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重大公共卫生工作计划(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6-27 手机浏览

重大公共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篇1

简述:小金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邛崃山脉西侧,属高山峡谷区,东邻汶川县,南连雅安市的宝兴县,西毗甘孜州的丹巴县,北接马尔康县。全县地形狭长,南北长116.4公里,东西宽77.6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6250米,海拔垂直落差4200米,年平均气温12度,平均降雨量613.mm。全县面积5582平方公里,辖19个乡2个镇、134个行政村,现有耕地12.7万亩,林地31.6万公顷,草地333万亩。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80865人,其中农牧业人口占85.5%,藏族占63.7%,汉族占31.5%,其他4.8%;人口出生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6‰。有卫生防疫机构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27人。小金县属部级贫困县,全县生产总值64120万元。

1小金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状

小金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健全,全县有1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1个乡镇卫生院、109个村卫生站,全县共有疫情网络直报点25个,计划免疫门诊22个,形成覆盖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主要承担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

1.1小金县疾控中心现状

1.1.1疾控中心职责

疾控中心主要负责传染病防治管理、计划免疫、食品卫生、学校卫生、饮水、公共卫生的监督检测、地方病防治、包虫病、艾滋病管理等,协调和指导全县各乡镇相关工作。

1.1.2疾控中心房屋状况

小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国债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建成。中心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实验楼978平方米,行政办公楼600平方米。

1.1.3疾控中心设备状况

小金县CDC在2008年地震后,根据灾后重建要求,按照县级实验室装备进行配备实验设备,并建成了洁净实验室及P2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能力,只是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设备(见表1)。中心现有车辆4台(均为计划免疫冷链车装备,一辆达到报废标准)。

表1实验设备清单

设备名称配置数量设备名称配置数量

1PCR扩增仪123.样品粉碎机1

2.酶标仪124.微波消解器1

3.自动洗板机125.纯水处理器1

4.多头移液器(套)126.1/万电子天平1

5.空气微生物采样器127.1/千电子天平1

6.超净工作台128.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1

7.生物安全柜129.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1

8.生物显微镜130.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1

9.倒置显微镜131.可见分光光度计1

设备名称配置数量设备名称配置数量

10.普通离心机132.离子色谱仪1

11.高压灭菌器133.pH/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仪1

12.干烤灭菌器134.空气采样装置1

13.恒温培养箱135.α、β表面沾污测量仪1

14.生化培养箱136.防护级χ、γ射线剂量仪1

15.暗视野显微镜137.气相色谱仪1

16.霉菌培养箱138.声级计1

17.CO2培养箱139.X光机1

18.厌氧培养箱140.听力计1

19.恒温水浴箱141.B超(甲状腺、腹部)1

20.液氮罐142.肺功能测定仪1

21.均质器143.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

22.微量震荡器144台式电脑10

1.1.4疾控中心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状况

小金县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数为40人,实有在职职工人数为25人,其中现场专业人员17名,实验室人员5名,其它人员3名,其中第一专业为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的只有4人。各专业技术人员均为全日制中专毕业,学历均为在职教育。各类人员学历和职称构成见表2、表3:

表2小金县疾控中心人员学历构成情况

人员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中专以下合计

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

疾控中心人员520.001872.0014.0014.0025

现场业务人员413.531164.71211.7617

中心检验人员120.00480.005

表3小金县疾控中心人员职称构成情况

人员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无职称

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

疾控中心人员729.17625.001145.83

现场业务人员319.65529.41952.94

中心检验人员360.00120.00120.00

1.1.5科室设置

小金县疾控中心共设6个职能科室:办公室、疾控科、卫生科、性病科、检验科(理化、微生物、艾滋病初筛、健康体检等)和健康教育科。

1.2乡镇、村疾病防控现状

1.2.1乡镇、村卫生院疾病控制的职责

全县共有21个乡镇,共有21个乡镇卫生院(2-5人每卫生院),在承担全乡镇的治疗任务同时,还要承担疾病监测、传染病网络直报、计划免疫、妇幼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县109个村卫生站,村医现在只能协助乡卫生院完成部分疾病防控工作。

1.2.2乡镇卫生院房屋状况

除老营、日尔、新格、新桥卫生院外其余卫生院均进行重建,重建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的开展。新建村卫生站个82个,设施配备不齐。

1.2.3防保队伍现状

21个乡镇卫生院中,卫生人员共83人,其中预防保健兼职工作人员21人。从学历来看,21名防保人员中,大专18人,占85.7%,中专3人,占14.3%。从职称来看,初级职称11人,占52.4%,中级职称2人,占9.5%,无职称人员8人,占31.8%。21个乡镇共有村医118人,平均每村0.88人(16个村无村医)。其中,1人有执业资格,占0.85%。大专以上学历2人,占1.69%。中专学历57人,占48.31%,高中学历59人,占50%。

2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和工作现状

2.1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2011年前涉及疾控中心项目)

2012年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指导中心成立,挂靠疾控中心,该项任务项目多,涉及面广,而且在实施初级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群众对此项目还没有深入理解,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数据库还未健全。

2.1.1疫情监测

全县共有25个传染病报告点。虽然25个传染病报告点都配备了网络直报设备及进行了人员培训,但由于网络运行费用没有得到落实,乡镇卫生院电源不稳,传染病无专人管理,管理不规范,报病意识不强,给科学、及时、有效的分析疫情带来一定影响,去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134例,报告总发病率为172.39十万。。

2.1.2免疫规划

全县共设22个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将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C群流脑疫苗等十一种疫苗纳入儿童扩大计划免疫。全线预防接种实行以乡为单位、每月16-18日门诊集中接种服务形式。州疾控中心(CDC)每半年送一次疫苗至县CDC,县CDC每月送一次疫苗至乡卫生院,县、乡均将疫苗保存于冰箱中,冷链系统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目前计划免疫工作开展,但不能适应扩大免疫规划的需要。2011年完成全县22个预防接种点12轮的疫苗冷链工作,建立了严格的冷链运转制度,加强冷链冰箱管理,全年共计下发各类疫苗13900余人份,下发各型空针7000具。各类疫苗共计应种7916人次,实种7637人次,接种率为96.48%。完成全县21个乡镇294名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各计划免疫门诊均未达到合格门诊及规范门诊要求,乡镇无计划免疫专职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接种质量相对较低,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可能出现局部暴发流行的可能。计划免疫接种率报告为月报表形式,所有乡镇接种门诊未实现电脑登记、预约和接种证打印。

2.1.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及健康教育

重点是预防慢性非传染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及预防亚健康体检项目,这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重点要求的项目,以前没有开展过相关工作,并且开展相关工作需要群众的支持,理解,所以到目前还未健全基础数据库。

2.2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

小金县疾控中心能够开展A类检测项目77个B类13个(饮用水可检测22个指标),其中理化指标13项,微生物指标12项,其它指标13项。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52项。

2.3五大卫生监测

2.3.1食品卫生:与食品药品监督局配合,完成从业人员体检582人,完成饮料、白酒、卤菜、冷饮等样品检测。

2.3.2公共场所:配合相关部门对公共场所卫生进行集中整治6次。抽查6个医疗单位进行院感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2.3.3学校卫生:2011年对学校每学期进行疾病防控技术指导二次,学生健康体检9034人,检出患龋齿266人,视力低下794人。

2.3.4放射及职业病防治卫生:送省级放射人员健康体检4人。

2.3.5生活饮用水:2011年共采集城镇供水水样15个,合格率为66.7%,出具了相应的水质评价报告。

近年由于食品药品监督局处于职能划分阶段,五大卫生工作亦无工作经费,此项工作发展滞缓。

2.4项目支撑疾病管理

2011年结核病归口管理24人:艾滋病毒携带者追踪管理2人,自愿咨询检测296人次:包虫病B超检查6000人,病人治疗35人:大骨节病病人治疗128人:碘缺乏病检测288食盐样品,健康教育20000人。

2.5突发性公共卫生处置能力

县疾控中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应急处置小组,处置队伍包括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劳动卫生、放射防护和卫生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都经过初步培训。疾控中心完成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1个、涉及传染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方面。但只有最基本的应急装备,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虽基本健全,但底子差,基础薄,小金属于高山峡谷地带,地广人稀,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本相对较高,工作经费相对缺乏,完成质量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疾控中心为指导中心,乡镇为枢纽,社区及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乡镇卫生院设立专人管理,实行一把手院长责任制,管理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村卫生室按属地管理(保证每村有一名村医生,原则协助乡卫生院做好疫情登记,计划免疫,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构建城乡一体科学化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促进传染病防治的规范化建设。

3.2灾后重建后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软件建设亟需改善,需要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优化组合,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应急管理高层次人才,加快对乡村医生的扶持、培训力度,优化人才结构,尽快更新知识,补充责任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县、乡、村卫生人员队伍中去,夯实三级网底。逐步改变疾控机构人员配备不合理现状。加强设备使用率,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3.3建立畅通的疫情及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有效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将疫情报告、疾病监测、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公共卫生服务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纳入信息化管理的报告网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设立疫情专报员,保障相关信息的得到及时、全面传递、收集和分析,实现信息分级专用,对各类事件作出预警、预报。

重大公共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篇2

我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既要面临今年年底的区级考核,更得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共卫生的真实服务。所以务必要继续做好2019年下半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任务。具体计划如下:

一、总体性工作

(一)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电子档案,及时更新档案,确保40%的档案有动态记录,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包括建档人数、建档率、慢性病数、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数等,无法复核或长期在外人员再一次彻底清除,避免“死档”存在。按照卫计局要求,在上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特扶家庭、流动人口及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二)、加强已纳入管理的人员档案的规范性工作。对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按照要求及时归档,对高血压、糖尿病、65老年人等所有重点管理人群随访合理进行安排,分类登记管理,做到面对面随访,对患者做出康复指导,并规范录入电子档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加强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按照社区卫生室考核标准,要求各卫生室按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建设(每两月一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时更新宣传内容,督促村医抓好日常接诊中的健康教育宣传,推进重点人群、慢病及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并将资料打印归档保存备查。(四)、进一步明确村卫生室村医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机制,完善各项制度,以深化村卫生室村医考核制度为抓手,提高各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五)、要求各卫生室及全体公卫人员加强对辖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宣传与讲解。进一步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切实让辖区居民理解、明白我们基本卫生服务的真实含义和服务内容。(六)、继续督促卫生室各项设施建设与厕所改造,提高标准化建设的规范程度。(七)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对于上级(阳信结防所)转诊居家患者,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开展追踪治疗及全面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做到100%的管理率,并将信息及时上报阳信县结防所。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利用12月份的艾滋病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包括宣传栏、公众咨询活动)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八)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电子签约),在签约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对慢病、贫困人员等重点管理对象做好履约、随访服务。

二、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对辖区3处卫生室进行第三、四季度督导和不定期抽查。(二)、对于季度考核中达不到90分的卫生室进行督促,让其写出整改报告并限期整改。(三)、卫生院院内每月按时组织开展一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宣传栏内容每两月更换一次。(四)、我科室向辖区居民计划开展至少3次户外公众咨询活动。(五)、按时完成卫生院及卫计局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常规报表。

(三)、我科计划在6月底对我院辖区内金仙寨瑶族村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精神病患者以及贫困户、残疾人人员开展一次规范性的免费体格检查,具体内容见各类免费体检方案。7月份至11月份对未进行过体检的重点人群人员实行挨家挨户入户体检,然后将所有的体检资料进行完善、归类整理,并输入基层卫生信息系统(3.0版),最后再装订成册保管和备查。

总之,我将竭尽全力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带领全体公卫人员团结协作,一致进取,真抓实干,让辖区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力争让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重大公共卫生工作计划范文篇3

就做好全县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讲几点意见。根据会议布置。

一、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逊色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党政和计生业务目标考核中获得一等奖,荣获全省“十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和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县。2010年要乘势而上,争取更大的成果。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决定》切实加强领导

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证人口平安,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组织认真学习,加大宣传力度,把《决定》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近年来。但是目前在局部干部中存在着麻痹松劲、盲目乐观的思想,一些地方违法生育抬头,人口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各级党委、政府必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人口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范畴,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健全经常性的协调沟通机制。各级计生部门要主动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优质服务。

(二)认真开展“双创”活动。

加强和提高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全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县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需高度重视,依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创建胜利。加强计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依照县城服务站为龙头、中心服务站为骨干、乡镇服务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加快县站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整合计生技术服务资源,引进技术人才,做强中心服务站。不时改善乡村服务站室的条件,增强服务能力。全面规范技术服务管理,落实“零距离、温馨化、个性化”为主的渗透式”服务,努力提高各级服务站室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和完善人口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局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家庭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奖励政策。加强协调和督促,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在就业培训、合作医疗、生态新村建设等方面的优先优惠政策。继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把计划生育“三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政策、资金、项目、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向计划生育户倾斜。

落实公民妊娠期间的权利义务行政告知规定。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严格依法行政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法》依法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问题。严格再生育的审批顺序。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方法》相关规定,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演讲、反馈制度。完善和改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各乡镇要摸清家底,认真实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依照创建全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县的统一部署。制定外乡镇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任务,实行计划生育层级包干责任制。抓好计生协会工作,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形成县领导、乡镇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新格局。

法定经费,完善计生投入保证机制。人口计生工作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的支出范畴。各级财政要予以保证。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年内要开展一次自查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制度。

(三)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县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但是县仍然是广元市的人口大县,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问题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在不时增加。科学编制和认真实施人口发展规划。加强教育,大力建议新的生育观,改变重男轻女的激进观念。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联合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活动,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探索和实施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证体系,建设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二、关于卫生工作

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11年。全县卫生系统坚持科学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控、乡镇卫生院建设、卫生监督执法和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关于2010年的卫生工作,强调四点。

(一)深化认识。

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发展卫生事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县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急处置机制还不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基础单薄,投入与发展需求还有较大的差异,人才缺乏与人员过剩并存,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医患关系和睦谐问题依然存在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卫生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投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和保健需求。

(二)坚持以预防为主。

拓展领域,扎实开展维护国家利益卫生工作。2010年全县的维护国家利益卫生工作要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建设优美环境。县城区,重点对县城公共场所、进出口道路、城乡结合地带、乡村内卫生死角的环境进行整治,根除四害孳生场所,认真组织开展维护国家利益卫生月活动,依照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方法、统一药物、统一规范的要求,开展好春季灭鼠活动和夏季灭蚊蝇灭蟑螂活动。农村,依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集中半年时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突出整治重点,一是完全整治卫生死角;二是完全整治场镇街道乱堆、乱放和私搭乱建;三是完全整治污水乱排乱放;四是完全整治乱倒垃圾现象;五是完全整治场镇和学校、饮食店、单位食堂卫生;六是完全根除四害孳生场所,搞好四害灭杀,完全改变我县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突出重点污染病的防治。切实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污染病的防治工作;对污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鼠疫、霍乱等急性污染病要加大监测力度,宣传防治知识,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防治措施。突出学校卫生平安。重点要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小卖部、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严格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学校不发生污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出流动人口的疾病控制。高度重视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天然气勘探开发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工地的疾病防控。着力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继续发展的公共卫生设施体系是县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改善和加强县城公共卫生设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工作。着力完善基层网络,把公共卫生的触觉延伸到村组。认真实施好“降消”项目,完善农村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作风,主动到基层开展工作,变主动为主动。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步伐,依照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证到位要求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公共卫生的监督执法,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升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工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加强物资贮藏和队伍演练。各乡镇要建立符合外地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做到组织、制度、人员、经费四落实。

(三)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能力。认真实施好国债和省财政支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加大监督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验收合格投入使用。认真搞好村级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县人民医院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卫生部门要加强统筹和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加强对县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落实社区卫生配套政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努力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立的效果。切实加强中医三级网络建设与发展,加强县中医院建设,发挥好带动作用。乡镇卫生院要建好12个中医科室,推广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为群众防病治病服务。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2005年试点以来,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指导、实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收到得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初步效果。今年,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沟通,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农民自愿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参合面,力求参合率达到80%稳定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资金监管,依照惠民、便民的要求,完善报销方法,合理确定报销比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探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体系的新路子,对贫困农民实施优惠照顾政策,解决特困人群的看病就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