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收集3篇)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范文篇1
一、目前农村垃圾和粪便处理现状
(一)垃圾处理现状
1.*市现有250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约55万,农村外来流动人口约20万,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为0.7公斤计算,*市农村每天就产生生活垃圾约为525吨,全年生活垃圾约为18.9万余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
2.全市农村垃圾从成分上来看,主要为塑料、纤维、废纸、玻璃、厨房垃圾等。
3.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自己选择简易垃圾填埋场所就地填埋,处置的主要方式为集中堆放和无防渗层的简单填埋,这些村解决了约10%的农村垃圾;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三是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二)粪便处理现状
1.目前我市粪便出路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虽然2007年底我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7.34%,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2.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严重滞后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按照省里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市统一填埋或焚烧;由于我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收运体系去年才正式启动,待正式运行还有些时日。目前,我市农村垃圾处理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一些行政村垃圾根本没有出路,部分乡镇的垃圾出路已成问题。
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我市除*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的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要求外,当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集镇所在地和少数村庄的垃圾,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到由当地政府建设的垃圾堆放场,这方面处理的垃圾仅占农村垃圾总数的50%左右。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仍处于乱倾倒状态,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边、河边、村边、池塘边,严重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的几点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需要一个健全的工作网络。市、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实行市、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市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
(二)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文艺宣传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谷易懂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引导广大群众克服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三)构建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市里补一点、镇里贴一点、村(户)和企事业单位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收集清运,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设备、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市、镇实行以奖代补。二是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是加强镇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镇要制订出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督查考核机制。制订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各级组织、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使督查呈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特点。针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各新闻媒体在加强动态报道、典型宣传的同时,对各地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从而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范文篇2
一、工作重点
在巩固第一批村居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全托管、半托管、自我服务等多种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大工作力
度,强力措施落实,确保6月底前,将“三线三河”沿线的262个村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具体名单附后),使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覆
盖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要求
1、做好一批收尾,巩固整治成果。环卫管护中心要会同有关乡镇(街道)对第一批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进行摸底排查,拉出单子,明确责任,确保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村居覆盖收尾工作。同时,各乡
镇(街道)要按照“镇村收集、市运输处置”的要求,与环卫一体化村居签订责任书,完善农村环卫设施、环卫管护队伍,把任务目标落实到村庄,明确到人,形成环环相扣、衔接有序、推进有力的运
行机制。环卫管护中心、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村级保洁员和监督员队伍的培训管理、指导考核,保证农村环卫作业规范化运行,提高城乡环卫作业质量。
2、严格验收程序,推进二批覆盖。按照“镇村为主、部门配合、系统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6月15日前,由乡镇(街道)牵头,水务、交通运输、公路、环卫等部门协同配合,对乡镇(街道)辖区
积存垃圾、河道垃圾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第二批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村居,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工作重点和工作步骤,以集中清理农村“三大堆”和治脏、治污、治乱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
综合整治,逐步将第二批262个村居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范围。对实行全托管模式的,环卫管护中心要按照“整治一个、验收一个、纳入一个”的工作要求,严格验收标准,及时纳入接管,并将环卫
设施配备到位,实现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的常态化。对采取半托管、自我服务模式的,环卫管护中心及乡镇(街道)要加强管理指导,确保垃圾及时清运。
3、坚持示范带动,提高环卫标准。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各村居实际情况,按照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运行规范的要求,抓好不同类型的环境卫生示范村建设,同步推进实施“美化、净化、硬化、绿化
、文化”工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向更高层次纵深发展。
4、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要健全完善“五个一”为核心的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即建立完善一套农村垃圾管理、卫生评比等制度,建立完善一套农村保洁员工资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一套农民环卫意识宣传教育制度,建立完善一套农村环境卫生督查落实制度,健全完善一套农村环境卫生奖惩考核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运行机制,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人员到位、设
施到位、管理到位、考核到位,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培育不同层面的示范村典型,用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真实可信的典型引导各村开展工作。市环卫管护中心等有关部门要创
新宣传教育手段,扎实开展“做一天环境卫生义务保洁员、宣传员、监督员”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卫意识、文明意识。新闻中心、电视台、政务网等媒体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倡树先进典型,加大曝光力度,努力形成老少皆知、人人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第二批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工作,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推动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市政府督查室要对环卫一体化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范文篇3
关键词: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对策建议
abstract:inordertochangepeopleslivingconditions,enhancesthecityimage,theenvironmentalsanitationcityandcountrysideintegrationinthenationalvariousbigormediasizedcitieslikearagingfiredevelopment.therongchengpeoplesgovernmentsizesupthesituation,alongthewholecitydevelopmentstudypracticesciencedevelopmenteastwind,iscarryingoutthecityandcountrysidelifetrashintegrationtoprocesstheexperimentsiteworkpositively.howdoesthisarticleutilizethesciencedevelopmentviewonrongcheng,analyzestherongchengenvironmentalsanitationmanagementpresentsituationthoroughly,inlinewith“theexperimentsite,boostsfirst”theprinciple,carriesouttheenvironmentalsanitationcityandcountrysideintegrationtoprocesstheexperimentsiteworkpositively.inthisfoundation,proposed“thesynthesisimprovement,thevillagersautonomous,thefacilityplan,actascircumstancespermit,thegovernmentlead,theconsummationmechanism,themarketabilityreform”managethenewpatternforthecoreenvironmentalsanitationcityandcountrysideintegra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sanitationcityandcountrysideintegratio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uggestion
1.荣成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1.1环卫机构体制现状。荣成市总面积为1392平方公里,辖两城区(崖头、石岛)、12个镇、10个街道、853个行政村、97个居委会。市区崖头、石岛和各开发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机构,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按各自管辖范围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公安、交通、卫生、房管、环境保护等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积极协助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其中崖头中心城区内设环境卫生管理处,归口市建设局,仅负责中心城区市政界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市政界外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分工负责。石岛区的环境卫生由石岛环卫处管理,石岛环卫处归口石岛管理区建设环保局管理。
1.2环卫人员和清扫保洁现状。崖头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436人,占服务人口的0.34‰,其中在编职工33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403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3%,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378人,占86.6%。荣成建成区清扫保洁352万平方米,主要以人工为主,有2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石岛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306人,占服务人口的031‰,其中在编职工22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284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2%,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人,占90%。石岛市区的道路清扫保洁主要以人工为主,有1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村镇道路的清扫保洁形式不一,有的村镇有专人打扫,有的没有专人打扫,全部采用人工方式。
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现状。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目前均实行混合收集、混合运输。使用的收集运输车辆主要有压缩车,还有全封闭自卸车等。
目前荣成市垃圾收集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二目前占80%。
方式一: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铁垃圾方箱垃圾运输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注:垃圾运输车指密闭式运输车等
方式二: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密闭塑料垃圾桶配套压缩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生活垃圾收集后,直接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不经过大型垃圾转运站二次转运。目前建成区内共有35个城中村,其中委托环卫有偿清运的有16个,4个城中村自行清运,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15个城中村未实行有偿清运,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石岛管理区有6个居委会未纳入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部分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部分未进入卫生填埋场,倾倒在附近的低洼地,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以垃圾箱和垃圾桶收集为主,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近年来虽然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少数村镇实行垃圾固定点收集方式。村镇的垃圾运输方式主要是拖拉机运输,仅成山镇配有一辆垃圾压缩车。各镇统一安排环卫工人定期对垃圾进行收集,并将垃圾集中处理,送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各镇由于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量不足;加之农户卫生意识不强,仍将生活垃圾沿沟、渠随处丢弃乱扔、乱倒。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多元化,收集、处理处于不能及时清运现状。
1.4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4.1崖头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主要送往孔家生活垃圾处理厂,规划总占地32万m2,总库容为268.79万m3,规划总投资为9023万元,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该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填埋区占地8.57万m2,填埋容量为120万m3,设计填埋能力为25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20吨/日,可满足市区15年生活垃圾的处理要求。
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4.2石岛生活垃圾处理。石岛目前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处石岛牧云路南,烟墩至码头公路东,规划占地面积为50亩,工程投资350万元,现已使用面积40亩,填埋高度为6米,渗沥液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场内有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日处理量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共投资250万元。
目前,石岛的生活垃圾全部在该处理场进行处理,但由于该处理场已经接近使用年限,因此需要建设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目前新垃圾场正在建设过程中。
1.4.3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简易填埋,这些生活垃圾不经处理,常年露天堆积,通过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
1.5粪便清运处理状况。目前,荣成市区(包括石岛)所有水冲式厕所实现了管道化排放,粪便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同生活污水一起处理。无单独的粪便处理厂。所有旱厕和农村的粪便经简单处理后进入农用。
1.6环境卫生设施及机具现状。全市共有公共厕所101座,其中二类公厕22座,三类公厕63座,移动公厕16座,部分对外承包,全部由专人管理。其中,崖头城区61座,环卫管理的公厕二类公厕免费开放,石岛区11座,其他各乡镇共29座,全部属于三类公厕。全市共有果皮箱或垃圾桶(箱)6337个,其中崖头3540个,石岛区2100个,其他各乡镇共787个,有些村镇根本没有垃圾收集容器。全市环境卫生专用机具共57部,其中市环卫处23部,石岛环卫18部,其他各乡镇共16部,运输车辆基本是拖拉机。
2.荣成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从荣成市的城市面貌的变化及近几年环卫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绩可以反映出,荣成市环境卫生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荣成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情况看,对荣成市的环境卫生有了更高的水准要求,现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基础管理薄弱。一是多年来,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取向,导致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只是覆盖在建成区,农村环境卫生未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环境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分散,市级的环卫统筹管理方面,宏观管理能力较弱。三是城郊涉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环卫管理网络不健全,机构出现断层,且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自为政,导致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执行和推进十分困难。市级环卫机构与这些部门无上下关系,因此对执行工作情况的监督和落实就显得非常有限,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全不相适应。
2.2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做到城乡统一规划,缺少区域统筹。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共享原则,荣成市的乡村环境卫生工作没有纳入乡镇统一建设中,实现城乡环卫建设一体化。农村和乡镇环境卫生较差,没有建立相应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各区、镇之间“各行其是”,垃圾处理设施往往以各自行政区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造成资源的浪费。
2.3规划设计更新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是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平方公里不低于3座的要求。在城区存在找厕所难的问题,现有公厕等级较低、卫生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很差,基本没有设置专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备,不利于公厕作为公共卫生设施功能的发挥。二是缺少正规的粪便处理厂,城乡清淘的粪便直接排入城区管网或农田,严重污染环境。三是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目前,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有限、处理方式单一,没有进行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某些种类的垃圾(如餐厨垃圾)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应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垃圾处理设施,拓宽垃圾处理渠道,使荣成市的垃圾处理真正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村镇生活垃圾主要进行简易填埋,已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四是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数量不足。各乡镇公厕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厕所不达标,城乡结合部地区厕所档次偏低,无防蝇设施,蚊蝇密度大,异味大。且80%的厕所清扫、清掏不能及时到位。五是镇村环卫装备更新周期长,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多处于陈旧老化状况,大部分使用的是农用车、拖拉机,甚至人力车。部分车况较差,安全隐患大,由于未能密闭运输,垃圾渗漏液沿路洒滴,车辆一过异味熏天。城乡保洁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和区域保洁力度不同,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比较低。
2.4意识观念落后,工作经费决口较大。一是由于镇村远离市区,较多群众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整体观念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把环境管理看成可有可无或毫不关已的事情,不主动积极配合参与进行相关管理,或是认为反正基础设施就这样差,再怎么管理也赶不上市区水平,且后一种思想甚至突出存在于部分镇村干部头脑中,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消极落后。同时由于村民长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普遍对环境意识不高,使垃圾量剧增,导致镇村内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等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随着推动城镇化进程因拆迁等原因,镇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的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收入萎缩,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优势,无力承担公益事业的经费支出。再者,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致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镇村均感经济压力倍增。还有各镇市容(环卫)站(所)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日常维护上,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严重挫伤了一线环卫工人的积极性。
2.5投资渠道单一,科研和科技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薄弱。一是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城市维护费,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虽已制定了相应的垃圾处理收费方案,但保障措施缺乏,收集困难,从总体上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镇村来说,地方财政投入更是微乎其微。二是随着环卫事业的发展和先进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卫专业队伍中工作人员老龄化程度高,固定工比例少,文化素质低,也使环卫专业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环卫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宣传力度薄弱,市民或村民对垃圾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
3.目前荣成市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内容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荣成市按照“村(居)收集、镇(街道)转运、市(区)处理”的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确定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依托市区、石岛、成山三大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分阶段实施。荣成建成区先期要在崖头城区及周边镇、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崖头街道尚未纳入市区孔家生活垃圾场集中处理的村庄,寻山街道、崂山街道、城西街道、滕家镇部分村庄,石岛城区及周边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由石岛管理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要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主要工作内容有:
3.1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市环卫处、石岛环卫处及成山环卫处,要各自按照各自的行政区划,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市环卫处应做好孔家生活垃圾场的续建和投入使用工作,确保垃圾正常处理。石岛环卫处应加快新建垃圾场的施工,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常开展。成山环卫应对拟建垃圾场的场址进行选择,完成环评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为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建议走填埋与焚烧相结合之路,以减轻垃圾填埋场压力。垃圾场的建设投资应根据行政区划,由当地财政投资。
3.2建设垃圾中转站点。根据城市各功能区块发展特点,规划建设一批新的中转站点,并加快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尽快启动运行,完善垃圾中转网络,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镇(街道)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目前石岛管理区已完成了6座中转站的建设,崖头周边有寻山、崂山、城西、滕家正在进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3.3配置中转站压缩、除臭等设备,购置大型垃圾转运车辆。所需的资金应有市财政一次性拨付。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和垃圾转运、处理由市级环卫处负责,费用由市财政投资。
3.4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村级要配置收集容器和垃圾收运车辆。按照人口分布状况,根据有关标准统一设计,每个行政村建设3座以上垃圾收集点,收集点的建设、垃圾容器、收运车辆的配置应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镇(街道)和村庄向垃圾中转站收集、运送生活垃圾所需的一切费用,由各镇(街道)或村庄负责。
3.5各镇(街道)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专业保洁清运队伍。根据各行政村大小、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实力,合理配备村级保洁员,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垃圾清扫、清运的正常进行。
3.6各镇(街道)负责组织各村全面清理镇村周边、道路两旁、河道库塘、山野田间等区域积存的各种垃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缔辖区内私设的垃圾场。
4.加快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对策
4.1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大力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使城乡居民增强文明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2结合环境整治创建,实现村民自治。为推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彻底清除各乡镇或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树立环境卫生规范管理的“样板”,使农民们见到实效,为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清理垃圾,改善环境的脏、乱、差。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进入管护状态。二是清洁渠道,加强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各乡镇、村制订长效管护措施,同时发动群众,以有奖举报的方式,进行监督。三是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开展不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特别是乡镇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四是清洁村庄,狠抓“六乱”(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要把整治“六乱”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各镇(街道)设定奖项,鼓励开展创建部级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单位活动。同时在实施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镇(街道)各村或各居委会普遍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民环境卫生公约》,专门安排监督员每天监督环境卫生清理情况,约束村民遵守公约,保证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还可以在中小学开展“环境卫生小标兵”活动,动员中小学生宣讲环境卫生常识,帮助家长提高文明意识。为了使环境卫生公约随时起到警示作用,每一个村庄都要设置村务公开栏,对环境卫生遵守情况进行张贴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