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花生栽培技术要点(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8-03 手机浏览

花生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1

关键词:荷花;水生草本花卉;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荷花(Nelumbonucifera)属睡莲科莲属多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花、芙蓉、水芙蓉等。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1]。近些年来,众多学者从荷花栽培技术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对我国荷花栽培技术研究进行综述,为荷花的标准化栽培与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荷花的生态习性

荷花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整个生长过程都离不开水,整个生长季节的温度与生长速度成正比关系,最适宜的空气温度为22~32℃之间,水温为21~25℃,在此范围内,花蕾也较高,否则会出现败蕾、萎蕾现象;同时,荷花属于强阳性植物,不较耐荫,在生长季节需充足的光照,每天至少接受7~8h以上的光照,如光照不足6h,则出现病态,开花很少等,甚至不开花;植株生长喜有机质含量多的粘性塘泥,且喜空气流通。

2荷花的栽培技术

荷花可用引种、分藕、无土等方法进行栽培。但近年来荷花栽培正向良种化学栽培方向发展,如化控栽培和组织培养方法等。

2.1物理技术

2.1.1引种栽培。2001年贾中建[2]针对太原动物园土壤盐碱严重、水污染大、水质差等问题,精心选取白洋淀野生荷花品种作为种藕,在气温为15℃以上的4月份种植,翌年取得种藕。在东莞桥头镇300多个品种多年的引进种植筛选比较试验中[3],无论盆栽或槽培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与开花,并表现出原有的生物学特性,部分生长性状变异,结果与其他区域的研究结果相似[4]。

2.1.2分藕栽培。荷花的分藕栽培,也就是营养栽培,是指从上年栽培的碗莲母藕上取主藕或儿藕,甚至孙藕栽植。黄典庆[5]选取健壮,无病虫害,具有顶芽、侧芽和叶芽的完整藕作为种藕,在清明节前后进行区域垒堰分栽,为达到花叶并茂的效果,300株/667m2为宜。如选择缸栽,栽植土要含有充足基肥的糊状塘泥,且不超过缸容量的3/4,每缸1~2支种藕,将藕苫朝下,藕尾微露埋入土中,缸以一定间距南北排列,以获取充足阳光。

2.1.3分藌栽培。分藌栽培,即利用荷花生长期间,地下茎未膨大成藕之前,根据顶芽生势分布情况,截取1个顶芽及其附近的1~2张嫩叶进行分体种植的栽培方法[6]。张尚法,杨雪文2人盆栽荷花试验结果表明[6],开花初期至开花盛期分藌栽培,荷花生长速度较快,出花量较高。合理留取l~2张嫩叶,利于分藌生长发育,并且要避免仅有尚未张开叶芽种植的藕鞭,导致栽种后叶片光合作用弱,植株极易因营养、水分失调而枯死。栽后1周,将花盆置于较深水位的水池内养护或适当遮阳,既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促进植株生长开花,又可以节约养护成本。

邓惠勤等发现[7],在正常栽培条件下,钵或缸栽荷花的花期从6月中旬到8月,钵莲1年只能开1次花,观花期很短。但用分藌栽培繁殖技术,可使花期延长到10月上旬,一般品种可多开1次花,个别着花特别多和早的品种可多开2次花。分藌栽培一般在7月中旬进行,荷生长和发育的时间比用藕栽培要短,单钵开花树叶比用藕栽培的要少一点。因此宜选用早花、多花的品种,否则不开花。

2.1.4无土栽培。荷花为水生花卉,栽培荷花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水,而且在水中必须有固着物。故荷花无土栽培应是水培和固体培的复合培。由研究试验得出[8],荷花适于无土栽培,基质以富含有机质、保肥能力强的泥炭和覆盖在上的卵石所组成的混合基质效果为好,其次为黄沙。培养液以H2号较适宜,其营养离子总浓度,可在0.015%~0.02%范围内波动,低于其他花卉的培养液浓度[9,10]。同时氮、磷、钾、钙、镁的配比以1:0.25:0.8:0.7:0.2为佳,与其他花卉要求钾浓度高,也有明显不同[10,11]。栽培条件的可控制化,为种藕商品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开拓了前景。

2.1.5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即通过人为地控制栽培条件,使植物改变自然花期,开放不时之花。晏淑贞等为培养荷花早花品种,又延长花期,人工模拟荷花生态环境进行促成栽培[12],为到达适宜的温度采用烧锅炉控制;在温室内设100w白炽灯补光,确保10~13h;为避免自来水温差大,选择水温适宜的地下水;通风系统利用简便的排风扇;湿度则可采用加湿器。此栽培技术极大程度上扩大荷花应用范围,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途径。人们能够在乍暖还寒的季节观赏到荷花,将会使人们耳目一新,真正体会到荷花“独灵”之妙。

2.1.6反季节栽培。邓志平等人利用大棚设施开展荷花反季节栽培试验中[13],通过温光湿调控,于12月初成功培育出盛开的荷花,实现夏荷冬开、延长荷花观赏期的目的,证明荷花的非自然花期开花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这一技术对非冬荷品种也有效。

2.2化学技术

2.2.1“化控”栽培。“化控”栽培技术是指运用化学药液改变荷花的某些特性,尝试人为干预其正常生长。观赏荷花微型栽培技术研究表明[14],微型荷花栽培以红娃娃、厦门碗莲等植株矮小、出花量高的品种为宜。微型荷花MET叶面喷施浓度以50~100mg/kg为宜。最佳浓度为100mg/kg;MET浓度过低控制效果不理想,随着MET施用浓度的增加,荷花新抽生立叶高度降低,茎秆增粗,过高易造成叶片畸形,失去观赏价值,且每次复合肥撒施用量以1~2g为宜,少量、多次施用。

2.2.2组织培养。孔德政等的荷花胚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15],以探索快速繁殖荷花优良无性系的组织培养技术为目的,要求通过组织培养能迅速提高它的繁殖系数,但结果却是荷花胚胎经组织培养后成活率较低,利用胚培养未能直接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而是直接形成植株在进行扩繁,繁殖系数比较低。归其原因多为莲子外植体受到污染[16]。

3小结与展望

综合所述,目前,我国荷花的的栽培技术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主要是因为产业链建设不健全,综合体现在优质种苗培育上。育苗手段过于传统、单一,栽培苗数量和质量均难以保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荷花养植需求。

为了更全面地提高荷花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加强种苗的基地科技化、人才专业化、国际交流化建设,促进育苗进程;②完善荷花产业链,克服技术短板,集中力量做大;③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积极推广新型栽培技术;④制定长期荷花栽培发展战略。(收稿:2013-01-12)

参考文献

[1]王其超,张行言.中国荷花品种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贾中建.着花引种栽种技术探讨[J].山西林业,2001,1:28~29.

花生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2

关键词:日光温室;西红柿灰霉病;发生;防治

1品种选择

膜下滴灌技术对花生品种的要求要耐肥、耐水、生育期相对较长。适合阜新地区的主要优良品种有阜花12,阜花14,唐油4号,花育20等。

2整地与播种技术

2.1选地花生地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方便、活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含钙质和有机质多的沙质壤土或轻沙壤土。棕壤土、褐土、沙土也可,但不宜安排在土壤较黏重的地块上,盐碱地、涝洼地、漏肥漏水地不宜种花生。

2.2整地播种前进行的耕翻、耙耢、清除残茬等都是整地的技术环节,耕翻每隔3-4年一次,深度在25-30厘米,风沙地最好在春季进行,其他土壤秋末冬初耕翻;随后耙地(镇压)、耢地、并使土表平整,防止水分散失,并且随后就播种;不耕翻的土地在春季除净残茬,起合垄平整好地表,随后就播种。风沙地区最好播前1-2天机械旋耕灭茬起垄,随后播种。

2.3种植形式(1)大垄双行:根据辽宁省季风多的特点,为减轻风力对薄膜的掀刮,提高覆膜质量,垄向最好与风向相垂直。畦上宽60-65厘米,畦底宽85-90厘米,畦间距30厘米,畦间大行距50厘米,畦上种两垄,畦上小行距35-40厘米,中间铺设滴灌带,畦高10-12厘米。穴距13.5-15.5厘米,每穴播种2粒,播深4-5厘米。选用85-90厘米宽、0.005-0.008厘米厚的聚乙烯薄膜。畦面要做成平顶形,并将畦面压实,以利于果针穿透薄膜。畦的两侧斜些好,以使膜与地表贴实。(2)大垄三行:畦上宽90-100厘米,畦底宽110-120厘米,畦间大行距50厘米,畦上种三垄,畦上小行距35-40厘米,中间铺设滴灌带,畦高10-12厘米。穴距13-14厘米,每穴播种2粒,播深4-5厘米。选用120厘米宽、0.005-0.008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畦面要做成平顶形,并将畦面压实,以利于果针穿透薄膜。畦的两侧斜些好,以使膜与地表贴实。

3施肥技术

3.1灌溉设备对肥料的要求在选择肥料之前,首先应对灌溉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水的PH有所了解。某些肥料可改变水的PH,如硝酸铵、硫酸铵、磷酸二铵等将降低水的PH,而磷酸氢二钾则会使水的PH增加。当水源中同时含有碳酸根和钙镁离子时,可能使滴灌水的PH增加进而引起碳酸钙、碳酸镁的沉淀,从而使滴头堵塞。为了合理运用滴灌施肥技术,必须掌握化肥的化学物理性质。在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中,化肥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高度可溶性;b.溶液的酸碱度为中性至微酸性;c.没有钙、镁、碳酸氢盐或其他可能形成不可溶盐的离子;d.金属微量元素应当是螯合物形式;e.含杂质少,不会对过滤系统造成很大负担。

3.2用于灌溉施肥的有机肥种类有机肥要用于微灌系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机肥必须液体化,二是要经过多级过滤。一般易沤腐、残渣少的有机肥都适合于微灌施肥;含纤维素、木质素多的有机肥不宜于微灌系统,如秸秆类。沤腐液体有机肥应用于滴灌更加方便。只要肥液不存在导致微灌系统堵塞的颗粒,均可直接使用。一项滴灌系统施用有机肥滴头堵塞石试验表明,当沤腐有机肥经过上诉过滤措施、滴施完成后保证15分钟以上的清水冲洗,滴头和过滤器无任何堵塞,滴头也不会生长藻类、青苔等低等植物。

3.3追肥及追肥种类(1)苗期追肥:肥力低或基肥用量不足时,加之春旱频发,幼苗则会生长不良,应在苗期随水追肥一次,尿素2公斤/亩。(2)花针期至结荚期追肥:花生始花后,株丛迅速扩大,前期有效花大量开放,大批果针陆续入如结实,对养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如果基、苗肥未施足,则应根据长势长相,及时随水施肥。此期分1-2次滴灌,滴施尿素3公斤/亩,磷酸二氢钾3公斤/亩。(3)结荚期至饱果期追肥:结荚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有大批荚果形成,至饱果成熟也需要较多养分,故此期也应分1-2次滴灌,滴施尿素2公斤/亩,磷酸二氢钾2公斤/亩。

4滴灌技术

4.1灌水时期及灌水次数花生灌溉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含水量、花生生长发育的阶段特点灵活掌握。正确的灌水时期不能在花生显示出缺水状态时进行灌溉,而是在花生未受到水分胁迫以前进行,否则其生长和结果将会受到损失。灌水次数也是根据各生育时期生育状况和管理目标灵活掌握。膜下滴灌系统在使用时,用水管理是膜下滴灌工程运行管理的中心内容。微灌灌水原则是勤浇勤灌,一次浇水量要少,灌水次数要多。灌水时间一般应选择在上午或下午,这时进行滴灌后能快速上升。随着花生的生长,灌水时间和灌水量也随之增加,花生需要更多的养分,这时就需要为作物添加肥料了。

4.2灌水量最适宜的一次灌水量,应以使水分完全湿润花生根系主要分布层为原则。灌水要避免只浸湿表层或上层根系的土壤,这不仅不能满足花生的需要,也容易引起土壤板结和根系上浮,以及返碱等不良后果。花生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70%,低于50%时就需灌水,高于70%就要停止灌溉,高于80%就要进行排水。由于土壤种类不同,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70%,其土壤含水量也不相同。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灌水量=灌溉面积×花生根系分布深度×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时的土壤湿度-壤前土壤湿度)

花生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3

[关键词]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参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2-0173-01

一、前言

在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加深了广大种植棉花的农户对于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信任与关注,随着其宣传与推广力度的不断深入,在棉花抗病、早熟、灌溉技术、综合植保以及促控防控等措施上需要不断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农产品季节性特点也是现今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所要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棉花产量所构成的三要素,铃数、铃重以及衣分等应当在棉花的高密度栽培技术上不断加以区分。针对新特的气候条件,其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的种植,但如何进一步实现棉花的高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栽培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与宣传。

二、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主要措施要点

1.早期播种与田间管理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早期播种首要的前提就是要选用合适的种子,种子的发芽率应当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且要在播种前进行晒种两天至三天左右,并需要将药剂与种子进行搅拌。在早期播种时期的种子品种选择上,需要以抗虫棉和中棉系列为主,进一步明确种子质量,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对深浅、覆土位置以及下孔对位等方面进行正确地判断。一般来说,以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每年的4月早期可以进行开播,持续约二十天左右。

棉花在进行早期播种后,还需要进行较为科学的田间管理,实行科学的田间管理的目的是要塑造良好的棉花幼苗株型,进一步促进壮苗的早发。在棉花栽培技术要点中,对田间管理曾经有一项较为精确地概括,就是田间管理的意义要做到:“早、全、齐、匀、壮”等,这五个字也基本囊括了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在具体栽培技术中,应当认真做到早中耕,早定苗以及早放苗,其中定苗的过程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后期棉花的生长是否可以达到较好的状态。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技术措施有要实施上密度降高度与早封土盖洞技术,这是田间管理步骤中的关键一项。

2.化学调控与花铃期管理

因为在使用化学药剂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天,因此,如果在使用化学调控与肥水调控两项举措相结合的基础上,再通过土壤肥力与种子品种相互之间的协调灵活掌握,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植株的生长。在五次化学调控的过程中,第一次的化学调控应当在第一片真叶长出,第二次在初蕾期内,第三次可以在头一次灌水之前,第四次在第二次灌水之前,第五次需要在化学调控打顶之后,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棉珠上部的成铃数目,从而进一步增加铃重,促进棉花的早熟。

在棉花的成长周期中,花铃期管理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时期,这也是一个产量形成最大的时期,需要的水源与肥料也非常多,在这一时期,首先要密切关注的就是产量问题,其次要认真做好防虫、防害、防脱落以及防早衰等工作,特别是防止病虫害问题。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谨慎小心,不能滥用杀虫剂。

3.合理灌溉与科学施肥

同样的,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需要的基础性关键因素就是要灌好第一次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掌握不旱不灌溉以及见花灌水这两项重要的原则。并且,在灌水周期上需要坚持两次灌水间隔需要在10-15天左右,一般从灌水到停水,以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应当在8月20日左右。不过,如果棉花长势较弱,或者早衰的棉田可以相对而言推迟停水。

合理的施肥需要推广全层施肥法,特别重视基肥与花铃肥的功效,应当把磷肥与钾肥作为基肥,而尿素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也可以作为基肥。由于新疆地区隔壁地较多,因此,要把追肥方式与戈壁地加以区分。在第一次灌水之前需要施氮肥总量的20%,且对于肥力较高或者长势正常的棉田,需要第二次灌水施氮肥总量的40%,最后一次再用氮肥总量的20%,这样才能最终取得全层施肥的良好效果。

4.打顶步骤与后期管理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打顶原则一般要求是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在每年的七月二十日之前要打顶结束,在结束之前要打去1片已经相对展开的大叶和顶尖,然后单株保持在8-9台果枝的标准。特别是在棉田比较早发的情况之下,要使得规定的果枝台数得到满足,就需要立刻进行打顶的工作。其密度越高,最后保留的总果枝台数就越多,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

在后期管理中,主要应当把握棉花栽培技术中防止旺长以及防止早衰这两项主题,防止旺长的要求是未来棉田可以较好地进行生长,在肥水方面、化控方面都需要进行控制与管理。防止早衰则是为了在灌水之前可以适当进行停水,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补施尿素,这一过程一般不能晚于8月20日,同时喷施1-2次的叶面肥最为适宜。

三、浅析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总结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探究与分析,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创新,同时针对一系列管理步骤进行量化。针对新疆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进一步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有利于本地区棉户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刘汉城.闵亚鹏.浅谈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1,04:29.

[2]杨青如.彭壮瑜.印万利.刘洪林.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J].新疆农垦科技,2000,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