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收集3篇)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篇1
1措施及方法
1.1领导重视,确保《条例》贯彻实施
医院领导首先组织干部学习《条例》精神,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法人任主任,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任副主任,委员为相关科室负责人,人财物到位,并根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及操作要点,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多次修改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其具有较强的人性化及可操作性。如:《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疗废物管理职责》、《科室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站工作规范》等。明确各级人员的相应职责,做到各尽其职,尽心尽力。为防止医疗废物在院内发生意外事故,制定《突发医疗废物事故应急方案》,对一旦发生各类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正确处理报告,预防控制、事故分析均作了具体规范要求,在具体运行工作中发现不规范、不合理,及时协调和整改,确保完好地执行。
1.2开展相关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观念
业务培训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科教处、医务处、护理部配合。医疗废物涉及医院内每位工作人员,但鉴于目前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认识模糊等客观因素,故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多次对全院各层次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职业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一系列业务培训,并对法律责任知晓和技术工作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人人过关。尤其针对工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对其进行现场指导,直到完全搞懂为止。强化全体员工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明确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知晓医疗废物分门别类收集方法、个人防护措施等。
1.3领会《条例》精神,确保工作正确性
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在认真领会《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精神基础上,学习外省市好的经验。如2002年全国医院感染培训基地对医疗废物毁型消毒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提示,毁形消毒并不能达到消毒效果,换言之,弊大于利[2]。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寻找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锐器盒与包装袋的生产厂家,产品经反复试用和修改,直至达标并请相关执法机构进行认证,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完善。与护理部多次协调,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收集箱放置位置,管理配合等问题达成共识,与消毒员共同拟定院内转运路线,配备合格的运输工具。
1.4强化医疗废物院内转运管理,防止院内二次污染
根据《条例》要求,使用后医疗废物直接投入符合规范要求的锐器盒及收集袋。医院配备了全封闭、防水、耐腐蚀、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运送车,收集人员在运输前后必须检查车辆完好程度,做好清洗、消毒工作。下科室收集时必须检查所收集容器及包装袋有无破损、渗漏或其他缺损,分类是否正确,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有权拒收,当场指令科室整改,并确定其重量流转双方签收。资料保存3年。对原有的暂时储存点进行了改建,墙面为墙砖,地面为地砖,安装防蚊、鼠设施,近门口处设一浅沟,以便清洗消毒水直接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不致于污染公共场所,墙面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一旦发生问题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
1.5做好职业防护,确保职工安全
根据《条例》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体检加必要时体检,预防接种,制定相应制度上墙,既能指导正确的工作流程,又有自我提醒的作用。修建消毒员休息场所及个人卫生设施,配备必需的劳防用品及消毒药液,指导正确使用方法,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根据所暴露的种类,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及追踪随访。强化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知晓在处理医疗废物时极易被感染经血传播的疾病,熟知医疗废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及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3]。
1.6加强现场指导和督查
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采取到临床科室指导、暗查、明查、考试等多种方法,及时发现《条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加以整改。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中,对多次教育不改的科室及个人进行必要的行政与经济处罚。遇到问题及时与相关的执法机构进行沟通,以确保《条例》的贯彻执行。
2成效与体会
通过近2年的工作实践,我院医疗废物规范管理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也体会到只有领导重视,确保人财物到位、学习到位、制度到位、职责到位、培训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便捷合理的操作流程,严格督导才能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的安全性。预防医护人员被锐器伤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每月平均节约人民币5万元),真正达到医疗废物科学规范化管理。
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
[2]吴安华,黄昕,龚瑞娥,等.医疗废物浸泡消毒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51-52.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制度化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89-02
医疗废弃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真正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健康问题。近年来。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尤其是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我院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深一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各项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1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对医疗废弃物实行规范管理。我院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对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各项处理措施。并相继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置操作注意事项》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以总务科主要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监督检查,使该项工作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2加强全员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法规知识教育
为了使全院员工思想上对医疗废弃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有个明确、清晰、充分的认识,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了全院员工的培训工作。
2.1医务人员的培训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需要全院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医院废弃物处置管理部门多次组织全院性讲课、岗前教育及实习生讲课,并经常到科室指导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操作注意事项等。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的自觉性,做到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经过培训,医务人员思想由被动转为主动,且对自身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从原来被刺伤后仅初步处理到现在主动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定期血清学检查等。
2.2运送人员、保洁人员的培训针对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低,对院感知识缺乏,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不了解,导致出现各类垃圾混放,医疗垃圾未密闭运送,垃圾桶未及时保洁等问题,加强对保洁人员、运送人员及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要求他们在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戴橡胶手套,各种操作后及时洗手。严格做到垃圾分类放置,每日运送二次,及时对运送车和垃圾桶进行消毒。严禁各类人员将医疗废物私自贩卖,若有发现,即予开除处理。
3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3.1分类管理及处置
分类与标识医院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生活垃圾置于黑色垃圾袋中,医疗垃圾置于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置于有警示标识的防渗漏、防刺的容器内。
包装及处置对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要求相关科室先高压灭菌后再放置在防渗漏的黄色垃圾袋;对于病理性废物如手术截除的肢体、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取材后的人体组织等由专人负责统一送殡仪馆焚烧;各医疗单元专人负责做好医疗垃圾的包扎、密封工作;医疗垃圾袋内容物达胶袋容量3/4时,及时对垃圾袋进行封袋包扎,封口严密,胶袋外贴好医疗废物的标识并注明医疗废物的种类、时间、科室。
3.2职业安全防护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院制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规程:在传递锐利器具,处理针头、卸下刀片、穿刺针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插回针帽,防止刺伤;用过的针头不能留在治疗台、治疗车、床旁桌上,用后的锐利器具不同其他废弃物混放。对从事医疗废物回收、运送人员及暂时贮存和处置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防护眼镜、雨靴等,避免其在操作中受到伤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流动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并用75%酒精、015%碘伏涂沫伤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3.3运送和贮存医疗弃废物的运送使用防渗漏、密闭的运送车辆,物业运送人员医疗废物按照医院制定的规定路线,在规定时间运送到医院医疗垃圾暂存处,在运送过程中,做好医疗废物的防盗工作,及时、完整地将垃圾送到医疗垃圾暂存处。
医疗垃圾暂存处有明显警示标识,加锁管理,防止医疗废物的丢失。运送车辆每日进行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进行消毒。
3.4医疗废物的登记物业运送人员与病区指定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工作,交接登记内容包括废物的来源(科室)、时间、、种类、重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交接双方经办人签名等。医疗废物暂存处专人负责每日与区环卫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签收登记“医疗废物转移交接单”。有关的登记资料集中在总务科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3.5特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①具有放射性的医疗废弃物装入红色污物袋,注明日期并单独放置于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专用贮存室内,由专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管理,等待放射物的衰减,使用监测器测量放射性程度直到能够安全处理。无关人员不准入内。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器具,按规定分类消毒浸泡后,集中毁形并详细登记记录,装入统一配置的专用容器,交指定的有证回收单位收购,专人负责。
3.6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医疗废弃物由于种类较多,其管理涉及临床、职能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部门间必须做好分工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和杜绝污染的医疗用品外流,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管理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交叉管理,落实各项工作责任。①总务后勤部门保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正常运转,负责做好包装容器的临床供应工作,组织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和移交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②药剂部门按要求对临床的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工作。③预防保健、护理部门则按要求加强对临床医疗废物收集、分类消毒及处理过程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有关医疗废物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对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按要求及时做好上报和协调处理工作。④)医械、医务、院感、保卫科等职能部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认真做好相关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化、日常化、科学化,达到卫生、环保的标准。
4监督与反馈
由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临床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工作,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协办单的形式发给科室负责人,列出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科室负责人限期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作为医疗质量评分的一部分与负责人政绩挂钩、与奖酬金挂钩。归纳检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间周一次的医院院周会(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大会通报,每月一期的医院OA办公内网以及医院《医疗质量简讯》讯刊上公布,将反馈意见传达到各个科室。
5体会与思考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流程,有效地改善了医院的卫生状况,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了医疗废物的随意丢弃,对确保医疗安全和保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5.2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后,使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医用废弃物分类放置、处理,逐步的达到和实现了国家医疗废弃物处置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要求。全院上下密切配合。定期检查并随时抽查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并分析讲评,敦督落实到位、杜绝了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5.3全员教育提高了全院员工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作为制度性要求,严格将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列为在职员工培训必备内容,促使各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在认识上都得到了提高,管理好医疗废弃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医疗感染的关键且人人有责。
5.4改变了全院员工作中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营造了一种防范医疗垃圾污染的氛围。由于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医院各级人员都熟悉并能较好掌握,加上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从而改变了员工随手乱丢乱扔、医疗垃圾混放现象明显减少不少不良习惯,做到了规范化处理医院的医疗废弃物。
5.5医院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增强。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重要途径。医疗废物管理好坏,对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在加强废弃物管理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院医护管理质量。
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的主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同样也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严格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地抓好员工教育,做好依法医疗费的管理,力争做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美丽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2).
[2]楼慧萍王静赵国运浅谈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
[3]张红玲.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医院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国务院2003年6月16日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社区门诊的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为此,我们对我院8个社区门诊部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1.存在问题及现状
1.1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分类??实施医疗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做到严格分类放置,由于门诊流动人员多、少数工作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或是为图方便,将利器、针头损伤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生活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等,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输液贴膜、采血器、输液针头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1]。
1.2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定护理人员偏少,管理意识差,常是忙于配药、打针而疏于管理。清洁工为图方便进行凭感觉估算重量,在登记本上写上称重时间、重量,两人未进行认真核实就签名字,也常有漏签或补签的现象,存在一定的流失隐患。
1.3??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为了节约开支管理学论文,减少消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过满,不利于封口,同时标签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启用时间,未做到定时更换。
1.4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管理不规范由于个别门诊部离医院较远,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少,不能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检查发现后及时予以批评,并与经济处罚挂钩,对个别容器不清洁,检查人员当场督促清洁工人进行消毒、清洗处理,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缺陷,及时予以指出纠正。
1.5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匮乏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时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将用后的医疗废物带回用作他用。
1.6各种应急预案知识了解不够不能正确掌握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时的应急预案,应加强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免费论文。
2.对策
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区门诊部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由负责人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环节和终末质控。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封口、标识,使用专用容器盛装,感染性废物3/4满时,将塑料袋扎口并标识,损伤性废物放于符合标准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损伤性废物标识的利器盒内,3/4满(48h内)时封闭集中处置。同时由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两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来。
2.2加强沟通齐抓共管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写出书面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
2.3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法律法规,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能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人人知法律,人人会应用,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2.4加强环节质控责任到人制定计划,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门诊部进行检查,从医疗废物的分类、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记是否按规定执行,到医院专人专车转运全过程的检查,认真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查找相关的责任人管理学论文,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提出通报批评,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2.5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为使各门诊部医疗废物得到更好的管理,医院领导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专用的医疗废物储装桶,配备专用称,准确称量该部位医疗垃圾的重量,制作了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及宣传画,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增加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一辆,做到日产日清。
2.6全民动员共同防卫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监督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体会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持之以恒,从它的领取、使用、收集、暂存、运送、上报核实等各环节抓起,才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1]刘素球,聂玉兰,韩永毅,等.门诊公共区域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52-553.
[2]刘素球,菜尤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