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管理总结(收集3篇)
病案管理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项目工作首先项目管理HIV感染者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效率的手段。但迄今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医药企业、少数公共卫生项目在采用项目管理,且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项目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从项目的执行、计划、执行、控制到结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档案、范围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成本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和采购管理档案等。我们尝试将档案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要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网络。载止2003年,全市6个区均成立慢性病防治机构,各镇成立了防保所,综合医院成立了防保科,全市共建28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现已形成以市慢性病防治院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为枢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防保所(科)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各慢性病防治机构都有自己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
1.2领导重视,保证项目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为了落实各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区一级项目执行单位,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自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到2007年我市共有16个公共卫生项目(见表1),并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了档案室,2002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验收。
表1深圳市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档案
项目名称
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醒目
深圳市学校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流动人员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深圳市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公共服务场所高危人群干预项目
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
深圳市社区中小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儿童龋病与牙周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实施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
深圳市伤害监测项目
深圳市性病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1.3导入项目管理经验,促进项目档案规范化
根据我市慢性病特点和每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组织专家每年对全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按照年初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第二年重新修订《深圳市慢性病综合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包括项目资料、记录、计划和总结等各种档案资料,使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每年年底将各项目资料分类整理,送档案室归档保存。
结核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各级政府有关结核病防治文件,市区组织机构、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文件等。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签订了责任书,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级结核病防机构工作计划和总结。
“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的应用”、“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的研究”及“DOTS2PLUS策略的实施性研究”等项目手册。
性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西太平洋亚太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发廊人群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等项目手册。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办工作计划和总结,暗娼、嫖客、吸毒人群和献血员等高危人群STD/AIDS主动监测记录。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娼、嫖客和吸毒人群等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记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档案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深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项目”“学校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等项目手册,规范整个操作过程而统一设计、印制的“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口腔保健手册”等。目前已建立了口腔卫生健康档案,到2006年已有20857份。采用ICD210编码的统计程序,保证了恶性肿瘤、脑卒中报病监测工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社区的督促和检查,现场考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生诊疗技能的记录以及随访资料。
根据年初工作重点,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改,每次修改后都保持一份归档。
1.4加强培训
通过市、区两级的培训,提高了全市慢病防治专业人员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慢性病防治机构项目档案管理与各级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能,探索合适的协调机制,建立团结、高效的慢性病防治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体会
为迎接信息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我市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采用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全市网络通报慢性病防治信息,方便快捷,具有较好实效性。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人不重视资料归档,档案管理人员不积极主动收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
为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包括项目知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提高其素质。同时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病案管理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方法档案安全
中图分类号:F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54-01
一、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疾控中心改革的原因,科室变动较大,管理人员兼职,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每个科室设1名兼职档案员,在收集及管理中不尽相同,为了工作方便,材料往往在个人手中,使档案归档的不完整性突出。加强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势在在必行,根据《档案法》及档案管理规范规章,根据行业特点、工作性质,有理有据的制定部门和单位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达到规范化标准,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
1、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前提是抓好上级发文的甄别和本单位公文制发环节。办理文件过程必须按程序标准进行,存档的文件,必须保证文件内文字字迹清晰、鲜明,文件真实、连贯性性强。
2、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好文件的归档。为了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利用的最大化、查找方便化和案卷的完整化,保证“以本单位形成文件为主”,上级与同行单位文件为辅这一工作原则,并且重点明确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分类归档。
3、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案卷的整理质量。案卷整理以利于分类、检索、利用,按照本单位制定的档案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档案质量标准。根据单位经济情况,提升档案计算机技术,逐步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利于档案有效利用。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利于单位阅档和借阅。建立健全档案借阅制度及程序,按照规章制度制作“档案借阅登记表”,为查阅、借阅档案的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对档案信息利用效果要进行及时的跟踪、统计,并进行电话回访,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效果的反馈机制。
5、档案的安全是档案管理的保障,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加强重点设施安全排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明确责任,措施到位,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二、加强疾病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样化,档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们首先着手规范统一了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流行报告、防治方案、规划、总结;监测点、防治点数据记录等有关材料;其次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防治工作记事、照片、录像、总结等文件材料提升;第三是对疫情报表和统计材料;环境卫生监测材料强化征集;第四扩大了射线防护、设计方案;实验数据图表、专题调查、总结报告、仪器制作有关材料,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测定及劳动条件评价、职业病防治;急慢性职业中毒报告、报表及统计数据等卫生档案的管理。
(1)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纳入每年考核目标,老师责任,建立档案考核办法,把档案工作完成情况与个人挂钩,使档案工作人员更有责任心。
(2)凡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直接性系统整理,组卷。必须保证归档材料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系统性。
三、档案规范化管理后的收效与成绩
1.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使档案入档齐全,管理有序,提高了疾控的声誉,促进了疾控中心的发展。在国家实验室的评审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档案。
疾控中心档案资料齐全、系统,给科技人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近几年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部级刊物430余篇,省级刊物330余篇,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利用档案资料有关。如“青岛市食物中毒案例分析”,“青岛市慢性病发病动态分析”等均在部级刊物上发表。其中“青岛市流感流行特点分析”以及“青岛市艾滋病的探讨”等均在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分析规律,并结合近年的发病新动向,开展研究工作。.对疾控中心186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技术档案,为全面、系统反映出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在人才使用考核、评审职称等方面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1.疾控中心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关键。由于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才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办公用房和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增加对档案工作的物资和经费的投入,这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2.档案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档案工作的根本。搞好档案工作,一定要规范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档案分类编号等。健全档案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内容易操作,规范划一。
病案管理总结范文篇3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新形势下加强病案管理与应用的经验,为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医院病案室按照病案回收、整理、归档、借阅以及复印等各个环节实施严谨完善的病案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严谨、完善的病案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有效杜绝了病案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案质量,促进了病案的良好应用。结论:严格、周全的医院病案管理方式和良好的质量监控模式是提高病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
我院是一所拥有io00张床位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每年出院病案近万份,并逐年增长,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病案管理流程和良好的病案质量监控模式,现报告如下:
1病案流程管理
1.1病案资料的送交和质量管理每天由病案室专职病案管理人员到医院各个科室统一回收前i天出院的病案,实行签收制度。这样,每出院一例患者就要有i份出院病案。门诊则由门诊部专门负责收发病案的工作人员负责将每1份病案及时收集。加强病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每1份病案资料的完整性,从而提高病案的质量。对于每i份病案,严格按医院制定的要求去做,不仅要及时送交病案室,而且还要保证病案的质量。
1.2病案资料的整理及输人计算机管理病案回收后按照整理要求排列顺序,并按规定做好整理、编序、装订工作。根据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及《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住院病案资料至少保存30年。由病案工作人员将回收的病案首页(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等)输人计算机中,对病案资料进行计算机程序管理,直接对病案信息资料进行检索,保证在短时间内提取病案,让病案资料更好地为管理者、医护人员、法律工作者提供服务,同时达到节约开支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计算机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使用,提高病案资料的利用率,为医院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1.3病案的归档及借阅管理把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时效性四大原则,将病案资料整理、输人计算机后就要上架归档zl。病案资料上架保存后,查阅病案者都必须履行一定的手续,并制定一系列适合该院借阅的规章制度。医院医护人员(即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借阅时必须以胸牌为标识,其他医护人员必须经医务科同意方可查阅,并由病案工作人员做好借阅登记。医护人员查阅病案资料,必须在病案阅览室查阅,不得将病案带出病案室;因其他原因(如教学、科研、病案讨论等)需要病案外借时,必须由医务科出具书面许可证,由病案工作人员作好登记等工作,并嘱其妥善保管。病案资料借阅时间最长一般为1个月,如需续借,重新办理外借手续。在外借过程中,病案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病案的跟踪监控与催缴工作,并在外借病案归还时做好核对工作。
1.4病案的复印管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对病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随着医院患者的逐年增加,病案也在逐年增多。复印病案的目的主要是医疗保险报销及保险索赔等。复印病案资料的申请人是患者本人时必须出示有效证明(身份证或居民户籍证明等)。申请人为患者亲属时,必须出据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和患者有效身份证明及彼此关系证明材料。申请人为保险公司或者公安司法机关,申请人必须出示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明。通过核实申请人有效身份的证明后,方可对病案资料进行复印,复印内容包括病案首页、出院记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经申请人对复印病案资料的核对后,病案室对复印件加盖证明印章。建立了病历满页打印制,以避免病历记录不及时,确保患者或家属随时封存病历、复印病历时病历的完整性
病案信息既是医院临床工作、科研及教学的重要资料和信息来源,也是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保险的基本依据。因此,建立一种科学、规范的病案管理流程与质控,是当前病案管理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际操作,该院的病案管理流程取得良好实用效果。近10年来从未丢失过一份病案,保证了病案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并能使病案资料在医疗、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
2病案质量监控
2.1完善病案质量控制体系
2.1.1设立完善的病案质量监控小组为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水平,对原病案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病案室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等组成。定期对病案管理中,特别是病案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向各科室通报检查结果,及时改进不足。针对病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改进措施,以完善病案管理工作。科主任为本科室病案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护士长协助科主任做好病案管理工作,主治医师负责科室环节病历的质量检查工作。科室设兼职质控医师、质控护士对出院病案进行检查。运行病历由医务科、护理部进行抽查,病案室专人负责终末病案检查。
2.1.2制定标准,完善制度在卫生部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基础上,制定了我院的《病历书写规范及要求》,明确了病历书写的要求、书写的内容、书写的时限、书写的格式等。并制定了《病案质量管理制度》、《病案回收制度》以及《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对出院签字不齐全的归档病案,病案室可拒绝回收。
2.1.3完善三级医师责任制住院医师要严格按要求书写病历,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结合查房严格审阅病历,及时纠正病案中出现的疏漏和错误。
2.1.4加大监管力度将病案管理作为全面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医务科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并负责在网上全面监控各科室病历书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科室予以解决,并对科室进行相应扣分,医疗控制办公室下科室抽查病历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组织资深专家专门负责审核出院病历质量,对共性的间题如病历记录不及时、病历不满页打印、化验单粘贴不及时、检查结果异常无分析、更换药物及停药无记录等问题,每月最少一次在医院质控月刊上通报,以警示全院科室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对出错较多的科室、人员办班培训,加强教育。定期举办病历展评,将优秀病历和不合格病历的专家点评同时展出,用展览的方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