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社团个人期末总结(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7-13 手机浏览

社团个人期末总结范文篇1

本次学生会社团部会议是为了让社团部的委员及下属社团的负责人对这一学期活动和工作进行一番总结,并对下学期作出一定的规划,从而增强对学生会的了解。促进各位同学之间的交流,展示了学生会新鲜血液和朝气蓬勃的一面,部员们增进了感情,为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议在众人按时出席后如期开展,首先由委员们按序发言,进行个人工作总结及规划,然后再由各社团负责人继续发言,最后由部长车xx师哥讲话,进行会议发言总结,并对个人进行点评与指导。

这半年来社团部开展了数十项活动,成果颇丰。得益于各位同学的努力及配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学生会社团部成员内部联系不足,尤其是委员和社团负责人之间。希望能过出现切实有效的交流方式,增进成员间联系。

(2)学生会社团部成员的工作经验不足,不敢参与学生管理,希望突破传统活动,办更好更多的活动。

(3)成员对自己的工作思考较少,无论是平时工作还是活动中的任务,成员不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机械的完成安排的任务,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需要重视活动成效,思考活动目的,并注意经验传承。

社团个人期末总结范文篇2

时间总是那么快,在一转眼间又到了期末。平时总是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挂在嘴角,可是,这学期,我是否让自己后悔了呢?

总想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可是因为这学期刚刚接了邓读会会长的职务,我想把邓读会搞好,扩大它在学院学校的影响力,所以,我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经营这个社团。有时候,我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搜罗着各种网页,为的是为我们社团的活动寻找一个好的创意或者亮点;有时候,我又独自熬到深夜,修改着策划、赶写着总结;有时候,我又抛开我本来就紧张的学习业务而投身于社团工作。似乎自己总是要求太完美,我总是想把每件事都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不管是多么简单的工作,我都要发短信给部员,询问完成情况,有时还要亲自监督。虽然邓读会在学院中的影响力不是那么大,又不是那么吸引人,但是我敢说,经过不懈的努力,邓读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今年,我们拿到了“优秀分会”的称号。我的付出算是有了回报,因此,我也特别欣慰。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还是能够安排好学习时间。但是由于我把晚上本来用于自习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社团工作上,学习时间自然也就减少了。我对自己没有很多时间用来学习而有些心慌,特别是专四考试之前和临近期末的复习阶段。我认为,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社会工作可以适当参加,但是学习不能落下。可是,这学期,我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进入到很好的学习状态,学习上还是不够用心。期末了,社团的工作基本结束,是时候要我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虽然我对时间的仓促而感到紧张,但是我会合理安排时间,使自己过得充实。

还有通过一些事情,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负责人的艰苦。拿暑期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来说吧,我们组本来有3个比较可行的方案。经过多方面联系之后,删去了两个失败的方案。每次计划的落空,对于我这个负责人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我想,就当作是一次很好的教训。可是,当我满怀信心走上最后的答辩讲台时,我感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本以为评委看多了前面同学有板有眼的答辩之后会对我感性的答辩感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面对评委的诸多质疑和否定,我只有沮丧地走下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体会到了希望与失望的落差。而我吸取到的教训是:我不该将自己局限于我们九个人的小队,应该多向老师请教,拓宽思路。

时间是一个过程,而我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享受,或许痛苦,过去的已经不能再改变,未来还是要自己把握。用汪国真的话来激励自己:“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社团个人期末总结范文篇3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义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优化的产业结构就是以高效率的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为核心构筑起的各产业间相互协调的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意义在于:一是优化生产要素的产业配置结构,优化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提高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提高产业的产出率。二是调整和优化投资的产业部门结构,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改善产业的技术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四是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完善产业组织结构,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五是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地区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六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通过改善就业结构,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七是加强消费需求管理,引导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

二、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再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实现了两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加强轻工业,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行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通过两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8.1%下降到2000年的15.9%;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48.2%提高到2000年的50.9%;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0年的33.2%。可以看出,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稳中有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提高,产业结构越来越趋向合理。

“十五”时期,是兵团综合实力提升幅度较大、基础设施和团场面貌改善明显、职工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之一,为“十一五”期间实现兵团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产业结构来看,“九五”末兵团一、二、三产结构为39.7:28.4:31.9,“十五”末为39.5:25.2:35.3,这说明兵团的工业化尚处在初级阶段,也说明兵团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甚理想,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

兵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则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实事求是。

“十一五”期间,兵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是:在农业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参与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以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动三次产业整体联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拓宽搞活服务业的目标。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32:38,同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精准农业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为支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加快种植业、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率先在西部实现农业现代化。

2.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工业园区及师部、团场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资源有效集聚和合理配置,壮大产业和城镇规模,充分发挥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重点城镇为依托、与自治区城镇互为补充、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3.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融合经济、混合经济、个体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

4.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企业资产重组,在兵团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一批影响大、竞争力强、有带动作用的大公司、大集团。

5.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是发展优质产品、品牌产品、特色产品和附加值高、利润率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