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收集3篇)
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范文篇1
电脑后面那根双绞线能做什么?上网?没错,还有呢?物联网时代,这根线将带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原本网线中有一根是用来监听网络连通情况的,但在将来,这根预留的线还能检测电脑系统运转是否正常、是否有病毒攻击。”泰科电子高级副总裁兼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席GordonHwang以此为例阐述了连接器可如何帮助实现系统功能的提升或创新。在泰科电子首届中国工程周期间,“下一代连接器技术及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物联网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张林认为,当前中国物联网发展有三个瓶颈,首先是成本问题,目前的产品大多依赖芯片级集成,需要研制专用协议的芯片以降低成本;在系统应用层面,不同的应用中协议定制开发过多,需要有共性技术提高开发速度;在网际互联与数据共享方面,独立建设的传感器网络无互联,数据无法共享,使投资效益发挥不足,需要有统一标准的网际互联协议支持。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组件、网络解决方案、特种产品及海底通信系统的供应商,泰科电子同样在思考物联网给自己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螺蛳壳里做道场
物联网火遍了全中国,它同样激发了像泰科电子这样的美国公司的创新热情。泰科电子2009财年全球销售收入达103亿美元,其中有14%来自中国。泰科电子分支机构遍布150个国家,拥有约7000名专业工程师团队,其设计、制造和销售的产品覆盖广泛的工业领域,包括汽车、数据传输系统及消费类电子、通信、航空航天、防卫与船舶、医疗、能源及照明。正是因为有这样广泛的用户基础,泰科电子本身,也成为最先感知到物联网的一个“传感器”。
泰科电子全球研发副总裁DaveMartin指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作为关键底层支撑技术之一的连接器技术正向着更高速、更智能的方向演进,以满足高效数据传输、超级计算和无处不在的内部和外部网络连接需求。泰科电子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需要在更小的空间里传输更多的数据。
消费类电子产品小型化和数据高速化的需求,让连接器施展拳脚的物理空间越来越小。“我们的电子设备都逐步走向小型化,没有太多的空间留给连接器,但性能却要求越来越高。”泰科电子通信与工业解决方案中国区工程总监DanielZhu直言。如今,电路密度越来越高,传输速度越来越快,新型电子元件正在向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宽频化、高精度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这正需要“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
连接器虽小,但大有文章可做,将来的连接器产品不仅能提供电气连接,还能提供监测并搜集、汇报系统运行状态等其他功能,智能连接将成为未来物联网的桥梁。以汽车电子为例,车中有数以万计的接插件和传感器,它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车辆自身的温度调节、速度信息,以及车与车之间的距离感知等,都需要连接器的参与。同时,只有将接插件缩小、截面积减少,才能减轻车的自重,使得汽车更加节能环保。
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这些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都将成为泰科电子在中国发展的机遇。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泰科电子就有三类产品大显身手,包括安装在世博园主题馆、中国馆及上海馆三座场馆顶部的太阳能面板;应用于世博园区光纤网络架设及周边道路改建项目中的光纤网络解决方案;还有应用在中国馆信息系统和上海移动世博园区营业点的触摸式显示屏。而这些,可能都会在将来的物联网应用中发挥作用。
下一代连接技术
泰科电子下一代连接器技术,很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实现智能连接,能够同时实现能量、能源和信息传输的连接技术,具有自动恢复、自动配置的功能,同时可以更加安全可靠地实现客户的超前需求。物联网要求传感器能够占据空间更小、工作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下,因此,环保新材料和制造工艺的更新成为开发下一代连接解决方案的工程挑战,而泰科电子已在这些方面不断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并取得很多业界领先的成果。
泰科电子的连接器主要传送数据和能源,下一代连接技术可以让通道更加顺畅。GordonHwang举例说:“比如海底电缆,硬件铺设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不可能经常改变,但是泰科电子的连接技术,就可以提供更智能的选择,通过软件来设定连接属性,拓宽带宽,或者关闭某条链路。”
连接器的未来将更智能、更小型、更高速、更环保、更可靠。智能化是连接器的必然趋势,智能连接器将集成接插件、传感器、可编程芯片等技术。泰科电子现有产品超过45万种,其业务收入的75%来源于在技术上领先同业的产品。
除了技术方面的挑战外,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很重要,泰科电子的技术遍布于密封技术、专利材料、绝缘材料、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电子封装、精密制造、物理链路管理、RF射频、高性能电缆电线中。每个分支都会随着用户需求的发展不断产生出新的知识资源,这是泰科电子的一大财富。比如汽车、通信和医疗三个业务分支上的工程师也许能够坐在一起,深度交流,看看各领域之间是否有连接的可能,是否有共同的技术创新点。
据中国区研发总监DonaldWood透露,他正在“招兵买马”,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扩张团队,争取在4到5年内,将中国研发人员从目前的400人扩充到1100名。壮大规模的同时,泰科电子还通过各种渠道促进知识分享、技术储备和跨业融合,使研发人员能够胜任由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技术趋势带来的挑战性课题,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创新需求。据了解,泰科电子每年用于研发和工程设计的投入超过了5.3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5%以上。
着眼于系统的连接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为客户提供的是连接器增值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连接器产品本身。”DaveMartin解释说,人类社会从最早的电话,发展到电子邮件、互联网,以及现在的社交网络,甚至物联网,连接得越来越紧密。泰科电子的连接器,不光具有电子元器件工程方面的含义,还寓意着泰科电子利用广泛的客户群体,将各类行业应用融会贯通。
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范文篇2
突破口:物联网
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往往有两种方式,如果以互联网为描述主体,它指的是能源的互动化、双向化贸易。如果是以能源为描述主体,则指的是利用IT技术来提升能源行业的效率。在目前的体制与技术下,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大都表现为第二种,也就是“互联网化的能源行业”。
需要指出,根据环节不同,“互联网化的能源行业”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贸易与销售环节,它通常体现为电子商务,例如目前热门的煤炭和LNG线上交易。而在生产与运输环节,它通常体现为物联网,例如整理电气的“工业互联网”,以及华为的“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也就是将设备用互联网连接起来,而其具体的运行则可以梳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利用传感器收集设备运行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也就是“大数据”);
第二步,利用大容量、高速度的网络将这些大数据传输到指挥中心;
第三步,指挥中心分析大数据,最终给出解决方案。这也是“华为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名字的由来。
尽管原理类似,但是,“能源解决方案”与“工业互联网”一个关键的差别在于:制造工厂的位置通常比较灵活,它既可以地处市内,也可以落位郊区,相比之下,能源的生产基地和运输通道为了靠近资源,大多数时都布局偏远地带,而这些地方的通信信号往往是非常薄弱的。
在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塔里木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其总部位于新疆库尔勒市,作业区覆盖周边5个地州20多个县市,主要油井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这里是整个中国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华为将会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通信网的渗透
在经过多轮的讨论与研究后,华为基于油气生产特点,提出了智慧油田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LTE技术,利用其大带宽、广覆盖的特性,可方便、灵活地帮助客户搭建一张油气生产专网。
在保障生产数据采集准确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人工抄表工作量,使得数据采集效率提升50%以上。
塔里木油田一役固然经典,但它只是华为在能源领域庞大棋局中的其中一子。依靠强劲的通信业务,目前华为已经渗透到了煤、电、油、气行业的各个环节:例如矿山、油田、炼厂等生产基地,以及铁路、管道、电网等运输通道,不过万变归宗,无论是在哪一行业,华为实际上都是在致力于完善物联网系统的两大关键步骤:
在信息收集上,华为通过视频探头来监控实况,同时还利用传感器来定位并收集信息。这就像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比赛的直播,还能随时查阅技术统计数据。从而全面有效地反映出前沿情况。
在信息传输上,根据不同的下游需求,华为往往会给出不同的产品与服务:如果能源企业侧重于网速与可靠性(例如数据庞杂的电力调度数据网),则为其配备容量大、高稳定性的有线网络系统。如果能源企业更追求经济性与覆盖范围(例如漫长的西气东输管道),则为其配备成本较低、布置灵活的无线网络系统。
旧秩序的颠覆者?
华为企业BG大企业业务部油气行业解决方案总监侯晓松认为,物联网本质上是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问题,这也是许多传统行业开始触网的原因,与此同时物联网也将给企业带来重大变革,彻底改变现有的营销模式、生产模式、人力组织模式等。
一般来讲,能源效率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技术效率,它取决于设备的先进程度,属于被动属性,例如大容量的火电C组可以有效降低煤耗;二是运营效率,它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属于主动技能,例如水电站可以通过丰蓄枯发来减少弃水。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的中国能源企业的技术效率比较领先,而运营效率的提升潜力还很大。仅在生产一线与指挥中心进行信息交流的环节上,就有两处亟待改进之处:
信息收集环节,目前不少企业通过人工抄表来记录数据,但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片面且滞后。
信息传输环节,由于厂区位置偏远,网线容量不足,很多能源企业经常会出现信号不好(如煤矿,油气田)或是网速过慢(如电网公司)的情形。
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物联网大会;物联网技术论坛;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
关注应用和技术,物联网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
据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组委会相关人员介绍,本届大会嘉宾阵容堪称豪华,各大物联网巨头汇聚无锡。大会主论坛共有嘉宾34位,其中院士1人,博导3人,教授3人,博士12人,博士后2人,跨国公司高管9人,央企及大型民营企业管理或技术高层7人,新锐民营企业高层7人,著名科研院所负责人8人。投融资论坛邀请到7位著名的VC和PE,联盟秘书长论坛邀请到各地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共2l位。总共累计嘉宾62位,堪称物联网行业同等论坛的嘉宾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盛会。
在20日举行的开幕演讲上,四位重量级嘉宾从制度、技术、标准、应用、产业链培育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解读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其商业化前景。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的中国工程院刘韵洁院士认为物联网行业的前景很美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科技民生和社会进步当中面临的挑战。全球工业自动化巨头西门子公司德国总部基础设施物流部总裁Dr.StefanKeh先生表示西门子非常重视物联网,已投入巨大财力研发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带来了西门子的SCALANCEW在物流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据悉,2011年3月,国内最大的物联网企业感知物联网集团和由诺基亚公司与西门子集团共同成立的跨国企业诺基亚一西门子公司正式签约,成立了总投资3000万元的合资企业,主要从事物联网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开发业务,预计3年内产值将达5亿元。此次双方强强联手成立合资企业,将助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实现跨越发展。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先生就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与建设问题发表演讲,强调物联网概念不统一,需要定义和规范;产业链亟待健全和整合,需要培育龙头企业等问题。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博士表明,中央政府已将物联网提升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地方各级政府也都出台了属地物联网发展规划,物联网将会渗透到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之中,生活中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轮廓正渐渐显现。
20日下午举办的应用论坛同样精彩,全球最大的传感器生产厂商村田制作所(中国)执行副总裁孙泉先生表示,村田将投入巨资加强传感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并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解决方案。全力支持中国物联网事业的发展。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前主席、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吕勇哉先生,从原理、方法到应用等方面阐述了物联网与未来工业自动化的关系,并强调了物联网技术会给工业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更有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琪博士、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先生、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博士、国家电网信息通信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祥珍博士、上海交大现代物流研究所所长王东博士、江苏运瀛物联网集团董事长王文升先生、ISOIECJTCl国际标准中国技术专家、CCSA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l0)副主席沈杰博士等专家学者就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物联网产业建设、物联网标准建设等领域全面解读了物联网应用技术。
当天大会了两个重量级行业报告,一是新华社的《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二是《2011中国物联网优秀应用案例汇编》的。
《2011中国物联网优秀应用案例汇编》是组委会历时半年收集全国各地各行业物联网领域应用案例共150多个,并请以中国工程邬贺铨院士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共同点评编审后,选出100个有示范作用的应用案例由组委会汇编成册的报告,无锡、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西安等地物联网企业入选案例数占总数80%,说明上述几个城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较为活跃。
21日上午的应用论坛,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谢建浩先生的演讲,他表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传统产业管理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商业模式变革。凯福莱汽车也会与时俱进,追加物联网技术及解决方案研发成本,推动产业升级。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生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无锡中关村软件园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高中成先生表示:科技园区涵盖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建筑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各个领域,发展科技园区必将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智能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安冠科技总经理齐玉田先生带来了荣获2011年工信部“智慧百城”关键技术创新奖的SAFTOP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开利大中华区副总裁高志长先生、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张伟先生、海尔U-HOME公司产品总监熊赓超先生、航天信息金卡事业部总经理杨会平先生、霍尼韦尔中国区CMO汪潇瀚先生等嘉宾也就物联网应用问题结合公司实际应用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下午举办的物联网技术论坛是本届大会的最大亮点之一,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企业高层、业界领袖、技术精英、专家学者围绕物联网五大核心技术,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谷歌全球副总裁,谷歌(中国)公司总裁刘允博士、云海创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汪锡圣先生、EMC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先生、SAP按需随选解决方案及云服务全球副总裁王天扬先生、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阿里云计算公司总裁王坚博士、德国电信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忠先生均以物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云计算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解读了云计算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商业模式。谷歌刘允博士主要谈的是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云海创想的汪锡圣先生重点关注云存储数据服务,认为其是云计算的基石。EMC的叶成辉先生认为云计算是物联网的信息基础架构、SAP的王天扬先生谈的则是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级应用及服务构架。阿里巴巴的王坚博士看重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德国电信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忠先生带来的则是企业私有云的解决方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前所长史其信教授谈到的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史教授认为:由于交通运输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特点,对高速移动的车辆的定位、监测、信息采集等都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因此,无线通信成为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关键。国内数码防伪,物流监控系统及营销信息系统开发与集成的先行者深圳市华美龙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渤海先生在本次大会上谈到物联网技术与系统集成,宋总认为:在物联网未来发展中,系统集成的需求将大量增长,成为发展势头最猛的一个产业。专门提供高性能的TMR磁性传感器芯片及其应用解决方案的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薛松生博士谈的是磁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国内著名的物联网应用方案提供商和RFID产品供应商深圳一信通软件有限公司宋晓伟先生就物联网技术与未来智慧工厂的话题发表了演讲。大会最后是由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物联网-体系结构”项目负责人AlessandroBassi先生做闭幕演讲,AlessandroBassi先生谈到的是对欧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展望。
本次大会除举办主论坛外,还开设了四场分论坛。一是SAP公司与组委会合作的SAP云计算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主题是成长型企业如何从云中获益。二是第二届金融创新与物联网产业投融资论坛,在论坛上,七大著名的VC,PE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甘剑平、常春藤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磊、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达晨创投合伙人傅忠红、诚鼎创投常务副总经理胡雄、中宇创投董事长翟维德纷纷看好物联网技术推动产业变革升级带来的新的投资机会,与物联网产业新锐企业家对接,可成功推动中小企业与著名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三是第二届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论坛,讨论了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论坛理事会2012年工作计划。出席论坛的嘉宾有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论坛理事会理事长刘海涛博士、无锡“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秘书长马建博士、深圳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会长戴梅女士、杭州物联网协会秘书长杨阳先生、上海浦东物联网协会秘书长黄金伟先生、北京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先生等21位物联网产业联盟的秘书长。四是召开国家物联网标准组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等若干问题,并成立了几个小组,推动了物联网产业标准的制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