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业前景分析(收集3篇)
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篇1
例题(2011年江苏卷,第37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关注养老困境同学们了解到,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养老院费用相对较高,多数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但大多数子女因忙于工作使老人的不到妥善照顾,所以空巢老人逐渐增多。政府为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一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养老事业,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企业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老服务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材料二破解养老难题在一个养老示范社区,同学们发现,以身躯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既能满足老人在家颐养天年的要求,又能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老人向同学们介绍了社区服务状况:政府兴建的社区医院近在咫尺,统一培训的养老服务人员技能熟练,服务周到:“老年活动之家”里图书室、微机房等文化设施齐全;进驻社区服务中心的企业提供优质价廉的家政、理发等多种服务项目……
(2)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大力推广该示范社区养老模式的意义。
材料三弘扬敬老美德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苏省正在实行“快乐万年精神关爱行动”。同学们认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还应号召更多的人践行敬老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的氛围。
(3)试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并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的设计依据。
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探究题,在继承传统主观题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如在一个设问中要求同时运用两门教材的知识,这对教材的选择和确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在这道主观题的成功解答中,严谨审题、正确的审题思路和审题顺序对于高考政治主观题科学有效的解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站在主观题之外审题。同学们审题时候往往将自己置于试题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茫茫的文字中不得要领地寻寻觅觅,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事实上,我们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要关注试题结构和类型。如试题的背景材料、设问;背景材料是文字、漫画还是图表,如果是图表需要关注大标题、小标题和注;设问部分需要关注内涵类、建议类、原因类、评析类还是认识类。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出发,立足全局把握整个试题,使政治主观题的解答更加系统有效。如上例中共有三段背景材料和三个设问,其中前两问均图文并茂,需要结合图示进行认识。第一问和第二问分别是原因类设问,第二问属于原因类中意义类设问,第三问则是属于建议类加原因类设问。这要求同学们注意甄别设问,从而针对性有效解答问题。如张冠李戴,建议类的问题回答了为什么、原因类的问题回答了是什么,就会导致“人财两空”,白费精力。但如果在上例第三问中只设计了广告语而不谈为什么,也无法收全功之效。
其次,遵循先设问后材料原则。同学们在政治主观题审题过程中,往往刻板地按照试题提供的顺序遵循着先材料、后设问的原则思考问题。殊不知,这种僵化的审题方式将不利于这道试题得分。人的认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从材料到设问有削足适履之嫌,同学们阅读材料都是盲目的,没有计划的,阅读的结果是思维混乱,作答也可能是“满纸荒唐言”,确实无法恭维。带着设问走向材料则是在正确解读设问的基础上,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有目的地阅读材料,透视其中与设问部分相关的知识。如第二问“说明大力推广该示范社区养老模式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带着问题走向材料,就无法从材料中政府角度组织答案,这样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失分。这里需要同学们注意每个设问对应的具体材料,切不可“乱点鸳鸯谱”,以至剑走偏锋,前功尽弃。
再次,设问中挖掘教材和材料。政治主观题正确解答,设问是审题的中心和关键。同学们在审题过程中需要在设问部分把握教材和材料的两个方面信息。就教材而言,需要明确哪本教材、哪个知识体系,直至哪个考点。
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篇2
浅谈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论我国保水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浅析街舞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浅谈我国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浅析我国移动端网购市场的发展现况我国寿险销售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完善对策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探讨电气自动化在我国煤矿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展望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的困境与出路创业投资:我国西部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展望我国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及展望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电子农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4]吕盛鸽,宣丹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系数预测[J].统计研究,2012,3:27-31.
[5]刘新莲,戴红霞,曹艳冰.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6,23(5):57-58.
[6]钱军程,陈育德,饶克勤,等.中国老年人口失能流行趋势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1):6-9.
[7]尤黎明.试论老年照护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04,4(1):9-12.
[8]原新,李志宏,党俊武,等.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J].人口学刊,2009,6:25-29.
[9]黄建英,钟长霞,梁丽.14590例6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病人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2008,21(7):1028-1030.
[10]王志红,詹琳主编.老年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张先庚,赵清霞,李凤燕,等.养老院实施特色护理管理的实践探索[J].2012,21(4):289-290.
[12]翟福生,刘天元,贾煜.养老院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京津两地为例[J].时代经贸2012,4:98-98.
[13]施永兴.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4]王千,冯正仪,金培培.全科团队模式中社区护士工作内容调查[J].现代护理,2008,14(2):262-264.
[15]冯正仪,张玉梅,沈慧霞.上海社区老年护理工作内容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3):27-28.
[16]张牧原.中日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93):81-87.
[17]邵林玲,金静芬.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初探[J].卫生经济研究,2008,5:30-32.
[18]杜鹏,张瑶.我国老年保险市场的缺位及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06,31:82-82.
[19]ArnaertA,HeuvelBV,WindeyT.HealthandSocialcarepolicyfortheelderlyinBelgium.GeriatrNurs,2005;26:366-371.
养老业前景分析范文篇3
选择了杭州爱康温馨家园和萧山紫荆园老年养生社区两个典型的实际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杭州爱康温馨家园杭州目前最大的民办养老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为能够自理的老人和有特殊困难需要全面护理的老年人。外环境方面主要由一个回廊广场和一个健身场,几个树池和一些花坛绿化组成。健身设施、休息座椅、廊架等景观设施尺度不符合老年人的身体尺度,设施合理性不够。景观空间节点缺失,不能为老年人户外活动提供私密及半私密场所,不符合景观空间的多变性与私密性;紫荆园养老年养生社区是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试点工程,也是省内在建的大型养老项目之一。该老年社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配备了养生餐厅、老年医院、活动中心等主要老年配套项目以及室内的无障碍设计方面,但从整个园区的路线设计和建筑形上来看,相比较普通小区没有大的突破,它的宜老化更多体现在管理制度上,开发商也仅是抓住老年养生的噱头大做文章,对其使用群体的研究在园区设计上体现的还不够完善。
2文献研究
要深入研究和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支撑、科学的实证分析和有力的政策回应。本文分别选择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和《交往与空间》两部著述及情境主义的相关理论,作为本设计研究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参考。
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对于老年群体来说,社会保障以及福利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这便要求新型社区情境式养老环境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满足老年群体更深层次的需求。在养老环境中要注重老年人价值体现,在老年人晚年退休之后得失落心理,在养老环境中能够使老年人参与到环境中去,为老年人提供景观场所,满足老年人心理空虚的需求。
2.2《交往与空间》
丹麦建筑理论家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研究和评价城市与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根据人的需求以及景观和人的关系去设计空间的节点,通过环境的设定,提供符合老年人的场所,创建趣味性、疗养性空间,能使老年人在赏玩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3情境主义
情境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后期欧洲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最初阐述了“建构情境”的概念:“由一个统一性的环境和事件的游戏的集体性组织所具体的精心建构的艺术性生活瞬间。”该理论启示了我们,从老年群体的感受出发反推到环境塑造本身。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参与者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介入,在社会层面上实现资源共享,满足自身需要并因应社会期待”。
2.4结论
新型社区养老环境的设计,不但能够解决老年人居住的问题,更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更高、更深层次的需求。这种养老环境在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得到重视,在养老环境以及养老模式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当今社会,将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安度晚年的场所。
3新型社区情境式养老环境设计
3.1概念生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本身对生活的基础期望值、基本要求降低,更加容易满足,却也更加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情境的构建在于其创造了生活的瞬间,[5]通过改变日常事物来影响人的情绪,迎合人的情感。任何人活着都离不开身边的事物,每一种建构的情境能自主引发新的行为。根据国内养老环境现状模式单一、行为被动等问题,结合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我们希望从老年参与者的角度为他们创造不一样的情境,渗透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从而实现主动养老的目的。
3.2概念阐释
建立“新型社区情境式”养老模式,通过微缩版城市情境、街巷情境、农业情境的设计,实现体验、归属、价值实现三大不同层次的主题目标,涉及老年人饮食、消费、休闲、学习、娱乐、休憩、交流,行走、劳作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设计的微缩版城市情境,结合外界养老制度、养老机构的辅助,可以满足老年群体最为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有一定识别性的街巷情境有助于增强老年群体对于社区的归属感,沿街布置的休憩空间有助于帮助老年群体建立稳定的社交圈。而农业的情境再现则给老年群体提供了继续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回归社会角色,并且在其中得到认可。
3.3场地分析
3.3.1场地现状杭州下沙江湾社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紧临钱塘江边沿江大道,由高层景观公寓、别墅(排屋)、星级酒店及高尚商业等组成,周边配有住宅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商业街,临近地铁和公交总站。区域内环境相对安静,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适宜养生。
3.3.2面临问题社区缺少养老宜老的区块;单调乏味,缺少对老年人的关怀设计;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垃圾桶、休息座椅、斑马线设置不合理;下沙新城缺少历史文化积淀,人员构成以新杭州人居多。
3.3.3设计要求要深入开展对设计基地的勘察、调研等活动,分析与归纳基址与学习案例的关联性以及可操性等问题。要求创意构思要体现前沿的设计理念,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做到和市场产业、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结合。能对研究城乡结合部养老环境设计具有示范性作用。
3.4设计实施
3.4.1城市情境——体验尽管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未减弱,老年群体仍然需要体验大千世界,参与购物、娱乐休闲,甚至学习新知识等各种活动。基于老年人对参与劳动促进消费、传授经验交流学习、放松身心休闲娱乐需求的分析得出:要在社区中营造一个以城市景观为主的情境来满足老年人对消费、学习、娱乐需求的愿望。在城市情境中设计了情境发生的三种场所,即夕阳集市,老年学堂与养乐园。分别构建了老年人体验集市买卖、参与商业活动的日常交流情景;老年学堂中老年群体体验、学习、思考的情景和养乐中体验养乐健身、休闲生活的情景。
3.4.2街巷情境——归属情感需求对老年群体来说尤为重要。随着生理的老化,老年人会有意地缩小他们的社会网络,但维持更亲密和更满意的社会关系。[6]所以他们需要更加稳定、精简的社交圈——即在社区范围内营造一种安全、安心的家园感的情境,增进交流沟通的可能性并保持一定的深度和持续性。而家园感的情境又要求老年人在社区里有强烈的安全感、归属感。街巷是城市最具特征的识别标志,布局合理的街巷更是能给人带来安全感。[7]这个原理同样可以运用到社区内的道路环境设计。基于老年人对体验自然养生休憩、多变空间愉快交流、放松身心舒适行走需求的分析得出:要在社区中营造一个以街道景观为主的情境来满足老年人对休憩、交流、行走需求的愿景。在街巷情境中同样主要设计了三种场所,生态,老体验馆、城市沙发与乐活步行街。分别体现了老年人在行走过程中休憩和交流的情景。让老年人通过短距离的行走便能找到这样一个放松身心远离喧嚣的场所进行体验休憩。同时,特色的、模式化的休憩场所与道路空间的可识别度增加了他们对于社区的归属感。
3.4.3农业情境——价值实现根据生命阶段理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角色。进入老年阶段后,人们离开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从而逐渐脱离社会。Motta,Bennati,Ferlito,Malaguarnera和Motta(2005)曾指出,仅仅维持身体和认知功能良好的百岁老人,不能作为“成功老龄化”的原型,因为他们没有维持任何社会或生产性活动。因此,老年群体需要若干种类情境,激发老年人的参与性,帮助老年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与青壮年不同的社会价值。基地位于城乡交界处,因此设计应突出自然生态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农业则是乡村特有的景观特点,农业景观便是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的最好表现形式,有利于城乡文化交流。在新型社区中设计了能够激发参与积极性的情境——农业景观。基于老年人对绿色生活健康饮食、回归田园参与劳作、享受自然体验休闲需求的分析得出:要在社区中营造一个以农业景观为主的情境来满足老年人对饮食、劳作、休闲需求的愿景。本设计案例中,农业景观情景主要由微型农场、绿色加工厂,沿江桃花源三大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