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安全应急预案(收集3篇)
疾病预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在去年成功争创卫生应急示范县基础上,加强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我市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工作,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我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二)传染病防控
重点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组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相应卫生应急防治队伍;制订了重点传染病防控预案,进行了防控技术培训。
(三)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推进“免疫规划规范年活动,推选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和市中医院产科预防接种室争创“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举办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增强预防接种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能力。目前我市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8%以上,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下人群乙肝、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济宁市各县(市、区)低位。
(四)慢病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碘缺乏病防治、疟疾防治、死因监测等各项慢病管理工作;
(五)健康教育宣传
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发病情况,及时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六)皮防工作:拟定了《兖州市麻风性病2013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麻风病、性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
(七)实施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建立我市7-8岁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长效机制,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提高全市儿童口腔保健水平,
二、明年工作打算
1、推动建立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卫生单位“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新模式,理顺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形成互相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疫苗安全性和接种率。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在2013年疾控中心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全市12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达到数字化门诊要求。
3、继续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方案,强化对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防止扩散蔓延,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4、做好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疾病监测、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降低重点疾病的发病率。
5、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疾病预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2
2007年以来,上海市卫生局提出了“构建形成卫生信息服务、电子政务、远程医学为核心内容,覆盖全市卫生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系统,使信息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水平以及卫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领先水平”的工作目标。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中的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疾控信息系统”)是重要的应用信息系统之一,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报告与监测预警、中毒控制、实验室管理等四个子系统组成。除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应用外,目前全市运行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及与其相关的传染病报告、急性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消毒等业务模块;中毒控制子系统;卫生人口统计等模块。
1疾控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及运行管理
1.1运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是本市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高公共卫生业务和管理水平,构建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信息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适用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病信息管理、中毒控制和急性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消毒等疾病预防控制业务,适用于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业务和管理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监测点医院。
1.2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2.1组织机构疾控信息系统的组织机构情况见图1。
1.2.2职责分工
①黄浦区疾控中心负责信息系统在本区的总体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定期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汇报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反映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②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组织本单位和辖区内相关单位开展业务培训,按要求组织辖区内相关单位实施系统运行,做好数据录入、系统操作、督导反馈等各项工作。
③设专人负责各业务系统本辖区内的运行和问题收集。
1.3功能模块及运行管理
1.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报告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主要涉及接警、处警、现场处置、报告与审核、决策、评估等内容。
1.3.2传染病报告模块包括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相关统计工作,根据统计原则进行实时、定时报表的统计及图表的绘制。本模块供上海市各级设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账号及涉及传染病报告的医疗机构、区县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使用。
1.3.3急性传染病防治模块主要由病例报告、传染病监测、个案信息查询、医学观察和配置管理共五个部分组成。病例报告部分主要工作为根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自动导入的急性传染病防治相关个案信息,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个案访视表、消毒通知单、应急样品送检单。
传染病监测部分主要工作为根据市卫生局下发的《上海市霍乱等32种传染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填写并审核与急性传染病防治业务相关的监测表单、常规监测样品送检单等。
个案信息查询部分主要工作为查询在病例报告部分中填写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社区访视表、消毒通知单、应急样品送检单等信息。
医学观察部分主要工作为开具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通知单,填写密切接触者每日医学观察记录等表单。
配置管理部分仅为市疾控中心权限可见,主要包括对各类监测表单进行配置,对监测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进行设置等。
1.3.4消毒模块消毒模块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非传染感染性疾病爆发两部分。其中疫源地消毒部分包括:消毒通知单管理、消毒工作记录单管理、质量评估管理、报表管理和消毒单位管理。非传染感染性疾病爆发部分包括: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信息报告、调查报告、现场处置记录单、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表和样本检验。
1.3.5免疫规划模块本模块对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自动导入的疫苗可预防疾病报告卡进行维护,并对其中的狂犬病病例开具消毒通知单。
由于国家对疫苗可预防疾病和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均有相对独立的监测信息系统,为避免基层单位重复录入,减少基层单位工作量,本模块中相关应用和功能暂停使用。
1.3.6中毒控制子系统包括毒物查询、中毒病例报告及中毒咨询三部分内容,提供在线搜索和查询毒物信息,对发生在本市的中毒病例进行网络报告(目前仅在部分试点医院开展),以及中毒咨询的在线记录。
1.3.7卫生人口统计模块包括人口年龄统计表、人口数年报表、年龄组平均人口数三部分内容,可供查询分地区年底人口数及平均人口数、人口年龄构成、年龄组平均人口数等。
1.3.8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LIMS)由日常业务流程管理(包括应急流程管理、监测流程管理、委托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实验仪器管理、材料管理、方法管理、样本管理、菌毒种库管理、质控管理等多个管理功能组成,涵盖理化、毒理、消毒、微生物、结核病、寄生虫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业务。
2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目前已有中心办公自动化软件(OA)、中心门户网站、黄浦信息化平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平台、LIMS、各业务科室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能满足本区疾控中心的业务需求。随着全球公共卫生工作愈来愈重要,各级疾控中心的业务发展迅速,上级管理部门和市民对疾控中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各级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发展必须满足业务迅猛发展的要求。根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中对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目前我区卫生局正在建设“黄浦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二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数据交换中心的方式,制定数据采集和交换标准,提取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的诊疗数据、检验数据和居民基本健康档案数据和慢性病管理数据等。通过系统接口建设,以实现在医院管理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间的数据相互融合,并进一步与黄浦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实现上下联动,推进区域卫生医疗机构间数据交换与共享,进一步深化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
3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用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目前在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双轨运行(纸质数据传报与网上数据传报同时进行)情况良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传染病报告模块包括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相关统计工作、急性传染病防治模块、消毒模块、免疫规划模块、中毒控制子系统、卫生人口统计模块、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市疾控中心内部使用,我中心正在自行研发)均正常运行。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能将日常公共卫生业务工作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子系统、传染病报告模块包括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相关统计工作、急性传染病防治模块、消毒模块、免疫规划模块、中毒控制子系统、卫生人口统计模块等模块处理、上报数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监测点医院也在运用此套系统传报日常业务数据,但模块还需完善和改进,运行速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疾病预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3
一、以增强疾控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检测水平。
1、加强国债项目建设。在市政府、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完成。中心综合大楼建设规模为3100㎡,辅助用房500㎡,2006年7月竣工验收,于2007年3月23日中心实现了部分科室搬迁,结束了我市卫生防疫工作50多年来无工作用房的历史,为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创造了基本条件,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增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2、争取贷款项目。在市政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争取的荷兰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购置实验室检测设备获得批准。目前,正在做好所购设备的洽谈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到位。届时,我市疾控中心的装备可望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3、完成了HIV和无菌净化实验室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艾滋病、病原微生物等综合检测能力。
二、加强疾病监测、积极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是一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要求高而难以预测的工作,为使疫情处置及时、效果明显,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精心组织、未雨绸缪,确保了我市未发生重大或有影响的传染病疫情。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支应急处理工作机动队和6支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应对疫情的发生提供组织保障。
2、制定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和实施方案。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高致病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等防控方案,为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规范。
3、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认真组织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业务培训48期,对应急处理机动队和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重点进行疫情和中毒处置工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毒等内容的专项知识培训和模拟实战技术演练。此外,中心选派5人分别到省CDC和省劳卫所进修3个月和1个月,还先后34次选送132人参加卫生部、省卫生厅和省CDC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对下级疾控机构及市直医疗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和疫情信息报告培训46次,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专题讲座28场次。
4、加强疾病监测和重点传染病的预警。为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我们坚持派专业人员到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和搜索传染病疫情;密切关注和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及时分析和通报疫情信息;坚持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点监测督导,实行周报制度;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主动加强霍乱疫源检索,06年来,在昌江河段设5个监测点,每周一次对水源、全市餐饮业、农贸市场甲鱼、龙虾、蛙等各类海鲜水产品检索霍乱弧菌,共采水样411件,海鲜水产品593件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先后8次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直各医院和大型厂矿医院的肠道门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做好霍乱疫情监测月报表、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月报制度。
5、加强传染病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4·25儿童免疫接种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和“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大型咨询活动20次,并应对传染病发病季节的不同,提前针对性进行防病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7000余份,展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展板15块,接待前来咨询的市民152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服务队”下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放各类宣传画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单11000余份。并开通了防病知识咨询电话,为市民解答相关疾病预防知识。
6、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我们对全市16所学校和市直幼托机构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督导检查,同时下发《关于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及《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并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与省CDC一道共同完成了35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工作。
7、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国家和省级监测点项目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在省CDC的指导下,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老鼠、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了密度监测和鉴定工作。监测工作得到省CDC领导专家的肯定。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点,按《全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每月能按要求进行采样,收集各类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共采集猪鼻拭子138份、猪扁桃体137份,检验结果均未检出猪链球菌2型。监测点工作。去年8月份起,我市被列入伤寒、副伤寒省级监测点,按《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伤寒、副伤寒监测实施方案》(施行)。除开展常规监测以外,还开展了病例监测、重点人群监测、菌株耐药性监测,至11月上旬共监测病人18例,饮食从业人员66人,并按时上报监测报告。
8、免疫规划工作。认真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工作,五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开展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考核4个县(市、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综合科,分别对1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进行了接种率入户调查,对7岁儿童查看卡疤,共调查1276名儿童(其中:基础免疫642名,加强免疫634名)。完成了乐平、浮梁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达90%目标考核验收工作。
三、认真履行艾滋病防制职能,切实抓好艾滋病各项工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