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水调歌头·题剑阁》原文翻译赏析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远。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鉴赏
作者:佚名
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的词相近。由于崔与之僻处岭南,存词甚少,故鲜为人知。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起句居高临下,气势恢宠,形成全词的豪迈基调。万里;,写地域之远:云间;,写地势之高:戍;,正点出崔与之的安抚使身份。剑门关为川陕间重要关隘,是兵家必争之地。词人于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立马,极目骋怀,自多感慨。以下笔锋一转,由豪迈转为苍凉。乱山;二句,语本杜甫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小寒食舟中作》)。长安是汉唐旧都,古代词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长安在剑阁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长安;句,既是实指,又是借指,一语双关。句中虽无愁看;二字,而愁绪自在其中。乱山无际,故都何在?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来,实则包含着无穷的悲愤,无穷的血泪。接下去,词人便承此发挥,描写金兵入犯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来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中原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边境地方更因战乱频仍,死者不计其数。鬼哭;句,正是写边境一带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的悲惨情况。这两句把战乱之苦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同身爱,激起对敌人的义愤。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明确表示:天道好还,否极泰来,胡运是不会长久的,苦难的日子应该到尽头了!天道久应还;五字铿锵有力,稳操胜券,流露出作者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与陆游逆虏运尽行当平;,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怀有同样迫切的期望。
紧接着,作者由对北方人民的思念和关注,进而联想到自己的职责,表示要亲写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辖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写;二句豪气干云,壮怀激烈,字字作金石声,具见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真是热血沸腾,肝胆相照!
下阕以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三个短句作过片,写出作者赋词时的环境气氛:青灯荧荧,夜漏将尽。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这里的勋业;,并非指一般的功名,而是指收复失地的大业。这与陆游华发苍颜羞自照;,逆胡未灭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样。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作者原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范仲淹戍边时,曾有感于自己未能象后汉的窦宪一样,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还,而慨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崔与之亦有此感慨。虽然他对家乡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责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异乡。他感到有负故乡的山水,仿佛广州白云山上蒲涧的流泉,粤北梅岭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责备他忘了归隐田园的旧约了。句中的旧盟寒;,指的是背信弃义之意。怪我旧盟寒;五字,是对妨却一身闲;句的照应。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老来勋业未就;,思家而不得归的矛盾复杂心境,委婉地表达出来。这两句貌似闲适,内里却是跳动着作者的报国丹心的。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我又能归去?其实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故乡,每当战事暂宁的烽火平安夜;,我的梦魂就回到故乡去了!这两句思家情深,报国意切,十字融为一体。以此收束全词,使人回味无穷。