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医疗气体工程施工方案(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8-14 手机浏览

医疗气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哮喘/中医药疗法;小儿补肺止喘膏/治疗应用;儿童

支气管哮喘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笔者自2003年开始使用自制的“小儿补肺止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10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312/200901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及射阳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020例,其中男618例,女402例;年龄6个月至3岁582例,~18岁538例,平均4.5岁。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

1.3纳入标准愿意接受小儿补肺止喘膏治疗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患儿,如于治疗期间发作,停服小儿补肺止喘膏,改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待病情控制后再续服。

1.4排除标准对配方成分过敏,治疗中断及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异常患儿。

1.5治疗方法对1020例哮喘患儿选择每年“冬至”日开始服用小儿补肺止喘膏,“九九”共81d为1个疗程。

1.6药物制备本院研制的“小儿补肺止喘膏”已获发明专利[2],每年冬至前由制剂室将人参、炙黄芪、丹参、蛤蚧、紫河车等15种中药材,按比例运用特殊工艺,制备成内服膏剂。

1.7疗效判定标准采用自拟标准判断疗效。(1)完全控制:哮喘不再发作,或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激素类药品即可缓解;(2)好转:哮喘年发作频次减少,发作时间缩短且易于控制,发作时症状有所减轻,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2结果

1020例哮喘患儿中服用1个疗程(81d)990例有效,有效率达97.06%,其中表现为服用1个疗程后就不再发作的有411例,哮喘发作程度减轻,发作间歇时间延长、气喘症状易于控制的有528例;好转51例。对治疗有效但未完全控制症状的528例及好转的51例患儿在第2年进行第2疗程治疗,551例患儿好转,其中350例获得了完全控制发作的疗效。2个疗程总体有效率达94.31%(962/1020),哮喘完全控制率达到74.61%(761/1020),该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毒副反应。

3讨论

支气管哮喘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30%患儿在1岁时有症状,80%~90%哮喘患儿首次症状在4~5岁前。多数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哮喘史,目前对其病因尚不明了,但确认与遗传及环境有关。工业化大生产、环境的污染导致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强环境保护是减少发病的一个途径。“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的策略”(GINA方案)提出的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的吸入疗法,减少了全身使用激素的副反应,但其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即手口同步性,大多数成人都不能做到很好,患儿就更难达到。激素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敏感性,抑制炎性介质对效应细胞的刺激效应,从而控制哮喘发作。这一方案的推广可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时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本发明专利是运用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理论,从本施治。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中医认为: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冬令进补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精蓄锐之功效。而哮喘患儿缓解期多以肺、脾、肾亏虚为主,故本发明专利是通过调补脾肺肾治疗小儿哮喘,对于哮喘患儿选择每年“冬至”日始用小儿补肺止喘膏进补,“九九”共81d为1个疗程。

本发明与GINA方案及其他诸多哮喘治疗方案相比较,创新之处在于:(1)该发明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上的,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2)该发明项目与目前医学界整理的GINA方案比较,具有口感好,适宜患儿服用,依从性高,疗程短,疗效好,花费低,无毒副反应,有利于家长和患儿接受等特点;(3)该发明项目使用的中草药都是经过历代中医药学专家和中医历史证明的安全性很高的有进补作用的中草药,安全性高,无激素样副反应;(4)可进行产业化生产,并可作为弘扬中医药学事业的一个举措,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尚存不足之处,如未设立对照组、未进行药理实验,有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医疗气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疗养院;治未病;中医

【Abstract】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representsthemainstreamawarenessanddirectionofnewviewonhealthandisasubjectanddirectionofcontemporarymedicalresearch.Inthispaper,researchonthepracticeof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insanatoriumwasdone.Advantagesofimplementing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sfromsuchaspectsasfunction,characteristics,resourcesandenvironmentsofsanatoriumwerediscussedandthemethodsandcontentsof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swerecommunicatedaccordingtotherealityofoursanatorium.

【Keywords】Sanatorium;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s;TCM

“未病”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继《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不断丰富了对“治未病”的认识。现代医家更加重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众多医家发表文章阐述“治未病”理论。综合文献记载,可将“未病”概括为4种状态: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1]。2008-01-25,全国“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医将被纳入保障全民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中。疗养院作为特殊的医疗服务单位,在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本文仅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和理论作一些探讨。

1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优势

1.1疗养之终极目的与“治未病”的核心高度统一疗养的终极目标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疗养,进行适当休息和锻炼、营养等疗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通过必要的治疗和疗养措施,使已发生的疾病转向康复、健康。而中医治未病之核心有二:一是无病早防;二是有病防变,促进健康。传统的“治未病”与现代疗养,在理念上是异曲同工。中医治未病从文献记载来看至少有2000余年了,而我国疗养院的建立和发展就是从预防疾病和疾病康复角度着手的,而且更多的是从预防疾病考虑的,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太极拳、温泉、海滨、景观、饮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导引、武术、保健等,用以调节体内阴阳气血,疏通经络,强筋健骨,调节情志,缓解精神压力等,这些手段和措施几乎在我国所有疗养院被广泛使用,并且在预防疾病和疾病康复中疗效肯定,即使现在,疗养院的核心技术仍是自然康复疗法(中医养生核心技术)和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辨证施治。由此不难得出结论,疗养康复纳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体系并不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困难[2]。

1.2疗养院的功能是实施“治未病”原则的继承国内正规疗养院的功能现阶段大致包含了疗养、体检、康复和亚健康调治。纵观“治未病”的理念和内容,应该说目前国内疗养院都已基本具备,是轻车熟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治未病”的原则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3]。这些原则疗养院是一直在实践的,如常规的健康体检和咨询、保健宣教及康复疗养、健康评估、危险因子的确定、保健处方的设计、健康档案的制作等,并在传统的基础上,介入了心理、运动、营养等等[4]。

1.3疗养院的人才、技术资源是实践“治未病”的可靠保证疗养院集多学科专业为一体,集健康保健功能为一身,既摆脱了治疗医院单一治疗模式的束缚,又在围绕健身、强体、康复等“以健康为本”方面开辟了新天地。目前国内正规疗养院大多延续了治疗医院的编制模式,专业科室设置门类齐全,各学科人才济济,医疗设备配置精湛,积累了多年健康体检和疗养康复经验,对健康鉴定与指导不良生活习惯的矫正及亚健康调治是熟门熟路,对健康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已初具规模,完全达到“治未病”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要求。疗养院在中医和物理治疗方面更具人才优势,与“治未病”工程完全可以无缝衔接。

1.4疗养院的环境是实施“治未病”的理想平台疗养院大都处在风景区,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基础,充分利用空气、日光、景观、负氧离子、有机矿物质等自然疗养因子,结合“治未病”的手段,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对控制危险因素,恢复健康体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使身心得到极大调整,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治未病”场所。同时,随着各疗养院陆续对外开放,到疗养院体检、疗养不再是时尚和地位的象征,疗养院的经济效益逐步攀升,由此带来疗养院的硬件设施、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完善,软越来越到位,再加上超前的健康理念,专业的健康管理,综合的亚健康调治手段,疗养院已成为调养身心的不二选择。疗养院只要搭建好“治未病”的平台,展示自己的管理特色和管理能力,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

2我院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和设想

2.1基本思路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理念,切实有效地为客户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干预、保健、治疗等健康服务,探索“治未病”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和昆仑健康保险公司、炎黄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KY3H‘治未病’中心”,以系统工程的观念考察人的生命运动,以传统的中医学和养生学为主,融合现代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形成以辨体质、鉴状态、识未病、干预调理、评估效果等为主要环节构成的个性化健康保障技术和服务体系,以传统健康文化理念为主导,以未病、已病为主体,从改变其观念入手,进行顺势调理,实施互动性健康管理,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构建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KY3H”健康服务。

2.2“治未病”中心组织结构中心开设KY3H辨识体检、健康干预、康复保健、名医工作室、综合服务部、贵宾接待室等场所(图1)。

2.3“治未病”中心工作流程(图2)

2.4“治未病”服务模式建立“KY3H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集采集、录入、分析、评估为一体,为客户进行常规体检以及KY3H体质辨识服务,提供体检报告、“知己”报告、“求己”方案和“求医”指南等(图3)。

3我院实施“治未病”的服务内容

1)依托我院现有的高级干部健康体检管理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健康体检服务。

2)依托五脏相音辨识检测系统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为客户提供脏腑及经络功能状态测评,经络穴位、饮食、音乐、情志综合调理方案,及配套的经络调理磁疗贴。

3)依托“KY3H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智能系统为客户建立健康状态信息库。

4)依托现有工作基础为客户提供9项特色技术服务:①中医养生健康宣教。②膏方药膳。③冬病夏治。④针灸减肥。⑤推拿保健。⑥理疗驱病。⑦养身药浴。⑧小针刀。⑨常规中医中药。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和方向,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在从“重治轻防”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转变中,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方法、手段的优势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疗养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中积极摸索和探讨,形成自己的特色,

为疗养院的转型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力,薛晓琳,徐雯洁,等.“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08,27(1):76-77.

[2]魏素丽,范竹雯,徐江雁,等.对疗养行业管理归属问题的再思考[J].光明中医,2008,23(11):1849.

[3]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3.

医疗气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篇3

一、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高发的原因

第一,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法律观念淡薄。现阶段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法律意识却十分淡薄,法律观念不强,人生价值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逐步蜕变,经不起考验,抵不住诱惑。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正在发生在深刻的变化,部分医疗工作者意志薄弱,比享受、比待遇,并逐步偏离了“救死扶伤”的天职,从而导致了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频发。

第二,医疗卫生系统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现阶段正在处于经济转轨阶段,各种体制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然医疗卫生体制也存在着种种问题。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大多数是国有事业单位,但是国家拨付给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比较少,大部分是以自我盈利为主,因此造成了“以药养医”现象的存在,这导致了系统内犯罪的滋生,同时医疗卫生系统在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

第三,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的监督机制的欠缺:首先是内部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医疗卫生系统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忽略内部制约机制的建设,导致在单位人事、财会管理、医药采购、患者治疗等方面体制不健全;同时医疗机构权力又过分集中,内部纪检、工会等监督系统形同虚设,系统内实行的是“一把手”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卫生系统腐败的滋生。其次是外部监督机制欠缺,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着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而且还存在着多层监督的问题,造成本来就没有效监督的外部监督相互推诿、监督不得力的问题。总之,监督上的天然缺陷进一步成为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正是由于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卫生机构体制不健全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现阶段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高发。

二、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特点

第一,犯罪主体高素质,淡薄法律意识,且犯罪多呈窝案、串案。如在检察机关查处的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中,犯罪主体大都都是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这些医务人员虽具有较高的医疗专业素质,但是相应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观念,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应该触犯犯罪,可见其法律知识之匮乏。其次就是在查处的该领域职务犯罪中,大多数是窝案、串案,往往是医疗机构领导层集体作案,共同贪污、受贿。如在某基层检察机关2011年查处的3件医疗卫生机构贪污贿赂案件中,全部都是共同实施的犯罪,其中还有一件涉及院长、副院长、会计、出纳共同实施的犯罪,涉案人数达4人,这也是该检察机关历年查处的涉案人数最多的一起窝案、串案。

第二,涉案总体金额较大,但单笔涉案金额较小,涉案时间持续较长,且作案次数多。医疗卫生系统的犯罪现阶段涉案总金额越来越大,动则几万元,有的甚至高达几十万、上百万元。但是单笔涉案金额则较小,每一起贪污行为甚至只有几十元、几百元,伴随着作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的特征。如在某基层检察院查处的一起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中,犯罪主体单笔作案数额经常是几十元、几百元,然而作案次数则多达几百次,犯罪时间持续达四、五年之久,作案总金额最后竟达几十万元。

第三,犯罪手段日益隐蔽,查处难度加大。与其他系统的职务犯罪查处相比较,医疗卫生系统的职务犯罪犯罪手段多样化,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查处的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中,有的是发生在采购领域,收受或者索取医药商的回扣,有的是利用招聘、医疗单位基建等项目收受贿赂,有的是利用职务便利、采取收入不入账等手段实施贪污,还有就是挪用公款的行为,犯罪手段可谓多种多样。同时该领域的犯罪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比如医疗工作人员受受回扣的问题,虽然这是医疗卫生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运作是在医药推销者和医院掌握药品采购权的负责人私下谈好的比例,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予以兑现,却在账目上没有任何显示,所以侦查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查处的一起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犯罪主体采取接种疫苗扣除陈本后利润不入账的方式,将此款项占为己有,如果不是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自己私下做了流水账,才是案件得以突破,否则该案根本无法查证属实的。

第四,犯罪领域较宽泛、涉及各方面罪名。过去医疗卫生系统犯罪大发生在医药采购销售领域,现在扩展到各个领域,如医疗单位人员招聘、基层建设、盈利额不入账私分等,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涉嫌的犯罪也扩展到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各种罪名。

三、高质量打击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严厉打击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同时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办好医疗卫生系统领域职务犯罪,检察机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起:

一是严把初查计划关。建立在分管检察长的领导下,在反贪全体干警的共同参议下,对医疗卫生系统每一个线索都要进行详细的审查,确定案件线索的真实性、可查性,并进一步探讨确立案件初查的突破口,制定详细的初查计划,并以此统领整个案件的侦查工作。

二是案件侦查过程中问题评议及时、民主制。在侦查案件中,调查询问过程中,对于干警遇到的问题,及时召开案中评议会,发挥集体智慧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尽快突破案件。同时在案件的各个阶段都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汲取教训,将办理医疗卫生系统案件有序、合法、高质量推进。

三是高度重视办案安全。在办理医疗卫生系统案件中,尤其要注重办案安全,医疗工作人员特有的自尊、自重,使得检察机关办案更要重视办案的安全性,在办案全过程要实现安全有计划,安全有保障,做到全程有录像,领导高度重视,人人有责任,保障办理此类案件零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