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专科护理知识(收集3篇)
呼吸内科专科护理知识范文篇1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延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由途径,是护生巩固知识、锻炼技能、积累经验、开拓思维的必经之路。因此,护生的临床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特殊的阶段。然而,护生是否能够成功跨过此阶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实习积极性。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给他们搭建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将他们早日锻炼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是临床护理教学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科在带教实习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及实施方法
根据近几年护生的总体素质,呼吸内科工作的性质,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点及易出现的护理缺陷,经全科护理人员认真总结、讨论,将实习计划修订为五点。具体实施如下:
1.1带教老师的选择:护生入科前科室召开教学会议,选择高学历、高资历、语言表达能力强、认真负责的老师组成带教小组,选举带教组长一名。
1.2入科教育:由带教老师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病房结构、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科室的专业特点、本专科实习要求,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情况等,使她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第1天完成。
1.3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对护生进行“五心”服务教育,即接待热心、诊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还应有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吃苦及护士礼仪等相关内容的教育;同时指导护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与入科教育同时完成。
1.4呼吸内科常用操作技术演示及指导:每批新入护生实习的第1周,带教组长逐一对呼吸内科常用操作技术进行演示讲解。主要包括: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超声雾化吸入等,然后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逐渐熟练。护生出科前1周抽考1项,考核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出科。否则重练重考,直到合格。
1.5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
1.5.1呼吸内科疾病护理知识进行专题讲座:挑选科内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对新入护生进行呼吸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讲课内容: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评估,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出院指导,呼吸内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统筹指导。此项工作于护生入科后第2~3周完成。
1.5.2临床实习中的理论指导:实习中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实习护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晨会交接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护理操作时多看、多学、多问、多练、多向老师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教师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的重点、难点及本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防范护理安全的知识传授给护生,随时提问和检查,放手不放眼,如出现差错,带教老师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尽快让护生熟悉本科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从而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并用通俗、准确、清晰的语言与病员有效的沟通,既提高护生的交流水平,又给予病员更多关爱,取得病员信任,提高病员对护生的满意度。
1.5.3护生完成实习量化:护生在科室实习期间完成实习量化,如基础护理(铺床、加药、静脉输液等),每个护生完成小讲课一次,每组护生完成教学查房、护理管理查房及工休座谈会各一次。带教老师进行点评。
1.5.4出科理论知识考核:护生出科前一周对他们集中进行呼吸内科常用护理知识以试卷的形式考试。了解护生对呼吸内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考核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出科。否则重学重考,直到合格。
1.6出科前召开护生座谈会:护生出科时召开护生座谈会,对护生的实习进行总结,同时护生按“优、良、中、差”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科内对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意见及时进行反馈,从而不断改进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
2带教体会
我科自2006年以来一直采取上述带教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体会如下。
2.1对护生的好处:通过我科严格带教、训练、考核,不但让护生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到更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她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们在实习生涯中体会竞争,体会挑战,养成较强的适应力和心里承受力,早日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在毕业后的竞聘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1]。
2.2对科内防范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好处:2006年以前科内95%以上护理缺陷和投诉来自护生,2006年采用新带教方法以后,由护生引起的护理缺陷和投诉递减至10%左右;病员对护生的满意度由以前的50%上升至95%左右,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及差错事故发生。
2.3促进带教水平,提高护理质量:通过科学、规范的带教模式,加强了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在临床护理中充分发挥她们的才干,让科内的护理水平不断提高,让患者得到更大的实惠。
3结果
我科在多年的带教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带教体系,既对培养出合格的护生起关键作用,又提高了带教老师综合素质,促进科内护理质量提高,同时在新形式下对护生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强化法律意识,从多渠道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带教方法[2]。
参考文献
呼吸内科专科护理知识范文篇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掌握情况、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和康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行优质护理既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促使其早日康复,又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优质护理;呼吸内科;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医学护理学也在逐步完善,其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应顾及患者感受,尽可能地满足其需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强化改进,落实护理责任制,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1-2]。据资料显示,目前大部分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以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3-4]。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较高安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5]。本研究就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0~71岁,平均(41.2±1.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9~72岁,平均(42.1±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应将病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保持空气清新,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及口腔内异物,嘱其睡觉时保持侧卧位,经常翻身,使痰液引流通畅。呼吸内科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应用淡盐水漱口,睡前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并戒烟。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和善地对待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使其能够对护理人员敞开心扉,主动倾诉。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使其保持愉快、积极的心态。
1.2.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护士长每日应随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考察,并对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以探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1.2.3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定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掌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提高自我疾病防范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1.2.4改进排班方式
通过改进排班方式,确保护理人员精神状态。如果护理人员因过度疲劳而出现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等状态,易造成工作失误。保证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能使其发挥自身的护理优势,精神饱满地工作,心情愉悦地对待患者。
1.2.5环境护理
应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环境,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温馨。对于呼吸内科患者,应在其床头安置供氧器、呼叫器及中心吸引装置。
1.2.6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应于每日清晨对患者床铺进行整理,必要时还需协助患者洗漱、饮食,并指导其进行适当活动,定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询问了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掌握情况、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掌握情况、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对自身疾病了解28例,疾病掌握度为93.3%,经护理后康复27例,康复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对自身疾病了解21例,疾病掌握度为70.0%,经护理后康复21例,康复率为70.0%;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和康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呼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医疗质量[6]。而且,呼吸内科中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居多,通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可使其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病情得到缓解,进而提高生命质量[7-8]。在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会积极引导患者,使其能够规范自身习惯及行为,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9]。此外,通过优质护理,还可以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垂直管理体制下的新型绩效分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既对护理人员有激励作用,使其能够多劳多得,又能使人力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在医院内能够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既可以使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又可以对医院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优质护理服务离不开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就是将质量控制转移至患者身上,对患者进行宣教培训,扩大护理人员服务范围。由护理人员对每一例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延伸护理范围,使患者能够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前瞻性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实践证明了其实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水平。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于患者来说,既掌握了相关疾病知识,又使其享受到优质服务,有利于其快速痊愈;对护理人员来说,实施优质护理,既人性化,实现了公平公正,使其能积极地投入工作,又能巩固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和康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呼吸内科实行优质护理既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促使其早日康复,又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史孪瑛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9-2010.
[2]赵波,刘红梅.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71-73.
[3]武红,甄洁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28-129.
[4]陆永秀,黄志强.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4(4):877-878.
[5]刘淑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1):189-190.
[6]黄秀华,王芳,梁凤英.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09-7510.
[7]陈心容,何剑.落实优质护理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148-149.
呼吸内科专科护理知识范文篇3
1当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1.1法律意识极度缺失
在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存在各种在认识上不足,存在的风险,在规章制度和弱点的实施,如液体或针手术的发展,护理人员的部分都是随机的,而是根据自己主观印象的操作,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系统,很容易出错,造成人们潜在的安全问题。
1.2操作过程不够规范
操作不足以满足要求,是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护理缺陷[3]。例如,常有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吸痰操作问题,护理人员对一些戴上安全手套,吸痰操作后,再吸痰操作,这种缺乏吸痰管的更换,易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疾病。
1.3缺乏良好应急能力
由于缺乏足够的长时间的工作,没有积累必要的经验,经验不是很丰富,但不是很好的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协调和缺乏可预测性,远见和协调能力差,容易发生医疗事故的错误。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患者,上肢症状,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病人进行吸氧操作,改善通气,减少因为保留酸碱平衡校正。当病人的呼吸已有所缓解,但上肢和热量使患者和原来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4]。经检查,左上肢血带没有解除,原因是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密闭式强化周围经脉树叶,胸腔闭式引流、给氧及氧气雾化基础护理技能,还要加强培训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护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1.4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缺乏坚实的知识基础。很多护理人员研究呼吸道护理理论知识不是很深,技能和训练在不是很熟练的使用等方面,对人体了解不尽详细,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准确,在预见性护理方面,缺乏经验,特别是年轻的护士,显然限制高等护理的效果。
1.5没有足够的熟练的沟通技巧
呼吸内科患者,中老年人占有一大部分病人,因为患病问题,与年轻人的差距,烦躁的心情,导致护士和中老年之间的沟通困难。有些护士缺乏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在患者与家属的情绪激动时,容易导致冲突,造成医疗纠纷。
2解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隐患的有效措施
2.1增强法律意识
医院及科室要精心选取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安排专业人员,重点讲解分析与呼吸内科相关的工作特点、医患双方在义务与权利方面的界定,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上的法律责任等,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进行筛选,进一步增强众多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地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2.2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制订切合实际的内科护理培训计划,加快护理人员掌握新技术的进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重视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定期对呼吸内科护理的工作人员开展无菌操作的技能强化训练。借助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发生的各种正反的安全事故案例中的各种经验以及教训,增强护理的无菌操作意识[5]。还要加强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三级操作技术的培训力度,保证所有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扎实稳固,能够做到安全、高效以及熟练的进行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
2.3加强医患之间沟通
重视医患之间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内部管理培训部门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艺术、聆听艺术以及表情、行为等方而的专业培训。学会倾听病人的忧虑以及抱怨,并且懂得如何帮助患者以及其家属解决各种问题、化解问题。患者入院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记录,告知其医院的注意事项和规章制度,进行患者的身份识别。充分利用护理和治疗的机会关心患者,给予关怀,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开展多种形式人性化护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6]。责任护士针对所属的每位患者实施有效教育,制定各种医疗卡片和温馨提示卡,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疾病的病因、名称、诱因及主要治疗方法,药物的名称,并发症,各种特殊检查的目的,饮食的指导,活动的方法,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由被动治疗转到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4完善进一步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