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案优秀(精选2篇)
《笔算乘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第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笔算:12×4 180×3 105×7 832×9
3、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提出要求:
① 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
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
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
3、组织沟通。
(1)口算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14×10=140
14×2=28
140+28=168
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
(2)同学们会口算了,会用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师巡视辅导。
(3)学生展示汇报,据生答完成板书。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14,得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得14。设问:这个1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14个十,是140,是1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
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
方法二:
1 4
x1 2
————
2 8 ……14×2的积
1 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
1 6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老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写算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研讨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法,再现笔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做到数位对齐,数位应该如何对齐。
4、小结,笔算乘法的方法。先请多个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重点辅导后进生。
3、判断并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4、我会解决: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去植树,一共种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请问同学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沟通。
2、老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当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精确处置进位问题。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方法一:
14×10 = 140
14×2 = 28
140+28 = 168
方法二:
1 4
× 1 2
————
2 8 ……14×2的积
1 4 ……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
1 6 8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笔算乘法》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笔算乘法》教案 篇2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节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学习进位乘法时再加以解决。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使学生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法则。
六、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家乡美丽的大香林景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桂花节。十一长假,小明一家也来到了大香林,他们买了3张门票,每张30元。请问:一共要付多少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0×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3个30)怎样计算?(复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景区内真是人山人海!入口处,3辆电动车正忙着把游客载往桂花林,(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有3辆电动车,每辆电动车上最多可以坐12名游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呢?(3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名游客?)板书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3辆车大约可以坐多少名游客?
2、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人数,该怎么办呢?
怎样算一共可以坐多少人?(12×3)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3个12是多少)
3、探讨交流
1)12×3等于几?你想怎样计算?写在草稿本上。
2)学生独立思考,请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4)请板演的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算法。
方法1用加法算:12+12+12=36
方法2口算:10×3=30 2×3=6 30+6=36
方法3:列竖式 1 2
× 3
3 6
4、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师指着竖式问:大家看懂了吗?6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表示什么?十位上的3怎么来?表示什么?
有这么多种算法,它们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这个6在第二种算法里表示什么?你能在图中把它圈出来吗?
出示: ○○○○○○○○○○ ○○
○○○○○○○○○○ ○○
○○○○○○○○○○ ○○
"3" 你能圈出来吗?
5、强调竖式的写法,师生共同完成,师边讲解边板书。
12×3=36,在写竖式时,先写第一个因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因数3,注意3要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先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6写在哪儿?表示什么?乘完没有?还要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这个3表示什么?要写在什么位上?现在竖式算完没有?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么样?乘得的积要写在(百位上)。小朋友们请看,在乘法竖式里,12叫什么?3呢?最后乘得的结果36就是它们的(积)。竖式算完了,一定要记住在横式上写出得数。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一起口答。
6、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在计算12×3等于几时,不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而且还探讨了用竖式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齐读课题)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
3 2 3 1 2 3
× 2 × 2 × 2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发现这3道题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1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2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因数是3位数。)
这3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小明一家乘着电瓶车来到了桂花林,他们看见路边放着许多花。每一边都放了342盆,两边共放多少盆?
你能列式解答吗?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3、小明一家去了钓鱼池钓鱼,小明和妈妈分别钓了14条鱼,爸爸钓了16条,一家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4、小朋友真能干!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难一点的题目会不会做?
□ 2 □ 2 □ □
× 3 × □
□ □ 9 8 □ □
师:看清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第1题你会先解决哪一个数?接着填哪一位?还有不同填法吗?
师:第2题你会先填哪一位?为什么?
5、小明一家在大香林游玩了一圈,要回家了。小明想给阿姨家的2个妹妹带一件纪念品回去。妈妈给了小明50元钱,让小明自己挑选礼物。(出示图片:木挂件11元/个,竹水枪22元/支,风箱24元/只),小明会挑什么礼物?一共要花多少钱?还有钱多吗?多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3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名游客?
12×3=36(名)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九、问题探讨
1、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充分放手,让学生独自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是否真正懂得了乘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十、作业设计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3 1 1 2 2 4 1 3 1 1 2
× 3 × 4 × 2 × 4
2、解决问题。
(1)黄花有3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红花有多少朵?一共有花多少朵?(2)三年级有3个班,2个班都是42人,另一个班有45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你能写出多少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多。写好后,同桌互相交流。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你还能写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算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