在教育中的价值,包括“养成正义之心――禁止一切狡猾鄙劣及损人利己之行为”、“涵养合作力――趋向同一目的,根据同样之规则而营共同活动;由合作团结之力,并可涵养牺牲之精神,兴责任之观念”、“能率效益大――以较小之场所同时而容纳多数之运动员,并于较短时间内,可使运动者得到充分之活动”、“简易兴趣浓――方法简单,趣味浓厚。初学之儿童,易入其门径”[5]。
篮球运动因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走进校园,成为当时学生重要的体育活动,也促使篮球教学不断革新。
二、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
篮球运动走进校园,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即是体育课程教学就离不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制定。据《小学篮球》记载,早在民国时期已经对篮球教学进行整理分类,并制订出详细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基本技术和战术两大部分。
基本技术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对篮球的基本技术进行分类,并对其动作要领进行了细致描述。篮球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接球、传球(又包括正面推传法、单手下传法、双手下传法、单手肩上传球、双手肩上传球法、顶上传球法、钩腕传球法、侧旁传球法、反弹传球法9种)、掷篮(包括直接掷篮法、抛掷法、推掷法、罚球掷法、托球掷篮法、单手掷法、钩腕掷法和篮下钩掷法8种)、运球(包括急停、旋转、连旋)。篮球的战术部分主要分为防御法(分为个人防御法和联合防御法)和进攻法(主要分为中圈跳球得球之攻击法、球出界时攻击法、五人联防攻击法、破围攻击法和混战中得球攻击法)。
除此之外,《小学篮球》还详细记载了篮球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在第五学年的1、2、3月,主要以接球(一)、传球(正面推传法一)、抛掷投篮法运球、简易比赛游戏(第一阶程)、推掷投篮法、防御(对称防御法第一阶程)为主;在4、5、6月难度则慢慢加大,主要包括单手下传法、防御(对称防御法第二阶程)、简易比赛游戏(第二阶程)、接球二、传球(正面推传法二)、普通攻击法、奔跑传球法、急停法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后,在第六学年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在9月和10月,主要以顶上传球法和奔跑掷篮法为主;在11、12和1月则分别以传球(二)、旋转和远射为主,然后循序渐进,在2月慢慢过渡到正式的比赛,最后在3、4、5、6月则以巩固提高为主,包括运球、奔跑掷篮、奔跑传球、远射法和比赛。
由此可见,民国时无论是篮球的基本技术、战术思想还是教学计划,都与现代篮球教学类似,为现代篮球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篮球课程考核标准
民国时的学校体育对于体育成绩考查一项,一直以来都没有具体方法,基本上都是凭教师主观给予适当的分数,这样就存在不公平现象,有失偏颇。后经过发展,各类技能测验标准相继制定,由客观的测验得到的结果,不仅可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评价学生进步的快慢,鼓励学生学习。在《篮球技能个别测验法》[6]中详细记载了篮球技能的测验方法和评分标准。测试内容主要分为一分钟投篮、传球比准、投篮比准、运球投篮、旋转投篮和竞争投篮六个部分,在测试要求和评分标准上,民国时候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测试传球比准时以接球者接球时球所在部位进行评分,在腰带以下裤裆以上之间得5分;肩以下膝以上之间得3分;肩以上膝以下得2分;无法接得者也可以得到1分。测试投篮比准时则要求受测者在罚球区域附近9个投篮点投篮,每一点均须投中一球,投不中者,亦做一次计算,总计各人在九个位置所投次数,以定成绩。竞争投篮要求受测者设法避开防守者,接到教师传球后运球上篮,其评分标准更加有趣:投中一球得2分;球未被防守者夺去,但没有投中者,得1分;球被防守者夺去或没有投篮(即失去球权),减去1分;如果5次总计为负分者,则应在其他测试项目中扣去相应分数。
总体来说,民国时期篮球课程的考核标准与现代篮球课程考核标准不尽相同,但有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镳.篮球教学法之研讨[J].中华体育,1945,(2-3).
篮球传接球教学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中学女生三步上篮教法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06-01
篮球是一项集趣味性和健身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中学体育中的篮球选项课也深受女生的热捧。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中学女生较为轻松地学会“三步上篮”,对提高她们对篮球运的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女生对这一技术总是掌握不好。如何在尽短的时间内让女生掌握这一动作,近年来笔者采取了下列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三步上篮”动作要领的讨论与讲解
我们知道,“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很多篮球教科书都给出了动作要领的简单概括,如,“一大二小三起跳”、“一大二小三高”或“一大二小三高跳”。“一大”指在跨步时的第一步,要求动作幅度大,希望能够直接摆脱对手的防守;“二小”指的第一步后的第二步,要求动作幅度小,为第三步的“高跳”做准备;而最后的“三起跳”“、三高”或“高跳”,指尽力向上起跳上篮。不过,有的学者也对“一大二小三高”这几个字的动作要领提出了质疑。比如,学者丁学龙强调了容易被忽视的“第二步”,并运用物理学原理论证了“缩短起跳时间可以增加质心向上起跳的速度,从而增加人体起跳的总高度”。
最后,建议把中间的“二小”改为“二快”。这样“,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就有了“一大二快三高”的看法。“一大”和“三高”都是身体运动轨迹的特征,一个指动作的幅度,一个指的是动作的方向。“二快”体现的是衔接第一步和第三步的动作速度。由“二小”到“二快”,从步伐的大小到步伐速度的思路转变,对于篮球教学而言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受此思路的启发,在“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阐述上,试作如下思考:一方面,在“一大二小三高”的基础上,补充“快、灵、准”三个字。“一大”加上“快”,更显突破防守的威力;“二小”加上“灵”,一般地,“三步上篮”第一步都是毫无例外地迈向篮筐的方向,而到第二步,要需要相时而动,灵活对待。
二、持球三步上篮
(一)原地持球三步上篮
学生由原地开始双手胸前持球向前迈两步,第三步用力向上跳,当身体到达最高点时将球投出。要求:一大、二小、三高跳。
(二)原地接自抛球三步上篮
原地向上自抛球,当球快落到胸前时向前跨右步,同时双手接球;学生原地双手将球在体前垂直上抛,当球回落到胸前时向前跨右步,同时双手接球,然后迈左脚起跳,到最高点时将球投出。
要求:抛球的高度要合适,跨步接球要同时,不能做成接球以后再跨步。
此练习可以很好地使学生建立右脚先跨步的正确动力定型。
三、接自拍球上篮
学生两脚前后站立,左脚在前,右手向前按拍球,当球反弹起后,马上跨右步接球,然后迅速上左脚起跳腾空投篮。要求:1)接拍球的落点应适当,不能太近或太远,应在跨步能接到球为宜;2)拍球力量要适当,反弹球到达胸前为好。
四、运球三步上篮
(一)学生持球站在标志线上,原地运三次球,接跨步拿球进行三步上篮
注意:1)在运最后一次球时,要把球尽可能的向前运,这样便于让学生完成第一步的起跨。
2)从标志线后适当距离运球3 ̄5次;当到达标志线前后时,持球进行三步上篮。
(二)从中线和边线交接处开始运球绕过摆放在前方的障碍物后接三步上篮
注意:1)在把球向前运的同时,也要适当的把球运高一些,这样便于学生跨步双手拿球。
2)此时不要强调命中率,否则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投篮动作上,影响三步上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在统一练习时应区别对待,合理分组。对那些基础较差者要单独分组,多加指导与帮助,尽量减少因个体差异过大而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和自卑感与失落感对她们应降低标准,培养其自信心。
五、接传球三步上篮
1)学生慢跑中自抛自接三步上篮,体会接球与迈步上篮的时机。
2)慢跑中接教师或同伴的近距离传球(或反弹球)碰板投篮练习。
3)熟练以后过渡到快速跑动中接教师或同伴的近距离传球(或反弹球)碰板投篮练习。
4)两人传接球上篮,体会完整动作的实用性。
注意:传接球接三步上篮,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练习,不要害怕出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验、领会,在同伴的帮助和指点下,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逐步找到传接球接三步上篮的技巧,提高她们对篮球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篮球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以上的教法,绝大多数女生经过几节课的练习后能够较正确地做出三步上篮的动作,尽管上篮动作看上去还不是很娴熟,命中率还不高。但它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跨错脚、走步、非规范三步上篮等现象。
学生也充分享受到了掌握技术后的成功的快乐,教师也深感欣慰。同时,也说明在技能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经验、学习水平等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法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女生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讲解、示范、练习、巩固等各种教学方法,完成了对篮球课中很重要的三步上篮技术的教学任务,对提高女学生的篮球水平和兴趣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家宏.篮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