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优秀(精选6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师:是呀,老班长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可眼前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难题,又如何解决的?
⑴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⑵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差异网★www、√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师:“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⑴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⑵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⑶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⑷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你们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⑴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⑵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⑶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⑵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⑶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1、题目的中心词?题眼?(鱼钩、金色的)
2、读题后你会提出哪些问题?(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真的有金色的鱼钩吗?)
二、快速默读,了解大意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文中画出直接点明题目的句子。(课文最后一句。)
出示: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读句子提出问题。
(1)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它是金色的;?
(2)还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②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③ 有感情地朗读片断,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又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③ 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② 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③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④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 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再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教师:现在明白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为什么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如: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五、课后作业
1、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
2、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3、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等重点语句,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等重点语句,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解说,表现出自己内心对老班长的敬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这篇文章很长,我们该怎么来学好它呢?提示采用速读的方法,就是对于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对于容易的部分,浏览一下即可。
二、初读感知:
1、请学生速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同时找出哪些地方描写了这枚鱼钩。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师:就是这么一枚缝衣针弯成的鱼钩,就是这么一枚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会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鱼钩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基本完整即可,不做强求。(在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3、师:所以这金色的鱼钩仅仅是指鱼钩吗?还指什么?
生:还指老班长、老班长的精神》。
请生齐读课题
4、师: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呀?请同学们找出对这位可敬的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请同学们读这段话。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生答。
师:他为什么仅仅三十多岁就显得如此苍老?你从这背后想到了什么?生答。
师:是呀!他的背有点儿驼,这是他为战士们任劳任怨的见证;他高高的颧骨,这是他为战士们艰辛付出的见证;他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这是他为战士们尽心竭力的见证,但他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受。
5、师:就是这位可敬的老班长,他为“我们”做了许多许多。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文章按什么顺序写了关于老班长的哪几方面内容。
生答。
师整理板书:
①接受任务到处找食(1—3)
②弯钩钓鱼自己不吃(4—22)
③舍己为人壮烈牺牲(23—33)
④临终遗物永放光芒(34)
三、精读感悟:
1、师:让我们先来读读第二部分,看看哪些语段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
2、生默读后回答。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什么是“喜出望外”?他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联系上下文理解。
带读: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两个“到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到处”一样吗?)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可见他们实在是饿极了。)l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师:这“总能”里包含着老班长多少心血呀。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师:“从来”二字,读来是如此的深重,这是他无私的付出。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他吃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体会老班长的痛苦,抓住“呆住”、“啊”、“万根钢针”体会我内心的难过。
对话部分。采用学生与教师分角色读的形式,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加深理解。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注意“猛抬起头”、“支吾”,加强朗读指导)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搂”与“轻声”看出了什么?读好。)“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师:他的身体真的结实吗?小梁会相信吗?连他自己的都不相信,于是他又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 默读课文:
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 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 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⑴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⑵ 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⑵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 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⑴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⑵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⑴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⑵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⑶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了人迹罕至的草地。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墉,行人稍有不小心,陷下去就再也爬不上来了。而且草地的气候变化莫测,忽风忽雨,忽霜忽雪,或者是一场大冰雹,环境极为恶劣。
在这片草地上,曾发生过一个感人的至深的故事。每次老师读到这个故事,都会泪痕满面,相信同学们读过这个故事后,也会被老红军的精神所感动。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1、谁能说一说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的?
3、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从文中把和题目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出示: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仔细读这句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⑴ 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他那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将永放光芒。
⑵ 我们要学习老前辈们为了革命,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
三、感情朗读
1、课文中哪些句子最使你感动?
2、同桌互读,指名读,要读出感情,教师指导评议。
四、复述故事
假如你是一名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请你给前来参观的人讲一讲《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
1、小组内选拔。
2、各组代表在班内进行介绍,其他学生评议,评选出“最佳解说员”,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五、激励学生
教师讲述:马背上的小红军、陷入泥潭的老同志、耗尽最后心雪的老班长,他们都是党培养的好战士,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声无息地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上,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