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游记(收集3篇)
长白山游记范文篇1
8月8日这一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晚上7点30分,我随外婆一行五人从东丰站登上了开往白河方向的列车。天刚露出鱼白肚,我们已经进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境内,放眼望去,到处是群山起伏,森林茂密,沿途铁路两旁到处是悄悄盛开的不知名的野花,微风吹过摇摇摆摆,仿佛在对我说——欢迎你。我高兴得睡意全无,贪婪地享受着眼前的美景。9日早晨四点多钟,我们到了白河站,在这里,我们换乘可直接开到天池顶峰的小型车辆朝天池进发。
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境内,它是世界自然保留地,号称中华关东第一山。大约7点钟,我们进入长白山山门,从东路直驱长白山天池,去天池的路异常险峻,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盘山公路,并安置了防护栏,但是当汽车不停地在盘山公路上盘环行驶时,我还是胆怯地不敢朝下望。当我们到达天池下面的平台,一下车便突然感到仿佛一下进入了冬季。在海拔二千多米的天池顶峰,寒风凛冽刺骨,虽然临上山前已经做好了准备,穿了一身厚衣服的我立即被冻成一团,瑟瑟发抖。平台离天池主峰只有一、二百米,但就这么近的距离,让我感到好象要比走几里路困难得多。由于高山缺氧和一种恐怕的心理做怪,我每往山上迈进一步都要气喘嘘嘘,双腿直发软,到了山顶,手已经冻木了。当第一眼看到天池,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主峰上离天池水面上千米,池水碧绿,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水气,云雾在周围的山腰飘荡。我看到了天池的另一侧有一旋梯壮长带直垂天池水边,下有一小屋,我好奇地问外婆那是什么,原来是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边防哨所,天池的三分之二都属于朝鲜的。我越发对天池感兴趣了。
传说中天池中有一怪物行式犀牛,也有说形似恐龙,偶而会在黄昏后俘出水面,甚至上到岸上,我想如果是真的,能够让我亲眼见到该多好啊。可想归想,由于山势的陡峭,使我如临万丈深渊,不敢朝天池多望上一眼。我匆匆地留了几张影,就返回了平台。在平台上向山下望去,只见山峦起伏,植被分布均匀,靠近天池的山体表面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在平台随近生长的是一些棕绿色的苔藓类植被,再向下,是矮棵植物林带,最下层是原始森林带。层次特别分明。
我们驱车下山,赶往另外一处风景点——长白山瀑布。一路上松涛阵阵,特别耳。大约行驶了半小时,我们到了长白山瀑布脚下,瀑布象几条玉链,飞流直泻,轰鸣着落入谷底,落差达68米。看似离我们很近的瀑布,让我们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到了她的脚下。瀑不水清澈透明,穿过谷底石块欢快地向前奔流。瀑布脚下的湿度使我们又回到了夏天,我们只好有换上了夏装。在瀑布前我们逗留了三个多小时,正当我们赶往下一个景点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厚重的云块朝我们头上直压下来,顷刻间大雨便倾盆而至,长白山的天气真是瞬息万变。待雨稍微小些,我们便冒雨赶往“小天池”。小天池面积五千八百平方米,电视剧《雪山飞狐》的外景地就设在这里,它因形状酷似天池而得名。在去往小天池的鹅卵石旁还有一大奇观——浮石林。所谓浮石林,就是一块块硕大的火山岩石上长满了茂盛的树林,而这些大石质地特别轻,为保持这些大石的平衡,在大石的底部用一些手指粗的短树枝支撑着,真是巧夺天工。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便匆匆地下了山,还有许多景点我们没有看到,这是一大遗憾。但仅我看到的景色就已令我感叹不已了。
暑假期间,我随外婆去长白山旅游。长白山不愧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自然风光秀丽,骄美中蕴藏着一种粗犷的气息,酷似北方人的性格,让人流连忘返。
8月8日这一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晚上7点30分,我随外婆一行五人从东丰站登上了开往白河方向的列车。天刚露出鱼白肚,我们已经进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境内,放眼望去,到处是群山起伏,森林茂密,沿途铁路两旁到处是悄悄盛开的不知名的野花,微风吹过摇摇摆摆,仿佛在对我说——欢迎你。我高兴得睡意全无,贪婪地享受着眼前的美景。9日早晨四点多钟,我们到了白河站,在这里,我们换乘可直接开到天池顶峰的小型车辆朝天池进发。
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境内,它是世界自然保留地,号称中华关东第一山。大约7点钟,我们进入长白山山门,从东路直驱长白山天池,去天池的路异常险峻,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盘山公路,并安置了防护栏,但是当汽车不停地在盘山公路上盘环行驶时,我还是胆怯地不敢朝下望。当我们到达天池下面的平台,一下车便突然感到仿佛一下进入了冬季。在海拔二千多米的天池顶峰,寒风凛冽刺骨,虽然临上山前已经做好了准备,穿了一身厚衣服的我立即被冻成一团,瑟瑟发抖。平台离天池主峰只有一、二百米,但就这么近的距离,让我感到好象要比走几里路困难得多。由于高山缺氧和一种恐怕的心理做怪,我每往山上迈进一步都要气喘嘘嘘,双腿直发软,到了山顶,手已经冻木了。当第一眼看到天池,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主峰上离天池水面上千米,池水碧绿,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水气,云雾在周围的山腰飘荡。我看到了天池的另一侧有一旋梯壮长带直垂天池水边,下有一小屋,我好奇地问外婆那是什么,原来是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边防哨所,天池的三分之二都属于朝鲜的。我越发对天池感兴趣了。
传说中天池中有一怪物行式犀牛,也有说形似恐龙,偶而会在黄昏后俘出水面,甚至上到岸上,我想如果是真的,能够让我亲眼见到该多好啊。可想归想,由于山势的陡峭,使我如临万丈深渊,不敢朝天池多望上一眼。我匆匆地留了几张影,就返回了平台。在平台上向山下望去,只见山峦起伏,植被分布均匀,靠近天池的山体表面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在平台随近生长的是一些棕绿色的苔藓类植被,再向下,是矮棵植物林带,最下层是原始森林带。层次特别分明。
我们驱车下山,赶往另外一处风景点——长白山瀑布。一路上松涛阵阵,特别耳。大约行驶了半小时,我们到了长白山瀑布脚下,瀑布象几条玉链,飞流直泻,轰鸣着落入谷底,落差达68米。看似离我们很近的瀑布,让我们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到了她的脚下。瀑不水清澈透明,穿过谷底石块欢快地向前奔流。瀑布脚下的湿度使我们又回到了夏天,我们只好有换上了夏装。在瀑布前我们逗留了三个多小时,正当我们赶往下一个景点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厚重的云块朝我们头上直压下来,顷刻间大雨便倾盆而至,长白山的天气真是瞬息万变。待雨稍微小些,我们便冒雨赶往“小天池”。小天池面积五千八百平方米,电视剧《雪山飞狐》的外景地就设在这里,它因形状酷似天池而得名。在去往小天池的鹅卵石旁还有一大奇观——浮石林。所谓浮石林,就是一块块硕大的火山岩石上长满了茂盛的树林,而这些大石质地特别轻,为保持这些大石的平衡,在大石的底部用一些手指粗的短树枝支撑着,真是巧夺天工。
长白山游记范文篇2
经营业绩见顶下滑
长白山旅游招股书显示,公司目前主业包括旅游客运、旅行社及温泉开发利用业务。其中,旅游客运是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2011年至2013年,长白山旅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15亿元、2.5亿元和2.33亿元;实现净利润6497万元、7390万元和6226万元。上述数据显示,公司经营业绩高峰出现在2012年,而2013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75%,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15.75%。
记者发现,作为一家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的旅游基础设施并不完备,除北景区开外,西、南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相对落后,也使得北区成为接待游客的主力,但是如果该区域接待趋于饱和,那么也意味着游客数量将不断下滑,成为景区未来的增长瓶颈。
此外,公司在营销方面的表现同样毫无竞争力。分析人士认为,考核景区类上市公司的标准之一就是当地政府和上市公司对景区的营销能力,因为如果营销做的不到位的话这一块对业绩就没有拉动效应。从销售费用来看,公司销售费用明显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营销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以薪酬等构成的管理费用却长期居高不下。可见,公司虽然顶着拟上市公司的光环,但进取心并不强。
募投项目前景堪忧
招股说明书显示,长白山旅游拟通过IPO募资4.21亿元,用于投建与主营并不相关的长白山国际温泉度假区,且建设期长达4.5年,此举令人匪夷所思。数据显示,公司截至2013年末的股东权益不过4.38亿元,此次募资相当于再造一个长白山旅游的规模。
原则上,上市募集资金应当用于主营业务,但长白山旅游却用于非主营业务开发。届时,公司将净资产的近50%投入到一项并未有相关经验的业务,其中的风险是否意味着需要中小投资者买单?
对于该募投项目,公司预计,建成后的2016年-2023年后的营业收入分别达4098.56万元、1.23亿元、1.34亿元、1.42亿元、1.5亿元,投资回报期11.54年。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的盈利预期过于乐观。从上市公司相关业务来看,丽江和府皇冠假日酒店是丽江旅游2004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之一,该项目原计划2007年投入运营,但经过几番追加投资,实际到2009年9月才开业。项目原计划年平均营业收入为12578万元,年均净利润为2278万元,但是到2013年该业务的营业收入不过9928.44万元,而峨眉山以及张家界的酒店业务同样如此,观察以酒店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不超过10%,中位数也就在5%左右。
长白山游记范文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保护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我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从物质文化到非物质文化,都形成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形成了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现在挖掘和开发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如神话、传说、诗歌等等)资源,使景区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辅相成正成为一种趋势。
一、贵州黔东南州朗德上寨的民俗文化旅游
近几年,笔者先后三次到过贵州省黔东南州的朗德上寨,朗德上寨每次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朗德上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属雷山县丹江区报德乡。
朗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简称“寨门”。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寨上,吊脚木楼,鳞次节比,错落有致。寨中有两个铜鼓、芦笙场。场子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铜鼓、芦笙场的两头,用鹅卵石、水泥镶嵌成两匹飞奔的骏马。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苗族独有的木吊脚楼建筑外,还可以欣赏到寨民表演的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八抬芦笙舞等等节目。
郎德上寨因其自然风景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民俗资源的相对丰富而开发了民族风情旅游。环顾当今中国的旅游资源开发,不是自然风景旅游就是民族文化旅游,能把两者很好地结合的景区并不多见。因为要结合观赏风景旅游和体验或体会异族文化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资源的要求较高,而笔者认为长白山景区符合上述条件,可同时进行自然风景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
二、长白山的自然风景旅游及其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西起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境内,北起我国吉林省安图县的松江镇,向南和朝鲜边境接壤,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山,也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三江之源。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合式的盾状火山体,海拔达到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我国东北最高峰,另有100多座小火山。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从十六世纪以来,曾有过三次喷发,由此形成了长白山独特的地质地貌,使其自然景观极其绚丽多姿。
长白山人文历史悠久,被中国的满族,朝鲜族,韩国人,朝鲜人视为其祖先和神灵所在。
中国历代帝王对长白山都十分关注,特别是金、清朝更是视长白山为祖先发祥地,推崇长白山为神山圣地,是荐瑞凝祥,列祖龙兴的象征。长白山的名称,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变化,因秦以前称做不咸山(意为“有神的山”),《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民之因”,即指长白山。汉朝称单单大岭,魏称盖马大山,后魏称徒太山,南北朝称从太山、太皇山,唐朝称太白山,金朝始称长白山。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勤敏?珊延?阿林”(果勤敏为长,珊延为白,阿林是山的意思)。据《北史》记载:“国南有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者以物盛去……”连山上便溺都不敢,可见敬畏之至。到了清代,清皇朝把长白山视为祖宗发祥地,又是封山,又是祭神,并划为封禁地,不许俗人进入,这里更成了人迹不到之处。
而朝鲜族最古老的族源图腾神话——“檀君神话”也起源于长白山地区。“檀君神话”最早见于《古记》(失传)和《魏书》等,后收于高丽僧人一然编写的《三国遗事?纪异》中。13世纪以后出现的李承休《帝王韵记》、《世宗实录?地理志》、权近《应制诗注》等文献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黄龟渊故事集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三国遗事》中把“檀君”写成“坛君”,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就选定了三危、太白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他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善恶等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于是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个女人;但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熊变的女人没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桓雄大王就与熊女结婚,生下了王俭,即坛君。这个坛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他在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为都城,在位一千五百年。后隐居阿斯达为山神,活到一千九百零八岁。檀君是古朝鲜的开国者,是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因此,它就像汉族神话里的炎黄一样,在朝鲜民族中作为偶像而受到崇拜。
由此可以看出长白山地区的自然风景资源和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符合自然风景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同时进行的要求。但是笔者到长白山旅游时并没有感觉到异族风情,可能因为笔者是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的朝鲜族,不能做到从“客位”的角度来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观察思考。但是对于满族文化,笔者确实是个“他者”,而这个“他者”也没有感受到异文化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
三、长白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长白山自然风景旅游受气候以及天气的影响较大,所以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6-9月份,在长白山旅游中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可以延长自然风景旅游地的旅游时间,减少旅游淡季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但是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时,更要注意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不能为了眼前的一时利益和地方的局部税收而过度开发、歪曲开发。
目前,普遍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在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带来促进与繁荣的同时,有可能引起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迁。如民族特色的弱化、民俗庸俗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改变等。表现为:民族服饰汉化、节庆活动的商品化、淳朴民风的消失等。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
1.加强民族文化旅游理论研究
对长白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对民族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再认识,深入探究其内涵,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2.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
民族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潮之一,应提高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
3.突出特色,统筹规划
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分期实施。
4.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
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为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
5.开发中旅游点、线、面应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开发网络
选择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依托民族民俗博物馆、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拟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游点围绕这些旅游区(点)的开发,实行区际合作,推动地区间联合行动,开辟民族民俗旅游线路;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6.大力宣传,树立民族文化旅游的形象
要更新旅游宣传观念,把宣传看得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同等重要。
综上所述,长白山地区具有开发自然风景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可以同时进行两种不同内涵的旅游。而怎样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来进行开发是摆在旅游产品设计者面前的一个具有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旅游开发与规划》吴殿廷耿建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