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写作范文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8-18 手机浏览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范文篇1

急性心肌梗塞

冬季人体通过收缩血管来减少热量的损失,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危人群却是有危险的,因为剧烈的血管收缩有可能引发心肌梗塞。所以对这类患者,冬季更应注意气温变化,避免情绪波动、劳累过度、运动过量等心梗诱发因素。

体重过重、高脂血症、高血黏度、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更要注意。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早就医。

运动有助健康,但在寒冷季节,冠心病患者若加大运动量,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所以,在冬季要结合自己的病情控制好运动量,所有活动应安排在中午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内。活动时间要缩短,运动量要减小,患过心肌梗塞者,要定期到专科门诊复诊,治疗或调换药物均应由医生确定。

高血压

寒冬的低温易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做好下面几件事。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最好随时监测血压波动情况。冬季监测血压的次数要增加,若发现血压升高明显,应请医生调整降压药。若自己尚不知一天内血压波动的规律,可去医院做24小时血压监测,以指导服用降压药物的时间。

注意有无呼吸暂停:有的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在熟睡时有“呼吸暂停”。而高血压常常是呼吸暂停的元凶。所以,如果家属发现患者熟睡时有呼吸暂停的情况发生,应及时治疗。

防治便秘:冬季,若进食的蔬菜和水果少,饮水少,很容易出现便秘,便秘时因费力排便可致血压升高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心力衰竭

长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在冬季极易患肺部感染。一旦肺部发生感染,本来功能已经很弱的心脏负担会更加重,很快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下肢浮肿,这在医学上称为“心力衰竭”,需及时去医院急救。所以,心脏病患者在冬季要预防肺部感染,以防止心衰的发生。

神经系统疾病

脑出血

老年人脑出血多由高血压引发。寒冷的刺激又容易使血压升高,为预防脑出血,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

1、观察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

2、千万不能间断服用降压药,或自行停服降压药,或减小降压药的剂量。

3、不激动,不生气,

4、防止运动过度,

5、注意保暖,

6、保持大便通畅。

脑血栓

脑血栓在冬春季容易发病或复发加重。所以中老年朋友应该做到:

控制饮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者容易患脑血栓。冬季人们常因为热量消耗较大而胃口大开,因此冬季被誉为是大补的季节。但是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很容易使胖者更胖,血脂高者更高,这样对糖尿病或高血压都不利。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严冬室外活动减少,睡眠时间增多,饮水量减少,这些都是促发脑血栓形成的因素。

1、夜间睡眠保证在7小时左右,午睡30~60分钟。

2、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液黏稠度,发生异常时要及时找专科医生。

3、每天多喝水,夜间起床1~2次,一来可促进血液流动,二来可以降低血黏度。但注意起床动作要缓慢,防止眩晕或跌倒。

4、选择适当场地、适当时间及适合自己的运动。

骨骼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

人步入老年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再加上冬季穿得比较多,行动不方便及路面不良因素增多等,骨折的发生几率增高。为了避免骨折的发生,冬季老年人应做到:

1、防跌倒:晚间光线不好的道路、雪后融化又结冰的路面,老年人都不宜行走。有事必须出门时,要拄手杖或由他人搀扶。

2、选好鞋:鞋底要宽且防滑,鞋的重量要轻,保暖性好。

3、注意走路姿势:在较滑的地面上行走时,上半身要稍向前倾,要小步走,一旦跌倒,身体全身向前,这样不易摔伤下肢和骨盆。另外,乘坐公交车时要手扶栏杆,慢上慢下。

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受许多因素影响。在冬季,因气温较低,外出活动少、过多进食均可使血糖上升。因此,在冬季要增加血糖监测次数,血糖增高时要适当增加运动量,控制饮食,必要时可调整药量。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各种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又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要防肺部感染;勤洗澡,每天洗脚,以保持皮肤清洁;要多饮水。

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

甲低症状较多,容易误诊,如果您发现身体有以下症状时,可去内分泌科检查。

1、精神神经系统:嗜睡、表情淡漠、抑郁、妄想、幻想、木僵、记忆力减退、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听力和视力下降等;

2、消化系统:便秘、腹胀、鼓肠(肠梗阻)及食欲减退等,

3、皮肤:皮肤粗糙,肤色变深,手掌、脚底发黄,眼睑浮肿等;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范文篇2

1.胃病人体感受风寒,尤其是胃部受凉后,胃可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及适应性随之降低;同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兼之冬季人的食欲较好,食量增加,胃的负担过重,很容易导致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冬天要注意胃的防寒保暖和饮食调养,进食要定时、定量,食温、食速要适中,少食油腻,忌食生冷辛辣,切勿暴饮暴食,忌烟戒酒。

2.关节病冬季多风,一些相对潮湿的环境对关节病均可“助纣为虐”,加重寒冷刺激,导致血行不畅,血液瘀滞,经脉痹阻,使得“老寒腿”等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反复发作。患者感觉肢体酸麻胀困,屈伸不利,疼痛加重。因此,患有关节病的患者除有效避寒之外,冬天还要注意避风和避免潮湿;饮食上选择优质蛋白和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食物;适当锻炼,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注意患肢保暖,切忌使用冷水擦身,必要时可做一些理疗。

3.呼吸道感染寒冷刺激可使鼻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气管、支气管痉挛,为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感染成为冬季最常见的一类疾病。这种感染分为传染性(如流感)和非传染性(如气管炎)两种;发生部位分为上呼吸道(如单纯性鼻炎)和下呼吸道(如肺炎)两个位置;起病时的缓急分为急性(如急性咽炎)和慢性(如慢性支气管炎)两种情况。为预防呼吸道感染,冬天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及时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多饮水,避免烟雾、粉尘等对呼吸道的刺激,调节好居室微小气候。同时,要积极治疗感冒,以防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

4.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气候能引起心、脑动脉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使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易发生中风。寒冷是“死神”的帮凶,有关资料显示,冬季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且也是此类疾病患者病死的高峰期。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惕,要加强御寒,特别是气温骤降时,要避免冷空气的刺激,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不良事件干扰,备好急救药品,坚持服药。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范文篇3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开封地区;气候;年龄

Theobservetionoftherelevancebetweenseasonalclimateand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inKaiFengAreaZHANGdong-hui,WANGShao-qian,XULi-na,etal.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KaifengCity,Henan475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relevancebetweenseasonalclimateand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andthenforecastthediseaseinthehighincidence,sothatpeoplecandoagoodprotectiontoreducetheincidenceof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andmortality.MethodsCaseswereclassifiedaccordingtotheseasoncount,theincidencesofcerebrovasculardiseaseindifferentseasonsandclimaticfactorsweretestedbychi-squaretest.Yearwasdividedintofourseasons,12,1,2forwinter,3,4,5forspring,6,7,8ofsummer,9,10,11forautumn.Agedivision:30yearsoldto80yearsoldwasdividedintosixagegroupsby10yearsofasegment.ResultThecerebrovasculardiseaseincidenceswassignificantlydifferentindifferentseasons(P<0.01).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incidencesinthewinterandsummerwerehigherthaninotherseasons(P<0.01).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winterandspringsdiseaseincidences,summerandautumnsdiseaseincidences(P<0.05).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incidencesinthewinterwashigherthaninsummer,but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betweensummerandautumns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incidences(P>0.05).Fromtheagedistribution,51-60yearsofagewasahighincidenceofage,andmore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P<0.05),71-80yearsoldforanotherhighage,more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andmultipleinfarct(P<0.05).ConclusionThereissomerelevancebetweentheincidenceof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andseasonaltemperaturesinkaifeng.Peopleshouldpayattentiontodapttoseasonalclimatechange,keepwarminwinteranddrinkmorewatersummer,developgoodhabitsandpayattentiontobaseddiseasetreatment.

【Keywords】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Incidenceofdisease;Seasonalclimate;Kaifeng;Age

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病迅速,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又称为脑卒中。如何早期预防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减少该事件的发生率,是目前急诊、神经内科医师探讨最多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医疗工作者针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季节气候关联性做了不少地方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开封地区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季节气候关联性研究的报道,省市也未有人针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季节气候关联性立项研究。该研究通过对开封地区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患者按季节进行分类计数,运用卡方检验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因素条件下脑血管病发病率,从而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季节规律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开封地区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120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6470例,合并糖尿病1760例,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1040例。其中脑出血患者3120例,男1780例,女1340例;脑梗死患者8930例,男6230例,女2700例。年龄30~40岁脑出血270例,脑梗死510例;41~50岁脑出血580例,脑梗死800例;51~60岁脑出血1050例,脑梗死2230例;61~70岁脑出血450例,脑梗死2140例;71~80岁脑出血410例,脑梗死2680例;80岁以上者脑出血360例,脑梗死57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治进展诊治标准[1],在严格的神经检查基础上经颅脑MRI或颅脑CT检查明确诊断。

1.2纳入排除标准急性脑血管病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新发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2)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距就诊日期在14d内。排除标准:(1)非脑血管病事件;(2)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超过14d。

1.3方法

1.3.1发病季节分布分4个季节,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1.3.2年龄段分布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0岁以上者。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季节性分布不同季节脑血管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7,P<0.01),其中,冬季与春季比较(χ2=81.144,P<0.01),夏季与秋季比较(χ2=110.1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季与夏季发病率比较(χ2=0.546,P>0.05),春、秋季节脑血管病发病率比较(χ2=6.67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120例脑出血发病季节分布冬、夏季节脑出血发病率较高,冬季略高于夏季,而春季、秋季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1。

2.38930例脑梗死发病季节分布冬季发病率最高,夏季是另一个高发季节,春、秋季发病率也不低。见图2。

2.4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病季节趋势图冬季是急性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无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夏季是急性脑血管病另一个高发季节;春季发病率略高于秋季。脑出血受季节气候变换因素影响更大。见图3。

图3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病季节趋势分布

2.5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分布不同年龄脑血管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41,P<0.01),其中51岁-与41岁-脑出血发病率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P<0.05);71岁-与51岁-脑梗死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40,P<0.05)。见表2。

2.6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分布脑出血患者在51~60岁发病率最高,脑梗死在71~80岁发病率最高,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有低龄化趋势。见表2和图4。

3讨论

120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6470例,合并糖尿病1760例,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1040例。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高血压是引起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长期的血压波动增强、血管顺应性的降低,造成血管内膜和内弹力纤维损伤,导致严重的脑动脉硬化,从而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滞性增高。因此,长期严重的高血压引起大动脉血流减少及脑血管阻力增高,加重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高脂血症对身体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发病早、病情进展快,主要侵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其中,急性脑血管病变多见脑梗死及脑出血。如何做好基础病的治疗关系到脑血管病的发病与否。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不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遗传等有关,还受饮食、情绪波动、精神改变以及意外事故等影响,气候条件也是诱发因素之一[2~4]。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背景的差异,各地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季节特征不同。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水多,秋季晴和。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开封地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是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无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夏季是脑血管病另一个高发季节,春季发病率略高于秋季。脑出血与脑梗死相比,受季节气候影响更大。从年龄分布来看,51~60岁是一个高发年龄段,且脑出血患者较多,病情危重;71~80岁为另一高发年龄段,发病多以脑梗死为主,多发梗死灶;61~70岁,脑出血与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确揭示和掌握急性脑血管性疾病与气象条件、季节的关系有益于健康的管理。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积极预防急性脑血管发病是减少死亡的途径之一,对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价值。

气温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死亡的主要气象要素[5~6]。有研究者[7]认为,脑出血在寒冷季节发病较多的原因可能是在高气压、低气温的寒冷季节中,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在原来已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易诱发脑出血。脑梗死在高气温、低气压的炎热季节时发病较多,这可能与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造成血液粘稠度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气温下降诱发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可能的致病原因是:(1)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多,球蛋白减少;(2)冷空气侵袭或气旋干扰时,产生大气电场,导致血压升高,成为脑出血的直接致病因素;(3)在天气突变时,地球电、磁场的作用使得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调节功能较差者易发生脑血管病[8]。

脑出血患者在51~60岁是一个高发年龄段,考虑这与该年龄段患者承担着社会与家庭的重担,社会应酬多,心理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如吸烟、喝酒,酒后桑拿,夏季空调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血管收缩、舒张急剧改变。脑梗死在71~80岁年龄组发病率、复发率均高,影像学常见表现多发梗死灶,与患者基础病多,动脉血管基础差,季节气候的变化诱发因素有关。

针对以上因素,预防措施主要有:做好基础病的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注意收看收听天气预报,掌握外界气候变化,尽量避免突然温差变化;冬季要注意保暖,老年人在冬季外出、室外活动、洗澡等都要特殊注意防止气温变换的影响;卧室与卫生间应有取暖设备,防止室内温差过大;夏季要注意休息,避免大量出汗,多饮水,多吃水果,定期检查血脂四项和血流变;中青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什么季节,切忌过量饮酒、以免酒后血压增高,脑血管高度扩张,同时经受外环境气压改变而发生脑出血。

总之,开封地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季节气温有一定的相关性,急性脑血管病在冬季和夏季发病率高,脑出血受季节气候变换因素影响更大。人们要注意适应季节气候变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饮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注意基础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崔元孝.脑血管疾病诊治进展――脑血管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J].山东医药,2004,44(30):62-63.

[2]刘芳,张金良,陆晨.我国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J].气象科技,2004,32(6):425-428.

[3]陆晨.脑卒中与气象要素关系的探讨[J].气象科技,2003,31(6):397-399.

[4]路凤,金银龙,程义斌.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5(2):83-87.

[5]叶殿秀,杨贤为,吴桂贤.京沪两地脑卒中发病率及其预测模型[J].气象科技,2003,31(6):381-384.

[6]陈辉,田生春,李鸿洲,等.天气、气候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1):19-23.

[7]邓毅,李晓燕.急性脑血管病与季节关系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