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7-24 手机浏览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篇1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婴幼儿健康保障水平,使体弱儿及时得到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

1、新生儿访视≥90%;

2、儿童健康管理率≥90%;

3、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辖区2镇,9个办事处。

对象:辖区内0-36个月所有居住儿童。

三、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对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身长、体重,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对其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个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5、儿童健康管理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相结合。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随访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上。

四、服务要求

1、掌握信息,访视建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要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儿童出生情况,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在婴儿出院后7天内进行第一次家庭访视,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2、按时随访,定期指导。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时开展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和满月后婴幼儿的8次随访服务。每次服务后填写相应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要实施专案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

五、组织实施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统筹安排,全面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一)明确职责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通过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门诊等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6个月婴幼儿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体弱儿的初筛、转诊和随访服务,按时统计上报有关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任务。

3、妇幼保健机构

区妇幼保健院是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辖区实际,细化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对本辖区开展的0-36年月儿童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考核与评价。

(二)设计、印制婴幼儿保健手册

《婴幼儿保健手册》和保健服务卡是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记录载体,是反映儿童健康管理业务开展程度重要凭据。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国家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统一设计、统一编号,登记发放,严格管理。

(三)保障服务能力

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机构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2、设儿童保健室、诊断室。

3、有诊断桌椅、检查床、资料柜、儿科检查设备等。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篇2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宣传、实施“一法一办法”整体情况

XXX区近年来认真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规范母婴保健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够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一法一办法”等文件规定开展工作,确保各单位服务项目与许可项目相符,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对出生医学证明规范化管理,做到有专人保管,证章分开,严格执行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抢救流程及孕产妇报告制度,建立了产科质量管理制度及产科质量标准。各乡镇、街道结合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省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示范中心创建。各类健康宣传日,充分利用禹立潮头公众号、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介,加强《母婴保健法》“一法一办法”的宣传。

二、政府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情况

1.母婴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落实情况:我区共有医疗助产机构xx个,其中三级机构xx个,二级机构xx个,一级机构xx个,均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拥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共计xx人,其中产科医生xx人,助产士xx人,每年都能定期参加市妇幼保健院及其他相关业务单位举办的各类技术业务培训。

2.出生缺陷防治政策落实情况:通过一系列免费婚前检查、孕前检查、早孕建册、产前筛查等政策的落实,出生缺陷率发生率已逐年降低,202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2/万),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率98.9%。2023年随着我区婚检孕优一站式门诊的建立,将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几率。

3.生殖健康服务政策落实情况:2017-2023年开展免费妇女病普查率均能达到两纲指标要求,从连续三年的总体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妇女保健的宣传力度,在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普查工作的同时,拓展新项目,提高普查率。我区目前发病率位于前二位的依次是阴道炎、宫颈炎。

4.母婴保健财政投入情况:主要来源于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经费和其他妇幼相关的专项项目经费。

5.妇幼保健机构基本建设经费:无。

6.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工资情况:区级妇计中心在编人员与编外人员的工资均能够正常发放,且也都能够按照区人社局文件标准发放各项奖励绩效等。

7.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经费保障情况:主要来源于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经费和其他妇幼相关的专项项目经费。

8.各级母婴保健设施建设和改善情况:2023年底,全区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医疗机构均按要求配置母婴设施;其他公共场所应配置母婴设施的,配置率不低于60%;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的母婴设施。

9.母婴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情况:辖区内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的医务人员每年会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并取得相应的学分证书,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年举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培训班,接受新办证和老证换新证的业务培训。

三、婚前保健方面

1.婚前医学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按照《母婴保健法》和《安徽省免费婚前检查规范》要求制定婚检的各项制度和行为准则,并能够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婚检医生进行一日一总结一日一归纳,主检医生负总责,实行全程的质量控制。

2.医疗保健机构为公民提供婚前卫生咨询服务情况:2023年婚检共检出各类疾病异常238人,均进行医学指导,并采取医学措施,项目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医疗保健机构为公民提供婚前卫生医学检查服务情况:婚前医学检查是近几年的民生工程,实施免费婚前检查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自我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启动以来,辖区婚检率已有显著提高。2023年共完成婚前医学检查xxxx对,检查率87.71%。比较近5年的数据,婚检率均能够达到85%的两纲目标要求。

四、孕产期保健方面

1.医疗保健机构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母婴保健指导情况:对于结婚前和怀孕前的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服务,我区近3年每年完成数都能达到应检目标人数的80%以上。对于孕产妇提供免费早孕建册和5次产检服务,孕产妇产后社区妇幼保健人员会进行1-2次的产后访视,对产妇产褥期的一些生理性变化和新生儿常见症状及喂养进行指导,我区近几年的早孕建册率能够达到90%以上,产后访视率在95%左右。

2.医疗保健机构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情况:我区医疗保健机构开设了孕产妇营养中心和高危门诊,对有需求的孕产妇进行一对一的营养指导,并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登记,定期随访。

3.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产前定期检查情况:XXX区2023年全年活产2081人,孕产妇系统管理181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7.12%;住院分娩2081人,住院分娩率100%。近年来,孕产妇建卡率、住院分娩率、产前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率逐年提升,达到预期目标。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4.医疗保健机构监护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不涉及。

5.医疗保健机构为新生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情况:对辖区医疗机构内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免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2018年,机构内出生活产数5855人,新筛率97.9%,出生缺陷数35人;2019年,机构内出生活产数4931人,新筛率97.7%,出生缺陷数32人;2023年,机构内出生活产数3600人,新筛率98.9%,出生缺陷数22人。

五、婴幼儿保健方面

1.医疗保健机构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情况:每年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依托孕妇学校、母乳喂养周等活动,向孕产妇及其家属宣传科学喂养、母乳喂养等知识,近几年母乳喂养率逐年提升。

2.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情况:2023年7岁以下儿童20543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19106人,保健管理率9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6322人,3岁以下系统管理率87.27%;经四年数据对比,各指标虽有小幅度波动,但均在各项考核指标要求的范围内。

3.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疾病筛查情况:2023年区内助产机构活产数为3600人,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率为98.89%,听力筛查率为96.5%。

4.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情况:不涉及,由区疾控中心负责。

六、技术服务资格方面

母婴保健机构和从业人员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等许可开展业务情况:我区共有医疗助产机构7个,其中三级机构2个,二级机构2个,一级机构3个,均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拥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共计102人,其中产科医生50人,助产士52人。

七、医学技术鉴定方面

1.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医学技术鉴定情况:不涉及。

2.遗传病诊断的医学技术鉴定情况:不涉及。

3.产前诊断的医学技术鉴定情况:不涉及。

八、监督管理方面。

1.卫生行政部门对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情况:未发现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发生。

2.卫生行政部门对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情况:未发现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发生。

九、在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及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说,我区妇幼保健工作在基础管理、业务开展以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辖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但妇幼保健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公共的、公益性较强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机构编制短缺,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辖区母婴保健工作主要由区妇计中心承担,基层妇幼健康工作量大,卫生医疗专业人员不足,人才断层现象严重,知识结构偏低,缺少进入和退出机制,部分业务人员身兼多职,承担数项工作,工作压力过大。

2.妇幼保健能力建设有待提升。区级妇计中心房屋难以满足目前妇幼健康工作的需要。办公条件和环境一定程度影响了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乡镇计生办编制未并入妇计中心,导致区级中心人员编制不足,此外,乡镇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基层队伍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相关意见建议

1.补充人员,加强培训,稳定人才队伍。根据工作的需要,建议由市级统筹优化编制内人员招聘方式,有针对性的引进妇幼保健急需专业人才。加强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培训,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基层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建设稳定的基层妇幼人才队伍。

2.加大投入,保障到位,完善基础设施。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是集医疗、保健、健康检查、健康教育、预防和技术指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妇幼保健工作的的倾斜和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运用经费,完善基础设施。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篇3

【关键词】早期健康教育、营养治疗、体格发育、智力发育

人在一生当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就是婴幼儿时期,在此阶段婴幼儿的可塑性极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也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1]。有文献表示,在婴幼儿时期对婴幼儿尽早提供丰富、系统的养育环境以及信息刺激,能够帮助婴幼儿今后的生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2]。我院对200名婴幼儿中的100名采用营养指导及早期健康教育,观察婴幼儿智力发育和体格之间的关系,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系统化管理的200名婴幼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婴幼儿男56例,女44例,年龄3-28d,平均年龄(20.3±1.3)d;对照组婴幼儿男50例,女50例,年龄5-30d,平均年龄(23.3±2.1)d;本次研究中排除核黄疸、早产、惊厥等可能对智力发育或体格发育造成影响的婴幼儿。两组婴幼儿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婴幼儿全部通过我科自拟的0-6岁早期婴幼儿智能评估表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以及相应的保健指导打印给家长,根据婴幼儿在体格或发育各个功能区中存在的缺点或优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医护人员对家长讲解潜能开发知识和保健指导,并对婴幼儿配上合适的玩具,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婴幼儿得到有效训练。定期在我院举办育儿讲座,与婴幼儿家长交流、沟通。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代育儿理念和育儿中常见误区及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等。根据我院婴幼儿情况编制了健康教育处方分发给家长。对于1-12个月的婴幼儿,我院均以400U/d剂量为婴幼儿补充维生素A、D,平日根据婴幼儿晒太阳的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A、D。对照组婴幼儿均接受常规饮食。

1.3诊断标准

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及维生素D缺乏婴幼儿诊断标准均根据我国颁布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相关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婴幼儿12个月后患上营养性疾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为了能够拓宽儿童保健服务面,满足当今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高要求,在基层开展儿童系统化管理,合理科学的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添加必要的营养素,除了能够提升家长的保健意识,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之外,同时还能够促进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儿童和家长之间接触的机会,促进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和母子情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婴幼儿能够适应从完全依赖到独立的过度。婴幼儿今后长大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到新的同伴中,不会害怕接触新鲜事物,这对婴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3]。从体格上进行比较,两组婴幼儿无显著差异。崔文霞,黄淑珍,赵立梅等人[4]研究发现早期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体格进行发育,但本次研究表明两组婴幼儿体格方面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儿童不能充分接受科学喂养和科学锻炼等因素有关。婴幼儿体格的发育同样与年龄、性别、遗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直接关系。――这段话麻烦老师看看有问题没有

为能进一步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应当大力推广早期健康教育与营养指导,能够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对婴幼儿发育也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敬明,葛学英,王真波,等.基层早期教育及营养指导与婴幼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2:134-135+138.

[2]李锋.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智能发育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0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