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的栽培技术(收集3篇)
冬瓜的栽培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小麦;玉米;冬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2.1;S513;S6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1-0041-01
小麦―玉米―冬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在淮北地区较为盛行,此模式综合玉米、冬瓜新品种的推广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提高了麦田综合效益,2015年度净收入约12.00万元/hm2,深受农民欢迎。此模式的介绍,有利于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1品种选择
小麦选用矮抗58、济麦22、淮麦22、烟农5158等半冬性高产品种;玉米选择登海605、登海618、蠡玉16、蠡玉88、中科4号、先玉335等抗病、高产品种;冬瓜选用广东杂交黑皮冬瓜、广东三水牌黑皮冬瓜等品种。
2田间配置
带宽2.2m种7行小麦,预留行80~100cm种2行玉米和1行冬瓜,翌年于5月上旬在空行中间套种1行冬瓜,采用地膜覆盖,株距0.8~1.0m,行距2.4~2.6m,一般种植3850株/hm2,麦收后立即在冬瓜两边播种玉米,一般每穴播双株或多株玉米,密度为2.6万~3.0万株/hm2[1]。
3适期播种育苗
冬瓜于3月下旬至4月初育苗,苗床一般选择在田间或地头,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方,1hm2大田需苗床18m2。可用育苗盘,营养土用基质育苗或用书报纸制钵,制钵前将充分腐熟的家禽粪10kg/m2、复合肥0.3kg/m2、呋喃丹0.2kg/m2、多菌灵0.1kg/m2与苗床土混拌均匀备用。3月中下旬开始制钵,一般制营养钵5000~6000个/hm2。苗期管理要掌握好温湿度变化,注意通风炼苗、严防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发生,勤观察苗情,出苗后及时用50%甲霜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80%乙蒜素1000倍液喷雾防治,不重喷,以防烧苗。移栽前5~7d昼夜揭膜炼苗。5月中旬待冬瓜苗达3~4片真叶、苗龄35~40d时,选择晴好天气将冬瓜苗破膜带水移栽到小麦预留行内。要求选用厚0.006~0.008mm、宽80cm的地膜覆盖,并注意拉紧、压实、盖严。移栽时要将钵体按落底点水移栽,钵体不露出地面;玉米根据土壤墒情在(6月5日前后)麦收后及时扒穴点播。
4肥料运筹
播种小麦前整地时一定要施足基肥,一般施有机肥1200kg/hm2或饼肥1200kg/hm2拌40%毒・辛5.0~7.5kg/hm2防治地下害虫,N、P、K三元复合肥(总养分含量50%)750kg/hm2或小麦专用肥(28-17-5,总养分含量50%)750kg/hm2,深耕、细耙、整平[2]。冬瓜移栽后15~20d,施硫酸钾复合肥(17-17-17,总养分含量51%)375kg/hm2。小麦应在返青拔节期追肥,一般根据小麦长势施尿素120~150kg/hm2,小麦孕穗至灌浆期,结合小麦“一喷三防”用98%磷酸二氢钾300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叶面喷洒[3];冬瓜生长后期如缺肥应及时追肥,一般用硝硫基硫酸钾速效复合肥375kg/hm2追施,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施玉米专用肥750kg/hm2、尿素600kg/hm2,开沟施入[4]。
5冬瓜整枝
小麦收割时,麦茬高度需在20cm以上,留高茬,让冬瓜蔓顺一边搭在麦茬上整枝,一是幼瓜不接地生长,可防止下雨泥水闷瓜;二是利于光照,一般每株留果3~5个,冬瓜成熟后及时摘除,利于下茬冬瓜生长。
6病虫害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一药多用,综合防治。小麦初花至扬花期注意防治小麦赤霉病,一般用20%丙唑醇或10%烯唑醇进行防治;中后期用20%三唑酮对小麦叶枯病、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进行防治;用20%吡・抗或40%高氟・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冬瓜重点做好叶斑病、霜霉病、炭阻病等病害的防治,可用25%吡唑・嘧菌酯乳油或48%百泰等500mL/hm2对水500kg/hm2喷雾防治,并重点做好菜青虫、白粉虱等主要害虫的防治,一般用高效低毒农药如高氟氯菊酯、百树菊酯等防菜青虫等;尤其在冬瓜收获前,不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以减少农药对冬瓜的污染。
7适时早收
小麦一般在6月5日前后成熟,于蜡黄后期及时收获,以减少小麦与冬瓜共生期;小麦收获后不进行灭茬,经太阳曝晒和下雨自然灭茬;小麦收获时瓜蔓一般长至20~60cm,特别是机械收割小麦时更要注意保护瓜蔓,麦收后要及时理蔓和整枝。冬瓜前期适时早收,一般作为蔬菜出售,并利于下茬冬瓜生长,下茬晚收让果实充分膨大,延迟采收作为制作冬瓜馅和储藏,待价格高时出售。玉米采取晚收措施,以利提高产量。冬瓜10月5日前后要及时拉秧腾茬,保证下茬小麦整地播种。
8参考文献
[1]潘发军,陈正州,李富兰.小麦套冬瓜、玉米高效种植模式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5):143.
[2]张文彬,储可敏,王士华.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3):46-47.
冬瓜的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珍奇瓜果园;建设;周年种植
1珍奇瓜果园的建设
利用现代化温控玻璃温室,经过温室室外造型与室内的艺术性造景,品种布置、多种栽培方法相协调配合,充分体现珍奇瓜果的丰富多彩,使园内周年瓜果满棚,同时融趣味性、观赏性、教育性和室外推广为一体的旅游区,以此吸引人们来观赏、参观国内外各种瓜果品种,并学习先进的栽培管理理念,了解新品种瓜果的种植和栽培技术,同时享受舒适的生态环境,并带动农业产业的观光旅游发展。
1.1珍奇瓜果园与配套温室的建造
珍奇瓜果的主体结构建议由玻璃组成,顶部可由钢材结构和阳关板结合建造,这样可形成明亮、大方且稳固富有现代气息的整体,温室的顶部安装能够活动的50%防晒进口黑纱网,两侧安装水帘和抽风机,可调节室内湿度和温度,让参观的游客感觉舒适,冬暖夏凉。
1.2园内艺术布局
在园内建设喷泉、凉亭、假山、小桥流水以及金鱼池等等,体现山水的自然协调性,带给游客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搭建多种不同类型的竹架,布局应灵活、复杂多样,使每个竹架就像一件大自然的艺术品,同时应适宜植物的生长需要,果园内道路回环相通,移步景异,让游客犹如进入大自然中,增加其观赏兴趣,。
1.3栽培的形式多样化先进化
可采用无土栽培方式栽培植物,目前国内主要的栽培方式有华南地区常用的沙培、深水培和无机机质,北方地区常用的有机质无土栽培,配合立体栽培方式,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栽培技术,供肥供水运用喷灌、滴灌和电力输送方式,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最佳的条件与适宜的肥力,让植物良好的生长,将科技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
1.4栽培植物品种应具有奇异化和观赏性
周年种植国内外出名、优良、奇特、稀有的各瓜菜品种。棚架主要种植可供观赏的瓜类品种,结合气候变化与季节种植的品种不同,让瓜棚一年四季都处于瓜果满棚的状态。例如周年种植大头瓜、凸肚刺瓜以及玩具南瓜。地面种植供观赏的花卉和蔬菜类,可将鲜花与蔬菜相间种植,或是种植在盆栽或是槽内,或者是悬挂在瓜架下,艺术化的组合摆放,使瓜果菜相应成趣,从不同角度能得到不同的观赏效果。
1.5周年可观赏性
为了满足在不同时期的游客进园参观,珍奇瓜果园应具有周年可客观赏性,这样就给园内的植物的管理栽培带来较大困难,多数的瓜菜品种都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想要使一株瓜苗长盛不衰是不现实的。经过科技人员的精心培育,运用不同瓜架错开播种期、高苗定植和盆栽等多种方法,较好解决了衔接的问题,使游客不管在何时入园观赏,都能够见到奇异的瓜果世界。
2珍奇瓜果园的周年种植技术
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技术开展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无土栽培、滴灌技术等。在管理上做好植物基质消毒、水肥管理,各植物修剪整枝与病虫害防治,将趣味性、观赏性和科教性溶于一体。
2.1观赏植物品种的选择
2.1.1观果类。对这种蔬果的观赏主要是观赏其果实为主,果实千姿百态而且果形奇特,果色较为鲜明,其观赏性较强,招人喜爱,例如观赏玩具南瓜类的白蛋、瓜皮、玉女、佛手、龙凤瓢、金童等,表皮存在凹凸小瘤状南瓜、白皮南瓜、巨人南瓜、元阳南瓜、东升南瓜、永乐、青葫芦、金丝瓜、蛟龙、樱桃番茄、黄皮灯笼椒、红鹰五彩椒、阳光五彩椒、红皮灯笼椒、象牙椒、黄蜡天椒、五指茄、非洲红茄等,这类蔬菜不仅形状奇特、而且株型美观、五颜六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1.2观叶类。对这类蔬果的观赏主要是观赏其菜叶为主,菜叶的颜色鲜艳多彩、五彩缤纷或是叶形奇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例如甘蓝类的桃鹰、白鹰、红鹰、白孔雀、红孔雀、白露、白鸥、球茎甘蓝、羽衣甘蓝等,七彩菠菜、紫叶生菜、观音菜、土人参、冬寒菜、红叶生菜、细菊生菜,清香菜、薄荷叶、玉丝菜、新西兰菠菜等,这类蔬菜的茎叶有金色、深红、紫色、黄色、绿色、桃红、白色等7种颜色。
2.1.3观花类。对这类蔬菜的观赏主要是观赏其花为主,例如黄秋葵、夜香花、荷花等
2.1.4花卉类。根据不同的季节,摆设和种植各类不同的花卉。除了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的杜鹃、玫瑰、海棠等,还应种植以一些名贵和观赏性较强的花卉。例如春季可种植文兴兰、红掌、蝴蝶兰、等品种,夏季可种植鹤望兰、虞美人、荷花等,这些品种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2果园种植季节安排
在春、秋、冬季在果园内植物品种的种植安排相对容易,但在夏季,珍奇果园内的种植品种最难安排,因为在夏季,温度较高,需要安排能够耐热的植物品种,例如紫贝菜、老鼠瓜、苦瓜、本地南瓜、广东黑皮冬瓜、盆栽观赏辣椒及红豆角、刀豆等瓜菜,花卉类的植物可选择盆栽的虞美人、杜鹃、鹤望兰等。
参考文献
冬瓜的栽培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冬季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目前谯城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日光温室黄瓜的栽培面积发展更为迅速。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谯城区温室黄瓜栽培的产量和效益,已是谯城区设施蔬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现将冬季温室黄瓜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精选品种
根据谯城区的气候条件选择抗病、耐低温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或生产的黄瓜销往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选择黄瓜是否密刺、颜色深浅、把柄的长短等特征,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根据茬口选择品种的属性,一般越冬茬栽培应选择耐寒性强、早熟、早中后期产量均高的品种,冬春茬栽培应选择苗期耐寒性强、早熟前期产量高的品种,秋冬茬栽培应选择苗期耐热、结瓜期耐低温的中晚熟品种等。谯城区目前种植比较多的是冬美-2、冬棚巨峰、冬冠等品种。
2施肥整地
施足肥料是高产的基础,正常情况下施尿素1500kg/hm2、硫酸钾4500kg/hm2、标准磷肥2500kg/hm2、钙肥2700kg/hm2、镁肥500kg/hm2、有机肥150t/hm2,以上肥料除磷、镁、钙肥全部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外,氮、钾肥留1/2在黄瓜结瓜期进行追施。整地一定要精细,一般黏土或两合土整地做垄时,垄高15cm左右即可;如果是沙土地,做垄时一定要做高垄,一般垄高25cm以上,以利于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1,2]。有条件的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更好,在黄瓜定植行上按行距开沟,沟深25cm,宽60cm,在沟内填入25cm厚的作物秸秆,可以是新鲜的玉米秸秆、麦秸等,然后踏实,这样不仅节省肥料、改良土壤,而且增产效果明显。
3田间管理
在正常苗期管理的基础上,在营养土中适量加入氮、磷、钾速效肥,能促进壮苗,增加雌花的形成。根据多年的实践,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份、肥沃的非菜园土6份配成的营养土中,添加尿素300g/m3、磷酸二铵1.5kg/m3、草木灰5kg/m3,能促进壮苗,促进雌花的形成。在黄瓜苗期,温室内增施CO2气肥,使白天棚内CO2的含量达到800~1500mg/kg的浓度,可增加黄瓜前期和中期的雌花数,增加产量。黄瓜苗期在防治病虫害时使用烟雾剂,能有效地增加CO2的浓度,也具有促进雌花增多、减少雄花的作用。利用揭盖草帘的早晚来控制日照时间的长短,创造短日照,一般日照时间每天8~10h,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一般上午温度23~26℃,午后22~30℃,前半夜16~18℃,早晨8~10℃,昼夜温差为8~15℃,有利于雌花的形成[3,4]。
4水分管理
土壤湿度70%~80%时,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比土壤湿度90%以上时雌花多1倍以上,比土壤湿度40%以下的条件下雌花多2~3倍。因此,在育苗时土壤湿度要控制在80%左右,定植后土壤湿度要控制在70%~80%,以促进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一般根据黄瓜的生长情况,当卷须呈弧状下垂,叶柄和茎之间的夹角超过45°,中午叶片有下垂现象,此时应该浇水,宜安排在连续晴天的初期。浇水要考虑水温,一般地温与水温的差要小于4~5℃,大于此温差对根系生长不利。因此,应选择上午10时左右进行浇水。采取膜下浇水,在宽行里覆秸秆,以减少水分蒸发面积,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早上揭帘后,棚内温度在10℃以上时,进行短时通风,然后关闭通风口,温度升到20℃时,继续通风降湿,到棚内没有雾气时,关闭通风口进行升温,进行温度正常管理。
5植株管理
在植株缓苗进入正常生长期后,要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瓜须,正常情况下,叶片的功能期为70d左右,之后开始老化、黄化,不但失去光合功能,还要消耗许多能量。因此,对于功能期超过70d的叶片,要及时摘掉,以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并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在黄瓜4叶前喷施50~80mg/kg的乙烯利,能有效控制徒长,促进花芽的分化,增加雌花的比例。
6病害防治
温室黄瓜的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细菌性病害、灰霉病,这几种病有时单发、有时混发[5],防治时应注意区分,防治霜霉病可选择霜霉威、甲霜灵、冠菌清等防治;灰霉病可选灰霉净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冠菌清、DT、细菌灵、农用链霉素等防治,在阴雨、雾、雪天气或晴天浇水后,采取烟熏或喷粉防治效果更佳。
7参考文献
[1]马长云.冬季日光温室黄瓜超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8(1):35.
[2]薛世库,张胜菊.冬季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3):17,26.
[3]钟松林.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2(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