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医疗处理纠纷的技巧(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8-12 手机浏览

医疗处理纠纷的技巧范文篇1

【关键词】新增护士岗前培训护理纠纷医疗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84-02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纠纷日趋增加。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工作改革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前培训,是新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到护理治疗工作转化的重要阶段,而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护士常因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医疗法律法规知识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护理差错引起护理纠纷。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护理部在对近3年来新增护士的岗前培训中,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确定“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服务为目标,培养了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2008年-2010年来我院应聘的护士162名,男3名,女159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6岁。学历:本科3名,专科96名,中专63名。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41名,待考证21名(培训后在工作期间考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8名)。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方式和时间:采取统一培训计划和岗前培训制度,统一规划和集中训练的方法,培训时间;备为录用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前2周,培训方式有多媒体讲课,操作演示,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

1.2.2.1职业道德教育:讲解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现代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组织学习医德规范,护理道德行为规范,使他们对自己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标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1.2.2.2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与医疗卫生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以及护理专业与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岗前培训中我们特别强调护士的法律法规责权个体。使其明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角色的位置,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万一发生问题怎样处理,怎样报告。

1.2.2.3各种护理规章制度的学习: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管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士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及各种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以实例讲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规章制度培训过程中,我们把查对制度列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参培护士必须熟记“三查八对”的内容,实行背诵验证过关。

1.2.2.4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我院备为录用的护士来自不同学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学历亦不完全相同,在技术操作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其操作熟练程度较低,要适应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较大的这一特殊性,我们实行统一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以《以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基本技能篇为标准。严格按程序进行训练,要求人人过关,并进行严格考核。不达标者,要求其反复训练直到达标为止。

1.2.2.5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种报告制度和程序。要求护士将护理安全制度落实到每一项护理工作和护理操作中,有效防范身边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2.6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在培训中,结合我院医疗服务人群的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制定了一套医患沟通技巧方式方法,将其摆在护患沟通的重要位置,要求护士应用良好的语言修养和适应技巧,对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患交谈中用适当的提问技巧使患者感到关怀感,恰当的反应技巧得到患者信任感,实在的科学技巧取得患者的合作等,要求在护理操作前有“问候,解释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结束有“关心,致谢声“。并在考试考核中把护患沟通技巧列为重点记分。

1.3考试考核方法。

每期培训结束,均对参陪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试考核,理论考试≥60分为合格,技术操作考核≥90分为合格,对考试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再次学习及训练,直到考试考核达标后方为录用对象。

2结果

对3年来每期岗前培训结束后,均对参培护士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其考试考核结果为,理论考试平均合格率为92.5%,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为87.3%。追踪临床护理工作期间其护理差错发生4起,无护理过失而发生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纠纷的日趋增加,对新增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是防范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整合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在患方自我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医患纠纷日趋增多,医患纠纷处理难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对新增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对新增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岗前培训,既能提高增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又能提高新增护士的整体护理服务素质。我院对每期备为录用新增护士通过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2.5%,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为87.3%,临床工作追踪6个月―3年,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起,无因护理过失而发生护理纠纷及医疗事故。我们在对新增护士的岗前培训中,采用如下措施加强了她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一、岗前培训是新增护士从护理学校走入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桥梁,亦是理论上升为实践的初步形成期,。我们在岗前培训中,注重她们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提高科学专业思想意识和医疗服务意识,使其具备一个良好的从事护理工作基础条件。二、通过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医疗安全的意识教育,以填补刚走出学校对相关知识的匮乏,从而懂得守法、遵规、医疗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在护理工作中,注意以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依法对事,依规办事,随时注意医疗安全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三、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是防范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过硬的技术操作是架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通过岗前培训,强化理论学习,训练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全面撑握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在岗不履行职责,不严格遵守制度,无熟练的技术操作技术,是直接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根源;遵章守纪,科学办事,规范操作,尽职尽责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亦是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四、经过岗前培训使他们知道护理是服务于社会特殊人群的专业,协调和处理好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对从课堂走到病床旁的护士来讲,面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风俗生活习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环境的患者,不知该如何沟通和交流,常因语言过简或不当而引起护患冲突,或因不知道该说什么而无言寡语,而使护患者关系淡漠,从而导致护患沟通障碍。和谐的护理环境,和蔼的护患关系可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通过岗前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就能在工作中协调和处理好各层面的人际关系。

4小结

岗前培训对新增护士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开始,新增护士常因缺乏足够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医疗法律法规常识,操作技能熟练技术,护患沟通技巧学识,会导致护理差错而引起护患纠纷甚致医疗事故。我们通过对新增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护理安全意识,护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短期岗前培训,认识到对新增护士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也是防止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医疗处理纠纷的技巧范文篇2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道德为核心,法律为准绳,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医患沟通属于医患关系中非技术层面的范畴,包含了医患双方交往中的社会、心理、法律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及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的适应现代人类保健观念的新模式,新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生要理解患者是社会的人,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来考察审视人类健康与疾病,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已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者变成主动参与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医患关系由传统的单向模式向共同参与型发展。

2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医生,而高素质的医生除了需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术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要不断提高医患沟通的综合素质,这是世界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进行医疗实践、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

3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需要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患者投诉医院和医生越来越多。调查发现医疗投诉中,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医患沟通技巧是导致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医生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养成医疗风险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近年来,医患纠纷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反映和涉及的问题种类多,有服务态度、医疗质量、经济纠纷、工作差错等,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方面占了90%的比例,有80%的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做到事前防范,利用医患沟通技巧将医患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医患沟通中的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沟通的前提条件。

医疗处理纠纷的技巧范文篇3

关键词: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纠纷

【中图分类号】R-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55-02

1纠纷发生原因

护患关系特殊:儿科护士面对的患者是小儿,致使护患关系不仅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还是护士与患儿家长的关系。

1.1护理人员方面

①服务态度和工作欠缺:儿科护理工作琐碎、繁忙,特别是冬春季节,门诊输液人数剧增,同时还要面临许多危急症抢救,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满足患儿的各种护理需求,但护士数量普遍不足,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这些都会加大护士工作压力,产生工作疲惫感,没有个人工作成就感、工作态度消极。护士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未把“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对待患儿及家长缺乏耐心、对患儿漠不关心,这种态度使家长很难信任与配合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易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②缺乏护患沟通:由于儿科病床周转快、床位使用率高、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忙于做各种处置,与患儿家长沟通时间少,对家长的询问解释不到位,不能及时向家长提供疾病和健康教育,对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性,护士不能主动及时的与家长交流。有的家长因患儿患病,情绪不稳定,要求苛刻,稍不满意就指责护士,有时还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导致护患之间产生矛盾,如果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就会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③护士操作技术水平欠缺:在护患关系中,技术性关系是最基础的关系,也是维系护患关系的纽带。护理技术操作欠熟练,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是引发护理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部分患儿营养过剩,给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家长期望值过高,一旦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便难以接受,甚至认为是实习护士在患儿身上练技术。部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聚焦在专业和技术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紧急治疗和护理过程的仔细观察孩子,检查并不严格,违反护理实践为护理出错或失败,导致护理纠纷。

④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如未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各种护理记录没有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各种知情谈话护理文书没有及时签字而导致护理纠纷隐患的存在。

⑤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护士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缺乏工作责任心,护理措施不到位,未严格落实好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发生护理差错,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2患儿及家长方面:患儿家长往往在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住院时间长、经济花费多的情况下产生诸多不满,而在患儿住院治疗过程中,护士是直接执行者,又是与患儿及家长接触最多、最密切者,从而把矛盾转嫁给护士,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1.3社会方面:人们对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不够了解,社会偏见认为患方是弱势群体,医院一旦发生纠纷甚至护士遭受暴力,依旧会同情患方。一些媒体在未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的不真实报道,误导大众,使医院陷入被动,损坏了医院声誉。

2预防护理纠纷发生的措施

2.1转变护理服务观念:要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尊重和理解患儿及家长,进行“换位”思考,努力体会患儿家长在给患儿诊治时的焦急心理,处处为患儿着想,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赢得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2.2提高护士专业素质:由于患儿不会准确诉说,家长的叙述有时也不完整、不细致,无法表述清楚,这就不仅需要儿科护士具有“慎独”精神,还必须具有专业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起到为护理工作查漏补缺,协助医生对患儿的诊断治疗,避免纠纷发生的作用。此外,儿科护士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努力练就“一针见血”的静脉穿刺技术,得到家长的认可。并不断学习进取,更新知识,在儿科护理专业领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力,已更好的方式护理患儿,促进患儿健康。

2.3加强护患沟通:交流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护士们举行的各种沟通的机会,获得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孩子和父母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加强病房巡视,仔细观察患儿的身心变化,及时反馈患儿有效信息,应用倾听技巧了解患儿家长的感受,有时也可用幽默或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让患儿及家长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及重视,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前,含蓄给予预警信号,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以便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

2.4加强法律意识: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明确哪些工作自己可以独立执行,哪些工作必须有医嘱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及执行医嘱,及时、准确、规范地完成护理记录,严格按照护理质量规范实施护理,以免发生法律纠纷。

3讨论

近几年来,儿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许多纠纷或多或少都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针对儿科如何更好的防范护患纠纷,笔者通过观察认为,只有更新护士的服务理念、提高儿科护士专业素质、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法律意识,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护理缺陷、差错和纠纷,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让患儿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秀香.现代社会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4)

[2]吴玉霞,刘赛平,胡玲,邓丽.中山市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