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转基因食品(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7-26 手机浏览

转基因食品范文篇1

1997~1998年,英国科学家,世界著名基因研究专家普兹泰博士开展了一项试验,用转基因土豆来喂养小白鼠,这种土豆加入了凝集素――一种被认为天然无污染,可以安全食用又可以防治虫害的基因。

普兹泰博士开始对这种转基因土豆的安全性深信不疑,并认为自己的独立研究将见证转基因食品的光明前景。然而,试验结果与他的预料相差得越来越远。

1998年,普兹泰博士在电视上公开了他的研究成果:食用了转基因土豆超过110天的老鼠个头比普通老鼠小很多,更让人担心的是,食用转基因土豆的老鼠肝脏和心脏甚至脑部都比正常老鼠小,免疫系统更加脆弱。他说:有人向我们保证转基因食品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可以随时食用转基因食品,而且也必须随时食用转基因食品,但是,作为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我认为把人类当做小白鼠一样来做试验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我们应该到实验室去找小白鼠。……如果是我,在得到和我们针对转基因马铃薯所做的试验可比较的科学证据之前,是绝对不会食用转基因食品的。

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博士在小白鼠交配前两周以及在它们怀孕期间,给它们喂食转基因大豆。结果:一半以上的小白鼠刚出生后就很快死亡,幸存的40%生长发育也非常迟缓,它们的身体都比那些没有喂食转基因大豆的小白鼠所生下来的幼崽小。同时发现,喂食含有基因食品的母鼠和幼鼠攻击性和焦虑症状增高,而且有些母鼠不再有母性本能。科学家们表示,该研究结果令人非常不安,因为这意味着转基因食品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风险。针对转基因产品对孕妇和胎儿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这在全球当数首次。目前,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博士已经被任命为俄罗斯基因安全委员会的副主席。

1997年,一位德国农民开始给自己的奶牛喂食转基因玉米,这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一开始就详细记录喂养、产奶等各种数据,为转基因动物饲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开始3年,这位农民少量喂食了转基因玉米,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第四年当他增加了转基因玉米喂食量,并期待他的奶牛提高产量时,他的奶牛却纷纷出现腹泻、便血、停止产奶等问题,最终,他的70头牛几乎全死光了。著名的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的安格里・卡・海尔比克教授发现,在这位农民提供的转基因玉米样本中,Bt毒素不仅以活性形式存在,而且极其稳定。

2007年3月,法国生物学家塞拉里尼在美国《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文献》杂志上说,雌性试验鼠在食用MOM863转基因玉米后开始变胖,而且肝功能受损;雄性试验鼠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后开始消瘦,并伴有肾功能受损。他希望有关政府机构能够重新验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并暂时取消这种玉米的上市许可。

2008年7月,奥地利研究人员发现,用Bt转基因玉米饲料喂养小鼠,对小鼠的肾脏和生殖产生了影响。

2008年11月,意大利的研究人员用转基因玉米喂养刚断奶的幼鼠和年迈的老鼠,发现这些鼠的免疫系统反应异常。也就是说,转基因食物会给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并且对不同年龄段的生物造成不同的影响。

转基因食品范文篇2

那么,到底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我们吃的食物有多少是转基因食品?能不能放心地食用转基因食品?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罗云波教授。

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罗云波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兼博士生导师,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并于1995年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够延长保鲜期的转基因番茄,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对转基因食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罗教授说,也许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还比较陌生,但对杂交水稻一定不陌生。今年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我国首次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两位得主之一就是杂交水稻的研究者袁隆平教授。袁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使水稻的产量从1950年的每亩141公斤提高到了1998年的450公斤。袁教授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将产量高的水稻与产量低但其他性状好的水稻进行杂交,结果得到了产量又高、质量又好的水稻。转基因食品的道理与杂交水稻的道理基本相同,只不过更精确了而已。它是借助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决定某一动物或植物的某一性状(如高矮、能生产某一种物质等)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动物或植物中去,使这种动、植物兼有两者的优势,或能获得我们希望其具有的特点。当然,转基因和杂交是有区别的,比如杂交的双方必须是同一种系,像杂交水稻只能在水稻与水稻之间进行杂交,且不能传代,需要每年育种;转基因则不必非要“近亲结婚”,各种动物之间、植物之间,甚至动物与植物之间都可以进行基因转移,且可以“子子孙孙传下去”。显然,转基因比杂交更先进、更精确、更有应用前景。

与普通食品相比,转基因食品有何不同?

罗教授就从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转基因食品开始说起,他说转基因食品分成几大类:

1.植物性转基因食物,如转基因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转基因玉米富含色氨酸,这是一种过去只能从动物性食品中获取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转基因油菜,含高量不饱和油脂,对心血管系统不但无害还有保护作用;转基因土豆、水稻、大豆、小麦等,能抵御各种病虫害和杂草,不用喷洒农药,这样就避免了农药污染;转基因番茄,提高了耐储存、耐寒的能力,可减少在加工、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浪费。

2.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如转基因猪,能够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吃得少而产肉多;转基因羊,羊毛的产量高;转基因鱼,生长速度快。

3.转基因微生物,如转基因酵母和酶,像生产奶酪用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肚子中取得,现在利用转基因技术能人工生产凝乳酶,大大降低了奶酪的生产成本。

4.基因工程牛奶,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乳铁蛋白、有抗菌作用的溶菌酶、抗病因子等含量提高,脂肪含量降低,使牛奶更容易吸收,更富含营养,且能增强人的抵抗力。

5.特殊的转基因食品,如让一些食品带上疫苗成分,使人吃了食品就等于打了预防针。

虫子都不吃,我们能吃吗?

想到防虫的转基因植物虫子都不吃,那人能吃吗?罗教授对此的解释用了民间老说的一句话叫“一物克一物”。想想看,这种例子其实很多。大家都知道,抗生素对感冒无效,就是因为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抗细菌的,抗细菌的药病毒就不怕。再比如养过鸡的人都知道:人是不得鸡瘟的。所以农村有“鸡病鸭不病,猪病狗不病”一说。这都说明了不同的生物,由于他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因此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不同。所以,对虫子有害虫子不吃的植物,对人是无害的。

当然也有许多科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如英国的普庇泰教授研究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还有一些研究也都提示转基因食品具有潜在危险。

所以,有的科学家指出转基因食品是一把双刃剑,大力发展的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因此制定《生物安全法》非常重要,必须从法律的角度对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生物工程产品的安全性作出规定,不仅对国内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要进行严格的审批,而且对国外进口的转基因食品也要进行论证,同时入境之前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

转基因食品有保健和治病的作用吗?

罗教授说通过吃转基因食品起到治病的作用,也许未来是可以的,但目前尚未达到这个水平,市场上也没有这种食品。有些转基因食品可能有保健作用,但也只有国外才有。最近有些食品打着基因食品的幌子称能够补充核酸,治疗因体内核酸异常引起的疾病,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吃了鸡蛋,到了组织细胞里不可能还是鸡蛋一样。吃的核酸是被消化道分解以后才吸收的,它不可能完好无缺的进入我们的细胞,更不可能加入我们原有的基因组中去补充所谓的核酸缺乏。

我们目前能吃到转基因食品吗?

罗教授让我转告读者,目前广州市场上有3种常见食品含有转基因,它们是家乐氏香甜玉米片、美国进口艾可堤微波玉米花和美国进口大豆。另外,我国一些进口食品的原材料和添加剂中可能含有转基因物质,比如进口麦片的原材料和国外厂家面包房使用的酵母等。我国自己生产的转基因食品,目前只有3种:2种番茄和1种小甜椒,但因相关的法律尚未出台,所以市场上还见不到,比如其中一种番茄目前只允许在湖北省范围种植和销售。还有一些人误把特菜当作是转基因食品,这是误解。特菜只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由于有一些科技含量在内,故价格较贵,但他们与转基因食品是有本质区别的。

转基因食品的未来是啥样子?

转基因食品范文篇3

很少有一项技术像转基因这样,让各方观点如此对立:相互矛盾的实验证据,极端对立的利益表达,莫衷一是的研究结论,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而“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同样安全”这一论点,让转基因的争议再起波澜。

转基因农产品离我们有多远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转基因农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统计数据表明,28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全球约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是转基因产品。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植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即1997年发放的耐贮存番茄、抗虫棉花安全证书,1999年发放的改变花色矮牵牛和抗病辣椒安全证书,2006年发放的转基因抗病番木瓜安全证书,2009年发放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番木瓜也有少量种植。进口农产品有哪些是转基因品种呢?我国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

自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可能是农业史上最有争议的技术。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反对者则从食用安全、生态安全和主粮安全等方面提出质疑。转基因技术是“潘多拉魔盒”还是未来农业之路?技术风险能有效预防吗?种种纷争公众也很难辨明。

在生物学家看来,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是生物育种的技术革命。

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特说:“在农业领域,在这日益恶化的环境中,这项技术让我们能够少用水或杀虫剂。而且并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害。”

但也有专家表示,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值得警惕。抗虫作物可能会使食物链中断,而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产生对毒性蛋白的抵抗能力,出现所谓“超级害虫”。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从长远来讲,转基因食品跟常规育种得到的食品一样,并没有产生有别于其他食品新的不可预期的问题。而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的文件中曾谨慎地说:“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应有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