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资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赏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6 手机浏览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赏析

唐 王维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崔兴宗是王维的内弟。此人品格高洁,是位超凡脱俗的隐士。你看他的住处:绿荫浓郁、纤尘不染。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科头,就是不戴帽子,只把头发挽成髻;箕踞,就是伸展两脚而坐,形如簸箕。

古人席地而坐,坐如跪形,伸足而坐是不守礼法的行为。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见他的老朋友原壤“夷俟”,非常生气,痛骂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并用手杖敲原壤的脚秆子!这“夷”就是箕踞。

崔隐士孤高傲世,即使是曾让孔老夫子大为恼火的行为,他也一点不在意!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散淡逍遥的生活状态。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这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啊!世外桃源还有吗?连九寨沟、丽江、香格里拉,这些像雪莲一样美丽而遥远的地方,都成了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经济在发展、欲望在膨胀。人人都在追名、在逐利,仿佛是无法停下的汽车。我们生活得好累好累。虽然我们一个劲地去“休闲”,可我们的心依旧浮躁。

王维的这个内弟---崔兴宗,让我们遥望,也让我们仰望。

注释:

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箕踞(jī jù):就是伸展两脚而坐,形如簸箕。古人席地而坐,坐如跪形,伸足而坐是不守礼法的行为。

链接:    15 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注:他本作“拾物”。《诗家一指》本亦作“拾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注:他本作“自适”。),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疏野”一品本是隐居高士不拘泥于世俗礼法的性格特征,诚如《皋解》所云:“此乃真率之一种。任性自然,绝去雕饰,与‘香奁’、‘台阁’不同,然涤除肥腻,独露天机,此种自不可少。”前四句就是说“疏野”的特点在真率而无所羁绊,“唯性所宅,真取弗羁”,是说任性而随其所安,但取其天真自然而毫无世俗种种羁绊。“控物自富”之“控物”当为“拾物”,即随手而自由取物,则自可富足不尽。“与率为期”,谓唯求与真率相约为期,而绝无任何规矩约束。中四句是形象地描写疏野之人的生活和心态,“筑室松下,脱帽看诗”,其生活极为真率自然,无拘无束。“但知旦暮,不辨何时”,说明其心态完全是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后四句进一步说明疏野之人与世无争,“倘然适意,岂必有为。”他所追求的是庄子的“天放”境界。“天放”见《庄子?马蹄》篇,其云:“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成玄英疏云:党,偏。“一而不党”,谓“浑然一体而不偏私”。命,名。天,自然。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中云:“放肆自乐于自然之中。《齐物论》之‘天行’、‘天钧’、‘天游’,与此‘天放’,皆是庄子做此名字以形容自然之乐。”此可以王维之《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避世隐居,视碌碌世人如蝼蚁之辈,疏野狂放而不修边幅,而其环境之清净自然,更显其人之心境与造化为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