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落(收集3篇)
高空坠落范文篇1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招牌主播布赖恩・威廉姆斯吹了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牛。
在一个脱口秀节目上,威廉姆斯回忆道,在2003年采访伊拉克战争时所乘坐的直升机在敌军炮火下迫降。节目播出后,当时的直升机驾驶员在Facebook上指出,威廉姆斯并不在他的那架直升机上,威廉姆斯随即道歉说他的记忆有误。几天后又补充说,在他长期的新闻报道生涯中,他个人已成为了新闻的一部分,造成了错觉。可公众对这个遮遮掩掩的自白,一点也不买账。NBC为了维护信誉,展开内部调查,随后宣布威廉姆斯受到停薪留职6个月的处分,这位名嘴重返NBC的可能性已经非常渺茫。
威廉姆斯不是等闲主播,除了NBC晚间新闻外,他还是“周末之夜”的主持人,而且经常在NBC之外的各种脱口秀上担任嘉宾,妙语如珠,很受欢迎。在这些场合,他经常用讲大话增加戏剧效果来助兴,时间长了或许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
同情威廉姆斯的人说记忆有误是常见的,有些人也会有意无意地吹牛。批评威廉姆斯的人指责,主播应是媒体公信力的化身,这是被视为美国公众最信赖的人物――上世纪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播克朗凯特留下来的传统。大众对主播的信赖度与期望值很高,所以威廉姆斯应该比一般人更加谨言慎行。民调显示,有40%的受访者认为他背叛了职业准则,应该辞职。
在舆论审判中,如果公众把威廉姆斯看成讲故事的娱乐明星,就能包容他的过错,要是拿新闻伦理来衡量,他就属于败类。这两者的冲突不断发酵,使得电视台陷于两难,一方面要重视公众的反应,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放弃这位星光闪闪的招牌主播。
威廉姆斯在NBC的同事对他添油加醋的演说早有不满,除了电视台的内部调查外,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电视网,以及网络空间的业余侦探都摩拳擦掌,加入挖老底的行列。有人翻出他报道卡特琳娜飓风时声称,目击一具尸体从酒店窗口下被洪水冲走,当时他居住的新奥尔良丽兹卡尔顿酒店并没有遭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其他报道与事实大大小小的出入,造成了势不可当的骨牌效应。
威廉姆斯年薪1000万美元,有人质疑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身价是否值那么高?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大同小异,主播的个人魅力对收视率而言就显得格外重要。观众一旦熟悉某主播,会习惯性地接着看,威廉姆斯每晚有900万观众的收视率,所以替换他的成本很高。电视网的公信力也要看新闻主播的表现,尤其面对突发事件,主播保持镇静,适度对灾难遇害者表示同情,及时解释事件的重要性,这不但是电视网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也是品牌影响力之所在。威廉姆斯为所欲为依仗的是个人品牌,却忽视了电视网的公信力,也忽视了一个崇高的职业传统。
高空坠落范文篇2
【关键字】建筑施工;高空防坠;思考
一、出现坠落事件的原因
(一)防护设备不齐全
进行高空作业时,应该具备个人防护用品,建筑企业要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向施工人员提供的设备应该结合施工条件,应该在分析施工危险性的基础上再配备防护设备。众所周知,每个施工工程的施工差异比较大,施工安全系数也不尽相同。那些时常进行起重设备的安装工以及架子工,他们从事的都是高空作业,这些人员一定要佩戴安全帽。根据最新资讯发现,我国出现高空坠落的工种中不包含木工、泥工以及普通工,这些工种出现比例为:20.7%、15.3%以及9.8%,因为是不属于高空作业工种。因此,在进行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时,普遍出现不发放安全带。
(二)高空作业人员忽视执证上岗
一直以来,我国进行的高空作业,这些人员主要使用的是登高架进行施工,这些架子主要有提升井架、架子工以使用高空空掉的形式开展工作,危险性非常大。高空作业要求,这些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大量的施工人员没有得到培训,这些人员没有完备的系统知识。导致在施工中,出现大量的安全事件,使得建筑企业社会形象下降。
二、建筑施工防坠措施实施对策
(一)编制出高质量的防坠方案
施工总工程师应该结合施工情况,了解分包单位人员素质,综合考虑编制方案。编制出的方案应该有针对性,能够在施工中发挥出实效。防坠方案应该综合考虑施工影响因素,特别是在每个施工阶段出现可坠物的方式以及类型,可坠物造成的危害等等。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最终的结果制定出地面、高空立体式的防坠措施,降低施工工程出现坠落事件。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可坠物,都应该将防范放置首位,在每个施工阶段做好现场分析工作,对那些时常出现坠落的施工阶段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可坠物,这样能够避免对地面防范设施完备,而高空防范措施缺乏事件出现。降低施工经济支出,保障施工质量。有些坠落伤害事故可以通过监管形势加以控制,降低施工坠落伤害事故出现。然而,在施工中因为客观原因存在,使得有些监管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举个例子,有些高层建筑,施工面积比较小,而且施工条件比较苛刻,大量的监管人员无法到达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应该将这些位置定位主要防护地,加强对这些区域进行管理,着重突出重点区域。
(二)设置防护设施
从防护经验上看,防治应该选择封闭性的形式进行防护,该方式的使用应该充分结合实际工程确立防护设施。一般而言,应该在外爬、外脚手架相关设施外侧架设起封闭性的防护设施,选择安全立网封闭式进行防护,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些临边位置使用也可以使用安全立网进行防护,在防护时应该注意几点。
第一,所有的临边应该先设立起防护栏杆,在防护栏杆设立完备之后,在挂设上安全立网。第二,在进行防护时,不能将架网框架充当防护栏杆使用,这无法发挥出防护作用,还会降低防护质量。第三,控制好接口位置,在安全立网下口位置同楼道间的缝隙不能超过10cm。第四,设立起的防护栏杆,应该标志上红白两种颜色,提醒人们禁止进行越过或者拆除。
(三)无防护和半防护的建筑物
施工过程中会限制防护工作开展,当无法进行全封闭防护时,应该基于施工安全基础上,在每个随层网每延生10m的地方便加上一道安全平网,而且是属于悬挑型的安全平网。实际做法是在2层楼开始进行架设,使用悬挑安全平网进行维护。并且将其作为首层网,根据楼层上升进度,每隔10米,便需要架设一道防护网,如果该建筑施工条件有限,应该在加入安全网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入一个随层网。该随层网适当的选用悬挑类型的安全平网,另外还可以使用安全立网类型的防护网。施工工程设置起安全立网时,应该保障网面高出作业层面1.2米以上,这样才能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和开展。相对于那些钢结构的吊装,一般都不能使用悬挑类型的安全平网进行封闭架设,而且在施工阶段该防护措施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进行设置时,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开展防护措施,严格遵守防坠条例,保障防护工作顺利进行。防坠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吊物、构件、施工工具,还有一些保险钩、牵绳以及保险绳等等,这些设备在开展施工时,应该保障安全系数。保障每个设备放置位置,在运行时不会出现坠落事件。保障每位临边施工人员,他们拥有安全的作业环境,让这些防护体系变成了“生命绳”。进行安全管理区位划分时,应该将临边防护区域纳入高危险区域。设置好相应的警戒,清除施工场地出现的可坠物,施工人员要根据相关要求,系上安全带。保障安全施工,保障不会出现坠人坠物事件。
(四)悬挑安全平网的设置应符合安全要求
施工确定使用悬挑安全平网时,应该充分考虑该网整体质量,把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抽掉网筋绳以及立网充当安全网使用。高空作业的危险性比较强,如果防护设备质量差,将直接影响施工制度。架设时,应该每根筋绳和系绳是否在同一个支架上,而且该支架接起的防护间距是否在75cm之内。还需要保障周边支架能够贴紧。另外,还需注意安全网不能充当支架构件,架起的网面它的绷紧度不能过大。应该适度的呈现出“U”形状,而且同地面的夹角应该形成15度,保障外高里低。这样架起的安全平网才能保障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降低坠落事件出现。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出现坠落事件,可能性比较多。在施工中如果一味的使用相关标准,局限的将施工场地封闭起来,不灵活的转变管理模式,不寻找施工出现根源,这将无法保障高空防坠事件不再发生。因此,施工队伍要不断的改进安全管理模式,提高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在施工中降低坠落事件出现。
参考文献
[1]白伟岑.两种高空防坠落装置轨道设计可靠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0期
[2]宋前雨.线路杆塔高空防坠落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2期
高空坠落范文篇3
【关键词】安全高空坠落原因分析措施和对策
0引言
事故案例:2007年3月2日,超高压公司贵阳局输电工区在进行500kV安天线线路检修时,一名职工在登塔过程中未踩稳抓牢,从塔上坠落而死亡;7月29日,海南海口供电公司在进行110kV玉塔线改造更换绝缘子,一名职工在绝缘子上作业移位时,解开安全带,失去保护,失手坠落死亡;8月16日,广东500kV沙江甲、乙解口入广南站送电线路工程组塔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名职工解开安全带移位工作,从塔上坠落死亡。
近年来输电线路高空作业人员在上、下杆塔,工作转位时未真正得到安全带的保护,高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高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为了更加认真地深入贯彻执行南网公司“一号令”,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高空作业的特点,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寻找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高空坠落事故的“可控、在控、能控”。
1高空坠落原因分析
从上述发生的几起事故来看,虽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不同,但造成事故的原因却是惊人的相似,均为作业人员在登高过程、或解开安全保护装置移位过程中,因失去安全保护从塔上坠落死亡。究其原因分析,造成高空坠落人员伤亡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人的安全文化思想因素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一种价值观,体现为一个单位和单位中的每一个成员共有的意识、共有的态度或共有的行为特征。普天下万物之贵,莫贵于人,安全的最大隐患源在人,安全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我们讲“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也是完全围绕一个“人”展开。如果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对生命安全莫视和不负责任,自我保护能力差,在高处移动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冒险蛮干,以至失手从高处滑落导致受伤甚至死亡是事故的主要和直接原因。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对员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操作技能教育培训不够,未能有效杜绝严重违章行为;作业过程中没有做到相互关心作业安全,现场安全监护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现场的违章行为,失去了对自已生命、他人生命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意识,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
(2)高空作业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因素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及可靠性指标的提高,线路检修工作日益繁忙,工作量不断增加,作业人员对现场安全技术措施不够重视,对实际工作的难易度、危险点、作业条件分析不透彻,组织实施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不到位,认为制定的现场安全措施差不多、应该没问题;现场安全措施与实际工作所需安全措施相差甚远,抢时间、赶工期忽视简化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对所制定现场安全措施和安全警示牌视而不见,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或凭经验而行,将生命安全置于脑后;诸如此类,都给高空作业埋下了安全隐患而最终酿成悲剧。
(3)安全保护装置的因素
传统的安全工器具不能够保证作业人员在作业全过程中始终处于保护状态(如:移位时解开安全带),或安全保护器(如:防坠器)笨重、操作使用不便,工作人员怕麻烦不愿使用等,都使作业人员脱离安全装置的保护,这就使安全保护装置形同虚设,作业人员稍有疏忽大意都可能发生事故。
2防范措施和对策
2.1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监督和管理到位
进一步加强生产场所、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严格认真执行作业指导书和“施工三措”,加强高空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
2.2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人的思想是安全与事故的转折点,它游离于安全与事故之间,所以,应高度重视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这是一个我们应常抓不懈的工作。
作业班组在布置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布置和强调安全要求,将危险点、触发因素及防范措施提出来,明确预防和控制手段,杜绝习惯性违章。加强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控制,对危险源、危险点的分析及预控措施要到位,并让所有作业人员对作业风险、可能出现的危害及预控措施了如指掌,具有可能发生事故的预见及后果意识。完善和规范高空作业现场操作规程并程序化,根据操作规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必须始终保持在现场并及时提醒和纠正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确保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到位。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不力的行为。及时检查工作期间的安全情况,及时提醒、及时纠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
人的责任心、安全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稍有疏忽大意都可能发生事故。应将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理念、安全技能知识的教育学习落到实处,不能让其走形式,存于表面。思维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达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主动转变,坚决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价值观。
2.3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教育作业人员从事故案例中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在上、下杆塔或水平转移作业位置时,必须采用双保险、全方位、防冲击安全带或水平安全绳及临时扶手措施,在高空作业垂直转移全过程中都必须使用速差自控器或安全自锁器、防坠落装置等。由于安全工器具不足或使用安全工器具不当引发事故的,在追究责任人违章责任的同时,要追究管理责任。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作业环境、着装(如:穿硬底、易滑的鞋)、未使用防静电感应装备,工器具(如:安全带、起重工具不完整)、杆塔(如:拉线被盗、杆基断裂)等问题。平时必须对安全工器具做好定期检查,对不满足安全性能及技术指标的产品停止使用,违章必究。
2.4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登高防坠落问题,改进和提升安全保护措施
针对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可能脱离安全工器具的保护,可在输电线路的杆塔上安装“高空防坠落装置”,这样就能让作业人员从进入作业现场开始,在作业全过程中不脱离保护,确保安全作业万无一失,而在登杆塔过程中又不影响作业人员的登高速度。“高空防坠落装置”还应根据杆塔设计的不同来选配,并具有防窃性能。装置导轨应安装于作业人员上、下杆塔、作业的位置,能使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得到全方位、不间断的保护,防坠落装置不仅要考虑其安全性、防窃性,还要考虑人为的外力破坏,使其综合性能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