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幼儿护理及疾病预防(收集3篇)
春季幼儿护理及疾病预防范文篇1
关键词: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临床特点;预防措施
在儿科的临床诊治中,小儿在医院内发生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极高,会对原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对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我院儿科从2012年10月~1013年10月收治的儿科感染性肠炎患者中选取了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中,我院儿科的住院病患儿有11258例,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患儿有654例,院内发生感染的概率为5.81%。从我院儿科238例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研究对象都符合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性肠炎的标准[1]。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15d~12岁。
1.2方法对住院期间确诊为医院感染性肠炎的患儿进行常规的大便检查,并使用ATB细菌分析仪进行大便培养,最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来检验轮状病毒。
2结果
2.1从医院感染性肠炎患儿的发病率来看,感染性肠炎的患儿有238例,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生率为36.39%。
2.2从医院感染性肠炎患儿的发病年龄来看,100例患儿中,有54例患儿为0~1岁,20例为1~3岁,16例为3~7岁,10例为7~14岁。其中0~1岁为医院感染性肠炎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2.3从医院感染性肠炎患儿的发病季节来看,有47例患儿在1~3月发病,23例在4~6月发病,3例在7~9月发病,27例在10~12月发病。该病的高发季节为春、冬两季。
2.4从原发疾病和医院感染性肠炎之间的关系上来看,患儿的原发疾病构成为:50例普通肺炎,19例为重症肺炎,18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7例为川畸病,6例为血液系统疾病,6例为脑炎,5例为肾综,3例为肾炎。
2.5从大便常规和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看,患儿的大便性状大多数为水样便,粘液脓血便比较少见。有92例患儿的镜检结果为WBC5/HP。从大便的培养结果来看,有8例真菌,5例肺炎克雷伯氏,5例产酸克雷伯氏,6例大肠埃希氏菌,其中有20例大便轮状病毒呈阳性。
2.6从患儿的预后情况来看,在100例医院感染性肠炎中,只有3例患儿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合并肺炎而死亡,其余97例患儿均好转出院,总有效率为97%。
3讨论
3.1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3.1.1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特点在本组的研究中,从该病的发病率的结果来看,感染性肠炎在我院儿科的医院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为36.39%,和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2]。在临床上,肠道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传播,一种是间接传播,其途径为粪口传播[3]。如果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消毒隔离的操作进行,不注意手部的清洁或者是对所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就很容易让患儿排泄物中的病毒传染给其他小儿[4,5]。在最近10年来的研究中看,我院的儿科一直都在严格执行对疾病种类进行分配和管理的工作,将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进行远距离的分离和管理,避免产生交叉感染[6]。同时,在对白血病、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等患儿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时,需要尽可能在单独的病房内完成。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做好隔离工作。要想降低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除了要对病房进行严格的空气消毒之外,对于伤寒、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疾病的疑似患者也要进行严格的床边隔离。等到这些患儿被确认为伤寒和痢疾之后,就必须马上转入传染科进行治疗[7],所以在近几年来,我院儿科并没有伤寒和痢疾的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所以,在儿科中对病种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
3.1.2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其他临床特点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集中在冬春两季,而且在1岁以内的婴儿中发病较多,而且大多数患儿的原发疾病为普通肺炎,居于首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发季节集中在冬春两季,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肺炎的高发季节[8,9]。从轮状病毒肠炎和肺炎的性质上来说,都属于传染性疾病。再加上目前床位紧张是我市所有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小儿患者接受住院治疗时,所分配的病房和床位距离较近,很多肺炎患儿在医院床位紧张时,甚至和小儿肠炎患者混住在同一个病房之内,这样就导致了肺炎患儿极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性肠炎[10]。从另一个方面来说,1岁以下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发育极不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都比较低,所以发生肠道感染的几率极高[11],这就是1岁以下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3.2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病原学特点在本次研究中,100例患儿的大便大部分呈水样便,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粘液血便。患儿的病原体结果显示,病原体的检测率只有44例,其中以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其次就是真菌。这一结果表明,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肠炎,然后才是病毒性肠炎和真菌性肠炎。近几年来,儿科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得患儿肠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各种致病菌和耐菌株开始大量繁殖[12]。有研究显示,无菌性肠炎可能和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肠道菌群混乱和原发病性疾病所导致的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有关[13]。在本次的研究中,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原发疾病以肺炎为主,在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必须的治疗药物,而且至少要使用2种,特别是在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具有广谱性,所以就更容易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14]。对急性水样便的腹泻患儿来说,因为大部分是病毒性或者是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所以通常不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只需要采用常规的液体疗法,患儿大部分就能自行痊愈。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出现水样便的临床症状时,可以采用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对症支持及微生态疗法,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3.3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预防措施小儿院内感染性肠炎可致患儿原发病的治疗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会加重原发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应加强病区消毒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尽量做到检查腹泻患者后及时洗手,再接触其他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将病种分类隔离管理;避免滥用抗生素,对易感人群在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予以注射疫苗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4,10(21)3-51.
[2]涂银萍,王晶,王久伶.422例急性感染性肠炎的病原检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05(21):2608-2610.
[3]葛太岭,温丽娜,张艳丽,等.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地嗪治疗小儿侵袭性肠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02(21):194-195.
[4]李江,李春芳,杨会荣,等.清热解毒凉血方灌肠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03(14):64-65.
[5]王波,徐家丽.小儿感染性腹泻血CRP和WBC计数、N%变化的比较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02(10):246-248.
[6]陆平.獭兔细菌与寄生虫混合感染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05(01):118-119.
[7]张伟东.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06):1377-1378.
[8]包东武,丁可,范泽旭.婴幼儿感染性肠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07(36):847-848.
[9]张和春.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探讨[J].海南医学,2004,05(18):64-65.
[10]史林全.32例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05(24):57-58.
[11]张玉萍.58例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0(09):1113-1114.
[12]张萍,张和,陈静,等.医院内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07(11):1041-1042.
春季幼儿护理及疾病预防范文篇2
幼儿园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幼儿是传染病易感人群,稍有疏忽,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好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控制传染病,防止幼儿园爆发传染病,保障幼儿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做好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控,有力高效防控和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决定采取一下措施:
一、预防是关键
总的来说幼儿传染病的潜伏期基本在3--8天以内,在幼儿处于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的潜伏期内,尤其是容易将传染病传染给其他幼儿,在幼儿园这样高度密集的地方,如果等发现某个幼儿已经发生了再进行防治,就失去了最佳的控制时机为时已晚,所以传染病的防治贵在早发现、早干预,在充分认识这一点后,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晨间检查。每日晨间进行检查和缺课追踪制度,每天保健老师对所有入园儿童进行认真负责的检查,尤其是皮肤、手足是否出疹子;口腔里是否有溃疡;两鳃是否红肿等。做好晨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长汇报,班级老师到班级后首先开窗和通风然后对入园的孩子进行询问检查。
2.加强缺勤追踪把好二次晨检关,有异常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对于排除了传染病的幼儿须有医院的相关证明,同时老师要负责对每位缺课孩子的最终缺课原因有登记记录原因,每天上午10:00老师负责考勤,没有来园的打电话,询问幼儿情况及医院看病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报告,若在园内出现了传染病或疑似应及时对患病幼儿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到正规医院,并有保健医生跟踪确诊结果及时上报。
3.落实卫生检查对幼儿的教学生活用品以及活动场所加大消毒力度,幼儿毛巾水杯等应一用一消毒,采取每天两次以上检查制度,每周进行一次大检查,做好相关记录,若发现问题当场改正,当场指出,及时监督,督促各班做到细致的常规化的卫生消毒工作。
二、措施得当是保障
1.保持教学生活环境整洁卫生,通风换气,加强检查,严禁幼儿共用水杯餐具和小毛巾等人物物品现象
2.严格按照要求由专人为大型玩具消毒,定期开展预防性消毒是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时安排全体幼儿服用具有抗病毒药效的中药
3.注意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4.让每位教师熟知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在幼儿园期间发现幼儿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精神委靡的症状时,老师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及时就医及时隔离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彻底打扫卫生环境进行全员安全大检查
2.制定本学期传染病防控计划
3.严格把控幼儿新生入园和新上岗教师体检关
4.对家长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
十月份
1.做好秋季流行病的宣传预防工作
2.加强卫生消毒及晨检工作,学习常规消毒
3.加强餐点环节的检查力度
4.做好秋季传染病预防工作
十一月份
1.组织学习传染病应急预案
2.加强午睡环节,巡查监督
3.进行防病知识宣传是发放与预防秋季传染病
4.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一次幼儿健康知识考试
5.对家长进行一次预防疾病传染的防护知识培训
一月份
1.做好秋冬季卫生保健的宣传和预防工作
2.加大卫生检查力度,督促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3.收集各类资料并归档
三月份
1.做好春季流行病的宣传预防工作,加强卫生消毒及晨检工作
2.组织教师学习春季传染病防控的知识,组织保育员学习常规消毒,加强常规检查
3.加强餐点环节的检查力度,加强午睡环节检查力度
四月份
1.组织学习传染病应急预案
2.各班上健康教育公开课进行防病知识宣传
五月份
1.发以预防春夏季为内容的告家长书
2.加大各班卫生消毒监管力度,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保健所做好一年一度的幼儿体格检查
3.及时做好体检反馈工作,对有疾病的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进行一次健康知识培训宣传检测
六月份
1.做好夏季卫生保健宣传和预防
2.加大卫生检查力度,灭蚊灭蝇工作
3.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巡查重点检查消毒落实
春季幼儿护理及疾病预防范文篇3
春季幼儿膳食营养的基本要点
增甘减酸,补脾养肝
中医认为:甘味入脾,补益脾气。春季幼儿适宜食用大枣、山药、栗子、枸杞、百合、春笋、芋头、藕、荸荠、甘蔗等食物,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同时,脾胃健康又可起到养肝的功效。
补充优质蛋白质
春季应给幼儿适当多吃鸡蛋、鱼、鸡肉、牛肉、豆制品等,可增强机体抵抗力,防御细菌和病毒侵入体内,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补充丰富钙质
春季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此时,机体需要丰富的钙质,以满足生长发育之需。家长应在幼儿的每日饮食中适当添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鱼、虾、海带、紫菜、虾皮、麻酱、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充分满足幼儿对钙质的需要。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可给机体补充维生素及无机盐,增加体内津液,避免口干舌燥、咽痛、干咳等症状的发生,还可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适宜春季食用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
蔬菜:小白菜、油菜、胡萝卜、南瓜、卷心菜、菜花、番茄、青椒、菠菜、山药、藕、西葫芦、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水果:柑橘、橙子、苹果、香蕉、荸荠、猕猴桃、樱桃、梨等。
饮食清淡多样,忌生冷、肥甘厚味
春季幼儿饮食讲究多样化,需科学合理地搭配好主食与副食,应做到:粗粮细粮搭配合理;干稀搭配合理;荤素搭配合理;成甜搭配合理;蔬果五色搭配合理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春季幼儿机体生长发育旺盛的需要。
根据季节及幼儿脾胃功能较弱的特点,生冷及肥甘厚味的食物不宜给幼儿多吃。此类食物不易消化,多食会对脾胃造成负担甚至损害。
多食粗粮
春季气温虽然逐渐转暖,但总体气温依然偏低。因此,本季幼儿应适当多食红豆、黄豆、紫米、高梁米、糯米、燕麦、荞麦等粗粮,最好与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搭配食用,可给机体提供较多热量,帮助幼儿抵抗寒冷天气,减少疾病的发生。
幼儿吃粗粮的好处:
可帮助幼儿排毒,解除便秘之苦。
可补充体内膳食纤维,避免肥胖。
可保护幼儿的心血管。
可预防幼儿骨质疏松。
可保持幼儿牙齿健康。
可抵御环境中致癌物对机体的侵害。
多食“刮油”食物
幼儿吃了肥厚油腻的食物后,家长可有意识地给他吃些“刮油”去腻的食物,避免其因积食上火而导致生病。
“刮油”食物有:燕麦、玉米、山药、银耳、土豆、芹菜、红枣、山楂、苹果等。
也可适当给幼儿喝些茶,对排毒“刮油”也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