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收集3篇)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老人心理健康素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18-02
医院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是具有代表性的退休老人心理问题,其中忧郁症又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悲伤、失去兴趣、内疚或自我价值低、睡眠食欲不振,以及注意力不集的特性。血管性脑部结构的改变会使人到老年时易出现忧郁,研究忧郁症的预后与生物、心理社会、及功能与相关性的结果,逐渐认为轻微且未达诊断症候群的老年忧郁症也是忧郁疾病严重度的一部分。研究发现男性老人年龄越大,因身体或心理不舒服而无法日常活动的比例越高。
1老年人健康素养的概念
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结果指标。健康素养是一种风险因素,也是一种资产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健康素养代表认知与社会的技能,决定个人获得、了解以及运用信息的动机与能力,藉此促进以及维持良好的健康。”[1]美国医学会定义健康素养是“一组技能,这些技能是使个人在健康照护环境中有效运作所必备的基本阅读及算术能力”健康素养定义一直不断地演变,从早期偏向功能性健康素养,强调一个人听、说、读、写健康信息的能力,扩展至沟通、批判的能力[2]。
Nutbeam(2000)[2]将健康素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功能性的健康素养”与“沟通/互动性的健康素养”及“批判性的健康素养”。
(1)基本/功能性素养:有足够的基本技巧在阅读、书写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作用,为狭义的健康素养定义。
(2)沟通性/互动性素养:属于更高阶的认知、素养与社会技巧,能主动使用于日常生活中且能设法由不同的沟通型式取得其信息和意义,应用新的信息来改变环境。
(3)批判性素养:应用更高阶的认知和社会技能,在改变情境中能运用新的信息,并能批判性分析信息,藉以获得对于环境的掌控。
国内研究经由分析比较健康素养概念属性的相同点及相异点,并加以整合后提出健康素养的内涵为:(1)个人与健康环境互动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概念性的健康知识、听、说、读、写、计算健康信息的基本能力;与医疗环境互动的书面沟通与口语沟通能力;能整合健康信息进行判断的批判能力。(2)应用这些能力能获得、理解、用以沟通以及评价健康信息,作为合宜的健康决策及健康实践的依据。(3)此种能力的发挥使得个人能获得最佳的健康状况[2]。
2心理健康素养测量问卷
2.1澳洲Jorm心理健康素养问卷
澳洲Jorm发展的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包含“忧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两则情境,以及一系列与心理疾患相关的问题。改版的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增加“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两则情境。如表1所示。
心理健康素养调查利用结构性访谈收集数据,访谈时,使用“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其中一则情境,并随机指定情境案例的性别是男性(John)或是女性(Mary)除了情境案例外,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包含两题开放性问题“你认为John/Mary怎么了?”“你认为谁可提供最好的协助给John/Mary?”,以及各种可提供帮助的人、药物、活动/治疗将是“有帮助”“没有帮助”、或者“两者都不是”,预后的态度,发病原因的知识、污名化和歧视相关的信念等(Jormetal.,1997)。
2.2加拿大COMPAS心理健康素养问卷
加拿大CAMIMH(CanadianAllianceonMentalIllnessandMentalHealth)委托COMPAS设计心理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大众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信念与了解状况,问卷内容包含:对因果关系的认知、感受,对介入措施的知觉感受,烙印(社会疏远及对危险性的看法);自我评量;心理健康知识的基准;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的看法与态度四个部分(Chenier,2006)。以忧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三个情境案例进行心理疾患鉴别评估,其中,女性以Mary称呼男性以Robert称呼。如表2所示。
3预防措施建议
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心理健康促进重要的构成要素,可利用教育与沟通策略,以及一些方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例如:大众媒体、手册、专家或小区领导人口头介绍。建议举办心理健康急救课程、连结该地区的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资源、以媒体报导来提高的心理健康素养。
(1)举办心理健康急救课程(MentalHealthFirstAid;MHFA):提升保健志工对忧郁症和失智症的认识,包含心理疾患鉴别、罹病原因认知、介入与寻求协助的对象与方式、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急救课程为心理健康活动执行效果的衡量工具,该衡量结果则可作为后续改善的依据。
(2)连结该地区的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资源:包含心理健康服务、精神医疗服务、老人福利、老人相关社团、老人心理健康促进课程等资源,促使需要寻求心理健康协助的老人可及时获得相关资源。
(3)以媒体报导来提高的心理健康素养:报纸报导对大众的精神健康知识有提升的功能(Linetal.,2011),利用媒体报导来提高的心理健康素养,例如:精神疾病或心理健康的卫教单张、卫教手册、报纸报导、广播、电视广告。
心理健康政策的涵盖层面应包含不同的生活场域。小区的心理健康资源与环境对于小区老人的心理健康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小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是政府的重要施政策略。建议以性别概念制定适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政策,也建议卫生教育与媒体并用,透过媒体报导提升心理健康卫生教育的成效。
4结语
该文对心理健康素养研究将突破过去局限于精神疾病预防的消极心理健康范畴。衡量健康素养除可了解健康认知、信念与信息应用沟通的能力外,亦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介入前后的评价工具。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将增强心理抗逆能力、减少对精神疾病污名化、避免延误就医,并有效利用各式心理健康资源。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孙建萍.老年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侯杰泰.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LaurieT.MartinScDMPH,TeagueRuderMA,JoséJ.EscarceMD,PhD,BonnieGhosh-DastidarPhD,DanielShermanPhD,MarcElliottPhD,ChloeE.BirdPhD,AllenFremontPhD,CharlesGasperMA,ArthurCulbertPhD,NicoleLurieMD,MSPH.DevelopingPredictiveModelsofHealthLiteracy[J].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2009(11).
[7]KatherineA.Rawson,JohnGunstad,JoelHughes,MaryBethSpitznagel,VanessaPotter,DonnaWaechter,JamesRosneck.TheMETER:ABrief,Self-AdministeredMeasureofHealthLiteracy[J].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2010(1).
[8]KlausEichler,SimonWieser,UrsBrügger.Thecostsoflimitedhealthliteracy:asystematicreview[J].InternationalJournalofPublicHealth,2009(5).
[9]BarbaraRiegel,DebraK.Moser,
StefanD.Anker,LawrenceJ.
Appel,SandraB.Dunbar,KathleenL.Grady,MichelleZ.Gurvitz,Edw
ardP.Havranek,ChristopherS.Le
e,JoAnnLindenfeld,PamelaN.Peterson,SusanJ.Pressler,Doug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居家养老保健服务;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5)09(a)-0183-0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communitynursinginhealthservicesinhomecare.MethodsFromMarch2014toAugust2014,200elderlyathomepensionfrom36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affiliatedtocentralhospitalofBaoanDistrictinShenzhenCitywereselected.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AandBcommunity,with100casesineachcommunity.Acommunitywastakenroutinehealtheducationpropagandamanagement,Bcommunitywasprovidedtargetedandpersonalizedcommunitycaremanagement.TheelderliesintheBcommunityweregivennursingmanagementfor6months.Healthrelatedriskbehaviorsandchangesofsatisfactionwasobservedbetweentwogroups,andlifeofqualitybeforeandafternursingmanagementintheBcommunitywasevaluated.ResultsAfter6monthsofmanagement,thenumberofdangerousactsofchangeinBcommunitywassignificantlymorethanthatofAcommunity,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
[Keywords]Communitynursing;Healthservicesinhomecare;Qualityoflife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逐渐改善,加之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使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显示,我国>60岁的人口占13.26%,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探讨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区护理的作用流程、模式以及效果仍然是医学护理研究的重点之一[1-2]。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居家养老问题的研究调查越来越多,探讨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研究也比较多[3],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所属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居家养老老人进行不同模式的社区护理管理,并对社区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4年8月,从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所属36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随机选取2家社区的200名居家养老老人,将其随机分为A、B社区。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每个社区选取100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社区老人设为参照组,B社区老人设为护理管理组。A社区男性60名,女性40名,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70.23±5.32)岁;B社区男性46名,女性54名,最小年龄63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70.68±4.21)岁。两个社区老人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社区居家老人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并采取适当常规健康教育宣传管理。B社区居家老人由社区护士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护工共同管理,具体过程如下。①社区护工在充分掌握社区居家老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其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社区护士根据各个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人员构成情况以及自我保健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评估,实行分类管理;在整个护理管理过程中,社区护理人员适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如专题讲座、健康咨询等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居家老人认识合理膳食的益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居家养老老人的生活照料如修剪指甲、洗头、洗澡等一般照料,配餐、送餐、陪同出行(购物、看病等)等特殊照料服务由社区护工为其提供。②专业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心理卫生指导、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医疗保健服务,同时根据老人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性地安排知识讲座、图书阅览比赛、书法绘画、居家老人大学学习、兴趣班等不同形式的文化体育服务。③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社区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社区人文关怀、居家老人互助、邻里结对、志愿者慰问等精神慰藉服务。两个社区的管理时间均为6个月。
1.3评价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个社区老人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改变和满意度变化进行统计对比,并于护理管理前后采用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测量量表(SF-36)对接受个性化服务的B社区老人进行调查。SF-36量表即健康调查简表,是在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outcomesstudy-shortform,MOS-SF)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进行发展而来,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4]。SF-36量表包括36个条目,可以测量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健康维度。评分方法根据各条目的不同权重,计算每个维度中各条目的积分之和,得到8个维度的积分,再将积分转换为0~100的终得分,各维度终得分和综合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满意度评价采取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指标,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个社区老人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比较
经过6个月的不同管理后,B社区老人的危险行为改变人数显著多于A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个社区老人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满意度的比较
实施社区护理后,B社区老人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A社区的60.0%(P
2.3B社区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施社区护理后,B社区老人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居家养老保健服务中社区护理的作用明显
伴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居家老人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5],目前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现实情况下一种常见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从养老方式来说,居家老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目前,“日间护理服务”“短期托付服务”“访问式护理服务”等是国外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形式[6]。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来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7-10]。本研究的护理管理模式中,社区护士是经过专业化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通过动员社区资源,由专业护理人员培训社区护工,使社区护工掌握一定的老年护理知识,做到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结合,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结果表明,实施居家养老社区护理保健服务后,居家老人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未实施前(P
3.2社区护理有助于改善居家老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整体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社区护士适时提供适宜的健教知识宣传,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接受、便于实施,从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帮助居家老人认识合理膳食的益处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口传身教、座谈互动、老人现身说法等教育方法,帮助社区居家老人掌握营养卫生知识、熟悉个人卫生知识、了解常见病基本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治疗护理的简易技能,并了解危急重症的初步急救措施,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条件。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监控宣教,让老年人能够建立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较为科学的健康保健意识[11-13],全面提高社区居家老人的生命质量。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等因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细心、耐心、热心地为老人进行护理服务,拉近距离,让老年人能够配合健康指导[1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社区护理后,B社区老人的危险行为改变人数显著多于A社区(P
3.3社区护理丰富了居家养老保健服务的内涵
目前我国老人的养老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养老仍然以居家为主,加之机构养老服务成本高、服务质量低下,使机构养老不受老人欢迎,实际利用率不高。传统的家庭养老不需要社区的参与,虽然能给居家老人带来家庭温暖,但各式各样的家庭矛盾也会比较普遍,特别是照顾和护理知识及能力的缺乏,成为影响老人晚年幸福程度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社区医疗护理条件有了本质的提高,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和推广提供了诸多条件。不同的居家养老保健服务,既能满足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又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15-16]。本研究实施的居家养老社区护理服务,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护士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区护士又动员各类社区资源在社区内开展居家养老保健服务活动,通过个性化的上门专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保留家庭养老的优点,又能通过医务人员的参与,扩展居家老人的社交圈子,克服家庭养老存在的不足。社区护士通过对社区老人开展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居民心中的形象,促使社区居家老人更愿意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因此,居家老人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也会不断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社区护理后,B社区老人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A社区的60.0%(P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结合社区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等特点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社区护理管理,可提高社区老人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满意度,改善社区老人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进而提升社区居家老人的生存质量,同时也为社区居家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秦红,赵鹏,任静.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护理服务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54-155.
[2]修宏方.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3]李杨春,李新辉.国内外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3):39-40.
[4]ShankMD.体育营销(英文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徐金来.社区老年保健服务中居家养老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0.
[6]商建文,周艳,于继珍.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护理服务[J].吉林医学,2010,31(14):2079.
[7]李玉玲.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综述[J].江海纵横,2008,(1):27-29.
[8]宋兰君.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24-325.
[9]陈传锋,金一波,汪莹,等.家庭居住与机构居住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1):23-29.
[10]邓跃辉,周琳.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17-18.
[11]孙敏,赵立强,刘丹萍,等.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调查老年人卫生需求[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309.
[12]张素霞,郭瑞君.老年人健康护理干预方法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6):466-467.
[13]肖柳红,钟华荪,王育珊.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J].山西护理杂志,1999,13(4):156-157.
[14]刘葵娣.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8):127-128.
[15]丁建定.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2):21-23.
中老年人健康养生知识范文篇3
(2)大力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干预、评估活动,进一步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拓宽宣传渠道,进一步推广“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组织城乡居民自测健康素养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改变居民不良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开展“爱国卫生月”、“健康教育宣传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卫生主题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和发动社区、辖区单位,利用闻媒体、宣传版面、宣传栏、上街咨询、专题讲座、市民健康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健康教育宣传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各社区出宣传栏不少于6次,各种文娱宣传活动不少于4次。
(4)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习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估方案》的要求,督促学校确保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活动,城乡九年义务制学校应100%开设健康教育课。高中、职校、中等专科学校和普通高校都应开设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2次。加强师生的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口腔保健、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和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重点抓好健康教育课“五有”(课本、课时、教案、教师、考核)的落实。
(5)积极组织落实爱国卫生月各项活动,参加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举办的图版展览、健康知识宣传、义诊咨询一条街宣传活动。
(6)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开展送医咨询活动,组织辖区医疗卫生单位对社区开展常见病义诊和预防疾病常识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