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农作物重茬的解决方案(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8-01 手机浏览

农作物重茬的解决方案范文篇1

在学习《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一节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有什么区别?

(2)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面积,为什么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却不一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学生通过读书、讨论只是对(1)、(2)问题作了比较浅显的回答,却没考虑到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对(3)问题根本不能理解。于是笔者对(3)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讲解,而在补充完善(1)、(2)所引发的相关问题时,谈到大田中延长光合时间主要靠轮作,增加光合面积主要靠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光能利用率与合理密植、作物生育期、植株株型、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矿质元素等都有密切关系时,学生反应迟缓,面部表情茫然甚至冷漠,参与意识不强,完全没有了以往的“麻雀嘴”现象。于是,笔者又转换了导入问题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也没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原本这节课的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应该有比较高的学习热情,也应该容易理解掌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教后笔者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随后又在教研组与同事进行交流探讨,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即对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做出充分的估计。具体来说,大部分同学来自城市,没有亲历甚至目睹农作物的耕作过程,对农作的技术技巧更是一无所知,缺乏实践经验。这样就无从谈起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也就无从谈起对间作、套种、轮种中涉及到的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原理的深透理解。

对此,老师们提出了诸多改进意见。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知识背景的链接,让学生视听结合,增强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基于此,在给其他平行班上课之前,笔者又进行了二次备课,从网上搜到了一段关于农作物耕作程序的视频资料,对其中涉及到的间作、套种、轮种等视频截取整理。这段视频在课堂上,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点燃学生了的“趣”,活跃了学生的“思”,发展了学生的“智”,没有了前面课堂上学生的茫然与沉闷,使教学水到渠成。

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我们还建议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提出了如下指导意见:

1.调查访问,整理素材,在实践中锻造自我。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是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依据本节内容和本地实际情况,课外让学生就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效率、农作物产量等面向本地农民、科技人员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农田参观访问,记录整理所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共享资源,交流讨论,在实践中丰富内涵。在经历了有目的的调查之后,把在搜集、整理之中的新发现和新问题抛出来与他人共享,交流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展示学生自己的实践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某班学生在对间作、套种、轮种、复种在提高光能利用率上的作用进行讨论时,甲同学说到:轮种是在时间上几种作物轮流种植,一年内的轮作当然也就延长了光合作用的时间;乙同学说:间种是在空间上几种作物相间种植,而套种是前一茬作物还没有收获时就将后一茬作物种到同一块地上。对于间种,丙同学作了如此形象的描述:一般间种套种的植物株型要“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叶型要“一尖一圆”,根系要“一深一浅”,生育期要“一早一晚”,密度要“一大一小”,“一宽一窄”。最后就此问题师生达成共识:间作套种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和地力增加截光量,减少漏光与反射,提高光能利用率,延长农作物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而且能使田地通风透光和营养条件较好,利于培肥地力。

3.整合归纳,精细加工,在实践中深入拓展。通过上述交流,学生之间就搜集到的有关农业传统经验方面的素材进行交流比较,整合归纳,精细总结,发现规律,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联系相关知识,发散思考,拓展延伸,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当然,作为教学主导的老师在此过程之中和之后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有条件可与学生一起参与调查研究,或者间接参与,跟踪研究,这样就可以将所得到的信息和经验及时地反馈到教学当中,进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在学生进行实践调查,讨论交流及整理归纳期间,老师还能及时地调整和引导学生,及时地解疑释惑,把问题解决在情境之中,从而顺利完成调查活动。下面就笔者所亲历的一次关于“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传统经验的调查总结如下:

①精耕细作经验。针对陇东高原少雨干旱,农民从实际出发,通过旱耕、深耕蓄墒,耙耱、勤锄、深z保墒,镇压提墒等耕作措施以达到抗旱增产的目的。农谚有:“伏天耕一遍,赛过水浇田”,“深耕加一寸,顶上一层粪”;“锄头有水又有火,旱锄地发暖,勤锄地不板,深z能抗旱。”

②养畜积肥经验。“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我市农民历来就重视养畜积肥发展有机农业,素有“一个驴粪蛋,一碗小米饭”和“要得肥料广,多把畜来养”的说法。在施肥上,农民总结提出了“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话说在心上,肥施在根上”的集中施肥和深施肥的方法。

③选种留种经验。农民通过生产实践认识到了“好马下好骡,好籽出好苗”的科学道理,因而提出了“麦收短杆,豆收长荚”,“去两头,留中间,玉米棒子没虚尖”等科学选种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坚持“种子年年选”,才能达到“产量步步高”。

④轮作倒茬经验。“茬口倒顺,强似上粪”,说明合理倒茬的意义。农民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找到了各类作物较好的茬口。例如“糜茬高粱,豆茬麦,一亩产量顶过两亩”。但也告诉人们不要种老茬或重茬庄稼。例如“谷子重茬爱生白发,高粱重茬爱长黑娃娃(黑穗病)”。在合理轮作倒茬上,农民的实践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⑤种、管、收方面的经验。农民根据我市的气候条件和作物不同的生育期总结出了不同作物的适宜播种期。例如:“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冬小麦播种是“原跟白露,川跟社”,复种时是“过了小暑不种糜”等。同时又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的发芽特性提出相应的播种深度。例如:“深谷浅糜子,荞麦种在伏皮子”等。在田间管理上,常有“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的话语,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在收成上重视“十成收九成,九成收十成”的经验,注意适期收获,以免过期而造成损失。

由此可见,一节课的成功,不仅离不开老师的巧妙引导,更要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备课时,老师不但要立足教学内容,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效资源细致构思、精心设计。同时还要善于反思、善于研讨,寻找最佳教学方案,实现教研结合。这样,不但能够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正如布鲁巴赫所说:“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的工具”,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索,在互动交流与知识构建中积累,在尝试应用与拓展延伸中提高,在丰富、必要、有效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全面、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与成长。

农作物重茬的解决方案范文篇2

一、玉米的收获及冬收技术

(一)收获方式的选择

玉米目前的收获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摘棒、直收、冬收。目前各地玉米面积都大幅度增加,三种方式结合分散了收获、储藏、烘干等各项作业压力,所以玉米收获必须坚持三种方式结合。具体比例要根据种植面积、收获力量、整地力量进行测算后确定。

(二)冬收技术要点

1、冬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保持垄形,下年原垄卡种大豆或白瓜子,可大幅降低成本。

2)机械脱粒、秸秆抛洒一次完成,速度快、质量好、费用低、损失少,每台收获机在正常作业情况下每个班次直收玉米20~30公顷。

3)玉米晚收,通过自然晾晒能够促进玉米脱水,提高玉米品质。

4)封冻后收获玉米可以错开农时高峰期,提高机械综合利用率;同时,由于含水量降低不易造成玉米霉变。

5)采取一次性收获,可以降低收获损失,减少破碎率,提高玉米品质和等级。

2、冬收注意事项:

1)收获机械使用带玉米专用割台的佳联1076改装轴流滚筒、佳联3518、凯斯2388、6088、迪尔9670直收。佳联3518CTS需要安装滚筒减速器,使其转速降至300转以下,减少籽粒破碎。破碎粒每天都要进行测定,不能超过5%。具体测定方法:随机取样混合后秤取一斤,之后挑出所有的破碎粒,再秤取破碎粒重量,计算破碎粒的重量百分比。

2)收获时间以垄体封冻程度决定,冻层必须达到5厘米以上,以作业车辆作业时不破坏垄型为准。坚决不能早,否则第二年无法进行高质量的卡播作业。

3)收获质量要求收获速度不超过8公里/小时。割茬不超过20厘米,粉碎秸秆均匀抛洒。

4)拉粮车坚决不能进地。

5)收获后及时进行田间清理点烧或打包作为饲草,田间清理后采取耢茬作业。

6)冬收务必集中优势收获力量,结合天气预报进行抢收,避免遭遇降雪。

二、玉米的整地及冻耢技术

(一)玉米茬的整地

1、整地的机械选择:主要以打茬机、联合整地机为主,偏置重耙和平翻犁为辅。

2、整地方式的选择:经过两年的摸索,根据收获方式、时期和田间清理方式、程度,我场总结出一整套玉米标准化整地模式。

1)摘棒和早期直收作业后的整地模式。这两项作业一般进行较早,一般在10月上旬,正处于防火期,无法进行秸秆点烧。因此要充分利用摘棒机和进口收获机本身配有粉碎秸秆的甩刀的优势进行秸秆粉碎作业。同时在收获后采用了偏置重耙直耙灭茬的办法,灭茬后平翻耙地起垄。

灭茬整地优点:

一是可以抢抓农时,解决了玉米秸秆不点烧情况下的整地问题,为下茬作物高产奠定基础;

二是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作业质量好于耢茬作业;

灭茬整地的不足:

一是与耢茬作业比成本较高,平均公顷成本达到1082.25元;

二是由于秸秆量太大容易出现秸秆拖堆问题。

灭茬整地作业的地号最好选择进行玉米化控作业的地号。化控作业理论上可减少近20~30%的秸秆量。

灭茬方式除使用偏置重耙直耙外,可采用打茬机作业,打茬机作业效果好于直耙灭茬,可将玉米残株及根系全部打碎成絮状,后续平翻作业可适当降低翻深,减少成本。

2)中期直收作业后的整地模式。收获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此时可进行点烧后直接采用联合整地机进行联合整地作业耙地起垄,效果非常显著。对于沙化土壤可以进行秸秆点烧后耙茬作业,效果也非常突出。

点烧整地的优点:

一是成本低;

二是标准高;

三是进度快;

四是整地方式灵活。

点烧整地的不足:

一是秸秆无法还田,同时点烧破坏了耕层中微生物群落,易造成耕地地力下降;

二是点烧造成空气污染;

三是点烧造成防火隐患。

秸秆点烧时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各单位统一点烧安排,同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二是打好不低于50米的防火隔离带;三是做好扑火应急分队的组织安排。

3)冬收作业后的整地模式。冬收时间一般在11月上旬。主要采取了两种种地方式。一是冻耢茬、二是打茬。

冻耢茬优点:

一是作业简单。耢茬机具可自行改装,改装成本非常低。作业效率一般在40公顷/班次,基本没有检修费用;

二是成本低,耢茬作业公顷成本97元,远远低于打茬作业;

三是秸秆冻后变脆,耢茬效果好;

四是冻耢茬具有抢农时的优势,避免春耢茬农时紧张无法高标准完成作业的现象的出现。

冻耢茬的缺点:

一是可作业时间非常短,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一旦降雪该项作业无法进行;

二是玉米根茬全部留在土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年播种质量,种子分布不均匀,出苗不整齐;

三是耢茬作业将所有残余的秸秆推到垄沟。第一遍深松防寒作业时由于玉米秸秆没有熟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耕质量。

三、原垄卡播栽培模式

1、卡播的基本要求及优点:垄形好,堑直,在清好原茬的基础上进行原垄卡种作业;经测算卡播节约作业费65.68元/亩,同时可以达到利用残肥,抗涝、保墒的作用。

2、原垄卡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把握播种质量,尤其是保证直堑播种;

农作物重茬的解决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草莓;连作障碍;原因;克服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3-0126-01

草莓色泽鲜艳,味美、清香扑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以及钙、铁、磷、锌等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欢。近年来,南京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设施草莓种植233.3hm2,年产量达到6000t,成为南京地区的草莓主产区。但由于连作障碍的影响,不仅使草莓栽植成活率下降,而且极大地降低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收益。为此,农业服务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地的草莓种植现状和连作障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克服草莓种植连作障碍的主要技术,有效地克服了草莓种植连作障碍的问题。

1草莓种植现状与连作障碍发生原因

南京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草莓全部采用钢架大棚反季节栽培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种方式是在不适合生产草莓的季节,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打破草莓休眠,使其鲜果上市的一种栽培方式。草莓是一种草本作物,生育期中易感病,感染的病害种类较多,长期在同一田土中种植,有害微生物及土传病菌逐渐积累,极易造成病虫害滋生和蔓延,对植株侵染危害越来越严重,使植株长势衰弱,逐渐萎缩矮化,最后整株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调查表明,草莓连作障碍主要是由于土壤障碍的因素引起的,突出表现在土壤微量元素丰缺差距加大,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盐碱化,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生态结构不平衡,有益微生物菌群减少,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菌类组成比例发生变化。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同一草莓品系,导致抗病力下降,品种退化,病毒侵染严重,病害发病率增加[1]。

2连作障碍克服技术

针对草莓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南京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了连作障碍解决方案的综合研究,面对不同障碍因子,通过调查、分析、试验、优化形成了5种解决障碍的技术措施,应用生产后取得了良好成效。

2.1轮作换茬

草莓与不同种(或不同科)作物间进行轮作换茬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草莓采收完毕后进行深耕,加深根系活动的有效土层,在深耕时注意施用有机肥或锯末,以改良土壤,增加种植畦的高度,以提高土壤透气性与保水性[2]。

示范区通过试验,将草莓和一些粮食作物如玉米、水稻轮作,对于解决连作障碍的效果十分显著。在草莓种植的后茬种植一些禾本科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然后割青将其秸秆压入土中。由于草莓后茬与草莓生长对肥水要求不同,2种作物的病虫害也不一致,因此土壤的理化状况发生了变化,既可克服病虫害滋生,又可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和质地。试验证明,利用夏季种植水稻的效果比旱地上种植玉米效果好,这是因为水旱轮作更有利于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水分还可以除去土中的单一盐分,消除盐浓度障碍。此外,在夏季休闲时可栽培田菁等绿肥作物,8月中旬翻入土中,对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理化结构也非常有利。

从保持草莓产区的可持续性生产和发展的长远效益来看,要特别加强轮作换茬措施,尤其是与深根系粮食轮作、水旱轮作等[3]。

2.2太阳能高温消毒

太阳能是近年来在设施栽培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廉价、安全、简单、实用的土壤消毒方法。首先清理田块中的杂草杂物,翻耕后做畦,选择高温天气,在畦沟内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处于饱和水分状态为宜,使土壤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4]。灌水后将大棚密闭,利用南京地区7—8月高温季节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达40℃以上累积时间240~360h,撤除覆盖物。

2.3氰氨化钙高温漫灌闷棚消毒

针对有连作障碍发生、并有次生盐渍化的情况,示范区经过试验与推广,探索出氰氨化钙高温漫灌闷棚消毒方法[5]。该法将未腐熟有机肥(建议采用鸡粪)、氰氨化钙、中微量元素等一起施用,并漫灌大水覆膜后闷棚,利用太阳能辐射,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协同反应,一次实现提高土壤pH值、补充中微量元素、杀死病虫害原体、有机肥料腐熟、降低土壤盐分、改良土壤和氮肥缓释等功效。该法一举多得、省工节本、效果显著、无污染,可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是一项新的克服连作障碍的综合技术[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采用该方法大棚密闭后温度不宜超过55℃。试验证明当,土壤温度超过60℃,杀死土壤有害菌的同时,有益菌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

2.4补充中微量元素

针对连年草莓对某种元素的“嗜好”和土壤缺素情况,采取补充中微量元素的方法。示范区通过与南京市植保站、蔬菜站、种子站等有关专家合作,对连年种植草莓的地块进行了土壤养分分析,经过实地考察和采样检测,确定是缺钾和钙,经过追施钾肥与钙肥,连作障碍减轻许多,甚至达到消除水平[7]。一般于草莓现蕾期、结果前期、采收期视土壤养分与植株生长情况追肥3~5次,每次追施磷酸二氢钾与磷酸钙各75~150kg/hm2。

2.5补充生物制剂

示范区2010年以来,推广了生态有机肥,它是一种含有多种高效微生物、具有多种功能的微生物肥料[8]。含有草莓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中微量元素及有机质,还含有大量的有益菌、土壤改良剂、阿维菌素菌丝、枯草芽孢杆菌、氨基酸、蛋白质、豆粉原料、植物楝素、中草药、蓖麻粕等,对防治连作障碍有明显的作用。通过研究与分析,其中,富含很高的有机质可以起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缓冲能力的作用;多种生物菌群可以修复土壤的微生物群体,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化;土壤调理剂起到阻止病原菌的萌发,分解病原菌的毒素,形成沃土养根,降解土壤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物的作用;阿维菌素菌丝、豆粉原料起到驱虫的作用;楝素起到驱虫、抑制肥效损失的作用;中草药(大黄)起到杀菌的作用;蓖麻饼主要起到驱虫的作用。

3参考文献

[1]苗晓雨,刘海亮,王德亮.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29.

[2]张世英.大果草莓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7(3):23-24.

[3]赵月春.草莓日光温室高效栽培[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114-115.

[4]王萍.保护地草莓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防治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7):178-179.

[5]李安利,周超,王雅娟.草莓连作障碍防治措施[J].西北园艺:蔬菜,2011(6):50-51.

[6]于立杰,梁春莉,于强波.草莓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13118-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