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精选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7-02 手机浏览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记录,是学校领导、教师为了交流、检查、总结、研究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所作的课堂听课记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通用10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篇1

一、导入

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敢于展示自己是一种勇气!记下了吗?

生:记下啦!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没有勇气展示自己?有没有勇气把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交流?

众:有——!

师:说到勇气,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敢作敢为,有无所畏惧的气概。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欣赏、最佩服的勇气是什么?请用“勇气就是……”说一句话。

生1:勇气就是面对恶势力毫不屈服。

生2:勇气就是明知可能做不到还敢于挑战自己。

师:好,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狄斯妮的一篇小说,了解二战时期一位普通的士兵和一位普通的妇女的勇气。(板书课题、作者)先了解一下背景:

(屏幕出示,交代小说背景: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4年6月6日早晨,盟军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发生了……)

二、读出故事:

师:了解了背景,请同学们把这篇小说默读一遍。有两点要求:1、把不清楚的字词标出来。第二,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开始吧!

(屏幕出示:1、默读课文,不清楚的字词标出来。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生默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吧?我发现咱班的同学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把每一段前边都标上了序号。有没有不清楚的字词?(很多学生举起手来)

师:解决字词的途径很多:首先,要学会利用课下的注释;其次,可以利用工具书;第三,可以和同学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问老师。(学生看注释、交流。只剩少数学生举手了。)

生1:第九段“把门什么上”?

师:这个字哪位同学认识?

生2:读“shuān”

师:明白了吗?

生1:明白了。

师:人家帮你解决了困难,你应该怎么样?

生1:谢谢!

师:好!

师:还有吗?

生3:第一段勋章什么带?

师:谁知道?

生4:shòu

生3:谢谢!

师:哪一位同学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5:本文讲述了一个法国女人救美国伞兵的故事。

生6:文章叙述了二战期间法国女人不怕危险,两次救助美国伞兵的故事。

(板书:美国伞兵法国女人)

三、读出人物:

师: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大家再细读一下这篇小说。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说说你最欣赏的是谁的勇气。

(屏幕出示:细读课文,着重研读人物描写的句子,用下面句式回答:我认为______最有勇气,我最敬佩他(她),因为他(她)______。)

(生认真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师:有答案的同学举手。

生1:我认为法国女人最有勇气,我最佩服她,因为她勇敢的两次救了那个美国伞兵。

师:能不能结合具体的句段说说?

生1:第6段,“‘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这是对法国女人的语言描写,从这里我看出了她的勇气。

师:说的好,对法国女人的语言描写还有吗?

生2:有,在第16段“哦,当然啦。快!”

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生2:这是第二次救美国伞兵时说的。在第一次救他的时候,法国女人的丈夫被德国士兵无情的杀害了。

师:能不能把这两句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两句有区别吗?

生2:有,第二句多了一个“快”字。

师:那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2:应该读出她的坚定、勇敢。

师:这是在她付出沉痛的代价之后,当机立断,包含更大的勇气。法国女人说的话似乎少了些,在这儿让她多说几句行吗?

生2:不行,这时候情况紧急,德国兵很快就要追来了。

生3:“她毫不迟疑的把他送进壁炉边的碗橱里。”“毫不迟疑”写出了法国女人的干脆、果断。

生4:我更赞赏美国伞兵,我佩服他的勇气,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说的好,你能具体的解释一下他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吗?(板书:机智、勇敢)

生4:他遇到危险,毫不犹豫的求救。

生5:还有被捕以后,及时从窗口逃生。

生6:从窗口逃生后,再次返回到法国女人的家里。显示了美国伞兵超人的智慧,

师:是啊这个情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学院多大的勇气呀!他知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于是,他赌了一把。他求救时怎么说的?

生7:读第5段和15段。

师:第一次去法国女人家,知不知道法国女人会救他?

生7:不知道。

师:应该怎么读?

生7:慢读。

师:第二次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和处境怎样?

生7:很内疚,很危险。

师:应该读得……?

生7:快些。

师:你们两个能不能把这两次对话给大家再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两句“愿意把我藏起来吗”含义一样吗?

生1:不一样。第一次意思是说你愿不愿意帮助我?第二次是说,我已经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不幸,你还敢不敢帮我?

师:尽管是给人家带来了那么大的不幸,但还是返回来求助人家,这需要有……?

众:勇气!

生2:我认为法国女人的丈夫最有勇气。

师:呵呵……为什么?

生2:读第7段。

师:对,她和法国女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生3:我也认为法国女人最勇气,我最欣赏她。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善良。

师:从哪里看出的?

生3:第4段,“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这是对法国女人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女人是善良的。

师:好,“她长的并不漂亮”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4:这是外貌描写,说明法国女人并不特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

师:那为什么写她“不是笑容满面”呢?

生4:暗示那是战争年代,法国女人经历了很多的苦难。

师:我认为这段有两个词非常重要,你能找出哪两个词吗?

生:善良、镇定。如果不镇定的话,美国士兵来到她的家中,她就会非常的慌乱,也就不能及时的救助美国士兵。

师:好,为什么写她的善良?

生:如果不善良,她就不可能救助美国伞兵。

师:文中对法国女人还有一处神态描写,能找到吗?

生4:在第1段,“他满脸苍白,泪眼模糊。”写出了她失去丈夫后的悲伤、悲痛。

师:在这句的后面有一句话:“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仅仅一秒钟,这一秒里她会想到……也许还会想到……

生4:她会想到,你怎么又来了?

生5:如果再被发现很危险;也许她还会想到,应该救他。

师:因为她知道造成她家庭悲剧的真正凶手是谁!为什么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

生5:她害怕看了之后悲痛会动摇她果断的决定。

师:所以她用行动代替了语言。除了我们,还有一个人,对法国女人的精神非常的敬佩。他是谁?

生1:空军将领。读第20段。

师:这时候法国妇女遭受了失去丈夫的不幸,三个孩子也已成了孤儿。为什么将军却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你对幸福怎样理解的?大家交流一下。

(生交流)

生2:因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所以她是一个幸福的人。

师:她的信仰是什么呢?

生2:她的信仰是“和平”。

师:其实,它还强调了幸福的条件:要想幸福,就要有信仰。(板书:爱和平、有信仰)

师:这句话适用于法国女人吗?

生3:不是,像她这样的人还很多,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师:对,我们不知道她(他)是谁,但我们知道她(他)为了谁!

师:法国女人为了人类的和平,为了自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说她是幸福的。你还知道这样的事例吗?

生4:我们可以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幸福的。

师:嗯,还有吗?例如:文天祥为正义不怕牺牲,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幸福吗?

众:幸福!

生5:日本地震后,50名志愿者在明知道可能会在两周内死亡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死守核电站。他们在精神上也是幸福的。

师:说得好!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生与死,这位二战中普通的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抉择!此刻,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生6:我想对她说:我佩服你,佩服你的勇气和善良!

生7:你为了和平,不惜一切代价。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会因你而幸福。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5段。(生读)

四、读出感悟

师:上课前,我们谈了对勇气的理解。学了本文,你对勇气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理解?

生1:我们要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生2:做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人。

总结:2篇文章教师都很好的将情境带入,学生对课堂的参与非常积极,然后最后引出对本堂课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从中学到了什么,该做个怎么样的人。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篇2

一、听课时间:

xxx—4—2

二、授课教师:

王xx

三、授课学校:

xx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四、授课年级:

七年级第十课

五、授课题目:

《戏曲》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带着音乐欣常戏曲

(二)、提问:戏曲的含义,内涵。

(三)、脸谱鉴赏

用多谋体来展示脸谱,透过脸谱认识人物的性格,历史事件,个性

(蓝勇红忠黄智勇白奸黑有正义感绿鲁猛)

(四)、戏曲中的脸谱有什么作用。

(五)、观看京剧录像。

(六)全班分为两个小组进行一次知识竟赛。

知识竟赛共十道题,分为必答题、抢答题、指定题。

必答题:

①请说四类戏曲的名称。

②请说出戏曲的四大角色,按什么分类。

③我国国粹的戏曲是什么,又称为什么。

④我们的故乡的戏曲是哪一类戏曲。

⑤2001年联合国指定哪种戏曲为国际戏曲。

抢答题:

⑥该戏曲是哪一部。

⑦生觉可分哪几类。

⑧旦觉可分为哪几类。

指定题:

⑨飞虎队派一名队员扮演动作,下面同学猜出是哪个角色。

⑩咚咚将队也派一名队员上来扮演戏曲动作,下面同学猜出是哪个角色。

附加题:

①四大角色中的生是根据什么划分年龄的。(胡须的角色)

②四大行当中的大姐是谁,二妹是谁?

(七)、总结:戏曲是通过表演来表现的一门综合艺术。

(八)、欣赏戏曲片断。

戏曲发生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表现出来。

(九)、继续欣赏片断,注意人的特技表演。

听到这音乐,想到是什么场面,舞台上有多少人,运用戏曲知识,来剖析动作的意义。

(十)、欣赏片断

唱觉是谁?(曹操)

票友的意思(业余的戏剧角色)

(十一)、请几位同学扮为票友

①《附马戏》

②《帝女花》

(十二)、提问:

戏曲包涵了很多内涵

分组讨论:

①说说你学习这堂戏曲没有什么样的真实感受,对戏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②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底蕴,想想爱它不容易,在戏曲与流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你更喜欢哪一个?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你戏曲这样的文化艺术?

③戏曲与语文有什么关系?了解戏曲对语文有什么帮助?

(十三)、齐唱华夏民族的家乡戏曲,唱词非常优美

(十四)、总结

七、课文评析

①让学生观看录象,很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教学生动而深刻。

②学生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没有唯一的答案,没有僵硬的形式。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对话,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③通过设计竟赛,让学生上台扮演戏曲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在运用中加深对戏曲的了解,巩固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④在表演中,学习戏曲,生动而形象,容易理解,了解文化内涵,丰富语文知识,开拓视野,同时强调学生应该做一个文明人。这些都说明了这节课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是一节相当成功的课。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篇3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师读

2、生回答

3、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思考:

《如何正确使用摘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